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预测的问题是关乎未来的问题,凡未来之事都有不确定性,(凡不确定之事都有风险。
在我看来外贸的复苏并非像想的那么远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内的制造业大都在进行结构改组,特别是有实力的大企业,这样的改组目的就是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除了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外,更多得是在成本上的控制,最近又一期关于中国物流业的节目,谈的是在流通这一环节上控制成本,我想不光是在这一环节上需要大幅度加强,甚至是在设计和相关知识产权方面都要花大力气完善。这是从自身的准备来看,经济危机是周期性的,无论怎样,做好自己的全面发展才能在危机和竞争面前立于不败之地,从中央的以往决策来看,五年计划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事情,加上下一届领导人的换届(中国的领导人两届一换最好是),这些因素都给国内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积极的信息:纵观前三个五年计划的成果,对于我党的执政能力还是应当肯定的,在危机爆发以来这一届领导班子在经济的稳定上的工作是相当出色的,没有像97的韩国和日本出现经济动荡的现象。但是,目前也只能是稳定,不能说是复苏阶段的开始,我们不能期待有无数个四万亿计划来保平安,健康的产业结构需要由下一届领导人来主导,毕竟这届领导人的执政思维已经到了最后阶段,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外贸行业怎么也得是三中之一,毕竟是中国多少万人的饭碗问题呀。而且这个行业在目前乃至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所占的经济比重都不容忽视。从宏观上来把握我觉得得三年以后吧:从爆发到明年,是企业的自我调整期,过了明年,中央应该是要做出全面的结构调整规划的(仅是本人意见),从计划的出台到实施两年还是要的(本人保守估计,就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经验来看,目前国家的重点在基础是建设上,本人是学土木的,知道国家在铁路建设上的巨大投入,很多二十年三十年以后的项目都被提前了——为了创造就业岗位。)等这批干基建的人挣到了钱内需就上来了,当然,对于国外市场我还是持保守意见的,他们的重点还都放在如何保住金融,而不是人民的生活上(前段时间国外罢工那么凶,领导人见面还是只谈金融问题,他们也没办法呀。)。所以不要小瞧了国内市场,随着80,90后的人都开始挣钱以后,外贸的那些个产业还是有何大的需求的,我们可不是存钱的主儿,得消费呀,我们也爱打扮呀。商机无处不在,守株待兔的年代已经不在了,主动出击才是真理。
从大的方面来讲,这应该与世界经济复苏基本同步。
根据本人对某些企业的调查(其中包含一些出口的钢铁企业),经济比前三个月好多啦.但是仍然困难重重.
也就是说国家的经济政策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但是也不能太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