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016-4-21 11:26:1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21 17:14:54
1993110 发表于 2016-4-20 17:01
上述供求,和通常含义有所不同。

这里所谓的供给,是说人们对货物的提供,指人们提供到市场上的 ...
这里所谓的供给,是说人们对货物的提供,指人们提供到市场上的那些货物,用来交换的那些货物。

这里所谓的需求,是说人们对货币的提供,指人们提供到市场上的那些货币,用来交换的那些货币。
以上供给,也是指卖主的最大销售意愿量。以上需求,也是买主的最大意愿花费量。

货物、货币既然提供到市场上来了,那就是准备卖掉的、花掉的,是卖主的最大交换量,是买主的最大交换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24 21:00:58
马克思没有错,其他主流也没什么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24 22:12:41
利润率和成交比




收入=成本*(1+平均化利润率)*成交比=成本*成交比+成本*利润率*成交比

1,经观察可直观发现,成交比对经济收入的贡献,比利润率对经济收入的贡献,要大得多。

再例如说,令成本=1,利润率=90%,成交比=90%,
则其他不变,当利润率增加1%的时候,即利润率=91%的时候,收入=1*1.91*0.9=1.719
则其他不变,当成交比增加1%的时候,即成交比=91%的时候,收入=1*1.9*0.91=1.729

再例如说,令成本=1,利润率=50%,成交比=50%,
则其他不变,利润率=51%的时候,收入=1*1.51*0.5=0.755
则其他不变,成交比=51%的时候,收入=1*1.5*0.51=0.765

再例如说,令成本=1,利润率=10%,成交比=10%,
则其他不变,利润率=11%的时候,收入=0.111
则其他不变,成交比=11%的时候,收入=0.121

2,利润率=0时,成交比=100%,此时有最大化收入。
利润率>0时,成交比<100%,并且,利润率每增长1个百分点,成交比会下降好几个百分点。
譬如说,比方说,平均利润率从0开始提高,则成交比从100%开始快速下降。提高到平均利润率=20%的时候,下降到成交比=40%,是极度萧条,极度危机。

换言之,利润率的存在,利润率的提高,会大大降低全社会的效率和福利。

具体到资方来说,单就资方来说,则降低平均利润率,提高社会成交比,是持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唯一途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24 22:14:15
如何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执行利润率、实现利润率和收入成本比,利润最大化和收入最大化




平均化的利润率,可以分成执行利润率和实现利润率。
执行利润率=实现利润/实现成本=(总成本*执行利润率*成交比)/(总成本*成交比)
实现利润率=实现利润/总成本=(总成本*执行利润率*成交比)/总成本=执行利润率*成交比

那么,执行利润率,就是企业等等在市场上具体执行的那个利润率,这个利润率带来了实现利润和实现成本。
而实现利润率,是实现利润与总成本的比较。对企业来说,实现利润率才是关键。
而根本的,其实是收入成本比。

收入成本比=实现收入/总成本=总成本*(1+执行利润率)*成交比/总成本=(1+执行利润率)*成交比。
所谓将本求利,保本盈利,真正的赚钱是指总资本、总成本意义上的净赚,是收入的最大化。
手心手背都是肉,失去了1元的投资、成本和失去1元利润是同样的,都是失去了1元钱。同样失去1元钱,且前者更惨。
换言之,对资方整体来说,特别是针对持续经营来说,利润最大化是次要,收入最大化其实才是根本。

例如说,同样是当期投资100万元=当期成本100万元,

企业1当期实现收入20万元,其中实现成本10万元,实现利润10万元,执行利润率=10万/10万=100%,看上去利润率很高,效益很好。
但是,再一看,企业1的实现利润率=10万/100万=10%,企业1的收入成本比=20万/100万=20%。
企业1是当期投资100万,成本100万,当期这才收回20万,其实趋向于赔本亏损,相当于没利润。

企业2当期实现收入90万元,其中实现成本80万元,实现利润10万,执行利润率=10万/80万=12.5%,看上去不起眼。
但是,企业2的实现利润率=10万/100万=10%,特别是收入成本比=90万/100万=90%。
也就是说,企业2当期投资100万,成本100万,当期收回90万,已经趋向于保本盈利了。


