但是,有人可能会指出虽然日本的居民储蓄率
从97年开始大幅下降但日本的贸易盈余并未
随居民储蓄率一路下跌,日本在07财年(08年3月底为止),还有超过10万亿日元的贸易盈余.
根据相关理论,在考察资金流量时不仅要考察
居民的资金流量,还要看企业和政府部门的资金流量.
现在先简单看一下日本企业的资金流量,据Fidelity集团在日本的信托投资公司发布的
研究报告 Fidelity Insights: 日本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在80年代末由于设备投资的增加而转为负值,从92财年削减设备投资后在95年转负为正,94-96财年稳定在3万亿左右,97财年接近于0,其后一路攀升,在04财年一度超过20万
亿日元,此后因设备投资增加而略有下降,但在07财年也超过了不得5万亿日元,表明在日本居民储蓄大幅下降时,日本企业部门的储蓄在大幅攀升.(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研究员
蟻川 靖浩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
弥补了居民储蓄下降所带来的缺口.那么日本
企业整体的自由现金流量还会继续增加吗?答案是否定的.第一是金融危机导至日本企业利润大负下降,只丰田汽车一家利润由赢利1.7万亿日元转为亏损,带来的现金流量就超过2万亿
日元.第二日本企业近年来自由现金流量的增加,正如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辜朝明在其著作<如何在金融危机中幸存和发展:大衰退>一
书中所述大是在泡沫经济破裂后日本企业为弥补资产减值损失,努力增加现金以平衡资产负债表的结果.辜朝明先生认为与外界普遍认为日本企业在90年代无所做为相反,日本企业的这一努力是值得称道的.但应该指出的是日本
企业的这一结果是以大幅压缩投资,损害自身竞争力为代价的.下面是安倍内阁发表的<日本
经济的路线和战略>中关于日本企业整体設備年齢推移的一个付表,从中可看出日本企业整
体設備年齢的老化状况.
参考図表1 設備年齢(ビンテージ)の推移
1995年 10.7 1996年 10.9 1997年 11.1 1998年 11.4 1999年 11.7 2000年 12.0 2001年 12.2 2002年 12.5 2003年 12.8 2004年 13.0 2005年 13.1
注1)内閣府『民間企業資本ストック』、『国富調査』により作成。
日本企业的設備年齢在95年为10.7,2005年已到了13.1,2005年为日本企业本轮经济周期中
设备投资最多的一年,设备年龄仍在上升,显示
投资额低于折旧额,2005年以后的设备年龄老化依然在持续恶化.中国税法规定机器折旧年限为十年.很难想象日本企业可以用平均年龄超过13年的设备来增加赢利.没有赢利的增加也就
不可能有自由现金流量的持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