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博弈论
3145 0
2009-05-08

这里只是写出自己的看法和困惑,欢迎大家拍砖

问题:央视要不要对中标企业进行风险披露?央视的拍卖可以看做无限期重复博弈,为使收益最大化,那央视的最优策略是什么?

秦池本是山东的一家小酒厂,由一位民营企业家经营。在1996年央视的竞标中,以6666万元竞得黄金时段的广告插播权,成为“标王”。当年,秦池的销售收入9.8亿元,利税2.2亿元。1997年,秦池以3.2121118亿元再次获得黄金时段的广告插播权。但是,当年秦池的销售收入不是预计的15亿元,而是6.5亿元;1998年进一步降为3亿元,从此,秦池迅速的衰败。

从理论上来说,央视采取的是一价密封拍卖,是为了发掘出黄金时段的广告插播权真正的市场价值。而广告插播权对各个企业的价值是各个企业的私人信息,在拍卖报价过程中才能显露出来。从这一点来说,央视选择拍卖没有问题。

虽然秦池衰败的主要原因是它的生产能力同广告知名度不匹配,广告效应所带来的庞大需求使秦池主要依靠收购散酒,稍作加工后卖出。这一消息被披露后,造成秦池的销量迅速下降。

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是不是因为央视的招标带来的庞大的广告成本使秦池垮掉呢?

央视要不要关心秦池如此高的费用呢?

现实情况是央视和标王们都遭到了“赢家诅咒”。

以央视广告标王的中标额为例:1997年为3.2亿元,然后逐年下降,1998年2.1亿,1999年1.59亿,2000年1.26亿,2001与2002年达到最低谷,分别为0.2211亿与0.2015亿,直到2004年才重回3.1亿元。央视蒙受了巨大损失。

秦池后的标王们大部分表现不佳,这对投标企业信心和收益的打击非常大,使每年的中标额持续下降。

一般来说,“赢家诅咒”出现在共同价值拍卖中,源于中标者对于标的物的过于乐观的估计。

央视的广告插播权拍卖可以认为是无限期重复博弈,从无限期收益最大化得角度,央视应该做点什么呢?

从单期来说,央视采取拍卖的方式是完全正确的,从理论上说是这样的;但是,现实是单期的收益逐年下降,这同中国经济的每年告诉的增长是不相匹配的(广告插播权的市场价值应该也随之增长,甚至增幅更大),央视当然蒙受了损失。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