再一点,很重要的是:追求执行利润率的提高,导致成交比的快速下降。那么成交比的快速下降,导致产出的积压过剩。而积压过剩,将导致实现利润率的下降,导致收入成本比的下降,导致后续投资和消费的萎缩,导致产能闲置和失业增加,导致坏账,导致赔本亏损破产。


总结一下以上,那么也就是说:

1,利润最大化和收入最大化,不可兼得,不相一致。
若想利润最大化,必须舍弃利润最大化,反而追求收入最大化。

2,资方假若追求单期的尽可能利润最大化,则必须追求单期上(成本*执行利润率*成交比)的尽可能最大化。进一步说,在成本不变的前提下,要尽量提高执行利润率,降低成交比。直接提高利润率,直接降低成交比。

3,资方假若追求多期的尽可能利润最大化,则必须追求多期上的{成本*(1+执行利润率)*成交比}的尽可能最大化,亦即追求多期上的收入最大化。追求收入最大化,才能在实现利润上最大化,才能使得总资本的盈利最大化。进一步说,在成本不变的前提下,要尽量提高成交比,降低执行利润率。
另外来说,也就是使得执行利润率尽量靠拢实现利润率,降低二者之间的差异。
再另外来说,也就是使得劳方的各种收入尽可能最大化。
-----那么,在全社会总收入最大化,资方收入最大化,劳方收入最大化,三者之间,又如何协调呢?在不同的立场角度上,有如何的方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26 15:26:12
任一当期、单期来看,更高更大的执行利润率,导致资方总成本上的获利更小更低。

例如说,假设说,投资=成本=1,执行利润率=30%,成交比=80%,
则此时,资方收入=1*1.3*0.8=1.04,实现利润=1*0.3*0.8=0.24,
此时,收入成本比=1.04/1=104%,投资成本意义上的获利=1.04-1=0.04,

那么,倒回头来看,假设执行利润率降低为20%,成交比提高为90%,投资=成本=1,
则此时,资方收入=1*1.2*0.9=1.08,实现利润=1*0.2*0.9=0.18
此时,收入成本比=1.08/1=108%,投资成本意义上的获利=1.08-1=0.08


那么也就是说,
前一个执行利润率=30%,实现利润=0.24,投资成本获利0.04,
后一个执行利润率=20%,实现利润=0.18,投资成本获利0.08。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26 15:27:36
资方当期供给
=往期积压过剩转入的期初积压过剩+当期产出
=当期成交+期末积压过剩

当期成交=当期收入=当期供给的成本*(1+供给平均化执行利润率)*当期供给的成交比

当期成交=当期收入=当期产出的成本*(1+产出平均化执行利润率)*当期产出的成交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26 18:12:53
跨期、多期来看,更高更大的执行利润率,导致资方总成本上的获利更小更低,并且快速走向亏损赔本。




为简便起见,考虑一种特例,如下:

假设资方在各个当期都尽量追求执行利润率的最大化,在各个当期都保持生产经营情况的不变,即在各个当期上有:

成本=成本1=成本2=成本3=。。。。,且成本=投资=投资1=投资2=投资3。。。。=1

执行利润率r=r1=r2=r3。。。。。

当期新产出的成交比=成交比1=成交比2=成交比3。。。。。。

设成本*(1+执行利润率)=a=a1=a2=a3。。。。

设第1期没有往期积压过剩,

根据资方当期供给=往期积压过剩转入的期初积压过剩+当期产出=当期成交+期末积压过剩

那么,

第1期情况是:当期供给=a*成交比+a*(1-成交比)
第2期情况是:当期供给=a*成交比+a*(1-成交比)+a*(1-成交比)
第3期情况是:当期供给=a*成交比+a*(1-成交比)+a*(1-成交比)+a*(1-成交比)
。。。
第 i 期情况是:当期供给=a*成交比+a*(1-成交比)*i

请注意:
以上所说的成交比,是当期产出的成交比,这是局部性的成交比,是仅仅针对当期产出来说的成交比,而不是针对当期供给来说的成交比。
当期供给包括当期的产出,也包括往期积压过剩之转入。当期供给的成交比,小于当期产出的成交比。

那么,

令i=3

设执行利润率=30%,产出的成交比=80%,
则第3期的收入=a*成交比=1*(1+30%)*80%=1.04
实现利润=1*30%*80%=0.24
实现利润率=当期实现利润/当期供给成本=0.24/1.4=17.14%
当期供给的成交比=当期收入/当期供给=1.04/1.82=57.14%
当期供给的成本=往期积压过剩转入当期的成本+当期产出的成本=0.4+1=1.4
收入成本比=1.04/1.4=74.29%
当期收入-当期成本=1.04-1.4=-0.36
也就是说,在假设一切不变的情况下,追求执行利润率的尽量最高最大,则实现利润率和总供给的成交比会快速降低,至少到到第3期就会赔本、亏损,即投资、成本意义上的赔本、亏损。换言之,在跨期多期上,总是时刻的赔本亏损趋势。
---------此外,其实,在存在往期积压过剩的情况下,投资不会保持不变,投资会相对缩减,购买力也会相对缩减。也就是说,这将加剧以上局势。


如果设执行利润率=20%,产出的成交比=90%,
则第3期的收入=1*(1+0.2)*0.9=1.08
实现利润=1*0.2*0.9=0.18
实现利润率=0.18/1.2=15%
当期供给的成交比=1.08/1.44=75%
当期供给的成本=0.2+1=1.2
收入成本比=1.08/1.2=90%
当期收入-当期成本=1.08-1.2=-0.12
那么也就是说,在假设一切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执行利润率,能够降低亏损赔本水平。



那么,以上是说第i期,结论是执行利润率越高,则在跨期、多期上,资方整体利益快速降低,甚至快速递减,很快走向亏损赔本,并且随时随地是赔本亏损的趋势。

那么,假若从第1期到第i期,来看跨期多期的合计,来看跨期多期的平均,则仍旧是以上的趋势。
-----------这里就省略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3 15:17:19
由于利润率的存在,由于利润率的提高,资方在各个当期、任一当期上的亏损趋势、亏本趋势,不代表资方就不能保本盈利-------一定的有限的保本盈利,相对的保本盈利,是完全可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3 15:18:50
1,利润率的存在--------这种现象,是合法的,是日常的,是客观的。

2,利润率的存在,是理性选择下的经济行为。进一步说,拒绝自由交易、市场定价,人为抬价惜售,故意选择不出清,才产生利润率。

3,一般均衡,就是产品市场的出清,及要素市场的出清。

4,一般均衡时,全社会来看,会有最大化货币收入和最大化货物出售,会有效率最大化,福利最大化。

5,每一个市场的主体,每一个供给者、需求者,每一个买主、卖主,若共同进行自由交易、市场定价,必有一般均衡。

6,相对来说,一般均衡的实现,不依赖信息完全、交易成本为0等等。

7,如果认为,利润率大于0的前提下,通过充分市场竞争、信息完全等等,就能实现一般均衡,则这都是想当然,是幻觉幻梦。
其实,利润率只要大于0,就背离一般均衡,失去了一般均衡---------除非,人们当期获取的利润,当期花费干净。



8,主流经济学关于一般均衡、效率、福利、最优等等的有关见解,都是谬误。不是有意无意的自欺,就是有意无意的欺人。

一般均衡,当然存在,当然成立-------但是,它建立在自由交易、市场定价之共同进程当中,它意味着,要么大家都抬价惜售,都有利润率,要么大家都按照成本价出售,要么在部分人们获取利润的时候,当期要把利润花费干净。

一般均衡当然存在,当然成立,但是,一般均衡及其有关数学证明,并不支持主流经济学的有关见解,两者其实背道而驰,其实不能混用套用。

个体的理性,个体的最优化,也不代表集体的理性,不代表集体的最优化。

9,公平交易,等价交换,必然实现一般均衡。
所谓公平交易,等价交换,就是说,任一货物的市场定价是多少,则它的市场售价就是多少;任一货物的市值是多少,在自由交易市场交换当中所产生的市场估值是多少,则获取的交换收入、货币收入那就是多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