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016-4-17 01:44:05
学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7 13:11:54
1993110 发表于 2016-4-15 23:25
1,成交价格是结果,是供求两方面关系的结果。当价格上升时,供求一定先有变化了,或者,先有表现了。

...
没看明白你说的意思,能具体一点吗。控制理论中的负反馈中,结果会影响下一轮的控制,所以它是一个动态的模型,下载几乎所有自动化控制中,都是负反馈控制。如果空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7 13:21:30
1993110 发表于 2016-4-16 01:06
谢谢,请见上面17楼的内容,请见12楼追加的条件,再给看一下。
你给出的数学函数很简单,自己推导一下就能推导出,我也给出了变换过程,不需要用到微分。如果你会MATLAB或者其他三维函数的绘制,你把你的函数输入,就能得到直观的三维显示了。从你给的函数中,如果你想表现x和y是相互影响的话,你的函数是不存在这种关系的。所以要么是你的逻辑有错误,要么是你的函数有错误。比如或许还应该有一个x和y之间关系的函数,例如1=xy。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7 17:44:31
ggy5710653 发表于 2016-4-17 13:11
没看明白你说的意思,能具体一点吗。控制理论中的负反馈中,结果会影响下一轮的控制,所以它是一个动态的 ...
1,反馈问题,很好很重要。不过,不容易建模。

本帖所说的利润率与成交比,互相之间就有数值上的反馈关系。
再一点,上期、当期、下期之间,有互相影响的关系。

2,本帖的模型,侧重于当期收支。那么这里的当期,可以是1天,1月,1年,30年,50年。
也就是说,当期即短期,当期即中期,当期即长期。

3,但是,即便当期为10年,为20年,则仍旧有下期问题,跨期问题。
那么,本帖的处理比较简单,例如说,任何当期有总产值的成交比,换言之,有库存积压率。

那么,当期的积压库存,会转入下期继续用于投资或销售。
则,
一是假设下期不减产,投资规模大体不变,则大体来说,上期积压库存+新的当期积压库存=更大的积压库存。这就难以持续了。
二是假设下期减产。因为有上期转来的积压库存,所以新的当期有所减产,即,有所减少投资规模。那么减少投资规模的话,工资等等支出就减少了,即购买力规模就相对降低了。那么,新的当期以有所降低的购买力规模,来面对差不多同样产值的产品,则更加降低成交比了。这就难以持续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7 17:56:17
ggy5710653 发表于 2016-4-17 13:21
你给出的数学函数很简单,自己推导一下就能推导出,我也给出了变换过程,不需要用到微分。如果你会MATLAB ...
你给出的数学函数很简单,自己推导一下就能推导出,我也给出了变换过程,不需要用到微分。如果你会MATLAB或者其他三维函数的绘制,你把你的函数输入,就能得到直观的三维显示了。从你给的函数中,如果你想表现x和y是相互影响的话,你的函数是不存在这种关系的。所以要么是你的逻辑有错误,要么是你的函数有错误。比如或许还应该有一个x和y之间关系的函数,例如1=xy。
[handshake]

前面的数学题目,我都表达错了。


大哥和各位大哥,指教帮助得很好,可惜兄弟我知识水平差,理解接受能力差。
我很感谢!

好在,经过大哥们的指教,我有所明白一点一些了。所以,可以取特殊的极端的情况,用算术来试算。

兄弟我主要是看趋势,大势,侧重于纯理论问题。况且,纯理论和现实经济,相距很远,差别很大。其实我想搞得精细精确的话,那也做不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7 18:02:32
“ 是供给决定需求还是需求决定需求呢?”

-------应该是互相决定,互相影响。有收入,就会有支出。有支出,就会有收入。

交换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可以看成一个瞬时过程,同步过程,相互过程。那么,谁决定谁呢?是互相决定。
打比方说,结婚是男女谁决定的呢,谁决定谁?是互相决定,共同决定。




再一点,可以选取一个极端极致的情况,即一般均衡时候的情况,来看有关的趋势、大势。
------通常来看,需求是主动方,决定方,那么:

例如说,假设社会经济是一般均衡态势,则此时,即便全社会只有1张钞票,面值是1分,是1厘,是1毫,是1元钱的亿万分之一,那么,这也能够完成全部的交换。
--------那么这也就是说,相当于货币不在场,不存在。但是,如果真的没有这个“真空”、“虚幻”的1张纸,没有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货币的小粒子,而单独只有供给方的话,那好像又不行,至少不方便。
---------换言之,这也就是说,实物化的供给,和货币化的需求,在一般均衡态势下,在比较一般均衡态势下,在相当非一般均衡态势下,都明显或者潜在,是互相决定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7 18:36:33
在没有任何利润的情况下,即利润率=0,此时社会经济一般均衡,即成交比=100%。
-----此时,有最大化的收入,最大化的投资和消费,有最大化的效率、福利。此时,也是最大化的市场化的公平交易。
---------此时的最大化,是一个数列,不是就1个数值。

在利润率>0,必定不能实现上述最大化,而是小于上述。此时,成交比<100%,要素和产品不能全场出清。

那么,

利润率和成交比之间,有三种可能的关系:
利润率的变动<成交比的变动,利润率的变动>成交比的变动,利润率的变动=成交比的变动。

引入货币流通速度,则利润率的变动,必然小于甚至远远小于成交比的变动。

考虑一种特殊的极端的情况,
假设全社会有10元货币参与流通,流通10次,流通量=100元。
假设全社会产值成本=100元,平均成本利润率>0。
假设利润在期初时刻即取得。

设利润率=1%,在期初即取得利润1元,此时总产值=100元成本*(1+1%)*成交比x%
则由此可以减少货币流通量=1元*10次=10元。相当于减少了10元的货币交易额和货物交易量,即成交比从100%至少降低为(101-10)/101元≈90%。即1%的利润率导致成交比降低了10%,是1比10的比例。

设1元利润全部花掉,则成交比仍旧为100%,不会造成上述成交比降低为90%之情况。

设1元利润花掉了一半,则0.5元利润的存款导致货币流通量损失=0.5元*10次=5元,则此时成交比=(101-5)/101≈95%,即利润率1%导致成交比降低了5%,是1比5的比例。
---------在这里,不需要考虑民间借贷、银行借贷等等。

以此类推,可以认为:每增加1%的利润率,将引起成交比降低若干倍。

----------也就是说,利润率的增加率*利润存款率*货币流通次数≈成交比的降低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7 18:46:38
那么也就是说,大体来说,利润率的增加比例*利润存款率*货币流通次数=成交比的降低比例

那么利润率的增加比例是百分比,利润存款率是百分比,货币流通次数大于1,

不妨假设利润存款率=50%,则只要货币货币流通次数大于2,就容易引起成交比的降低比例更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7 19:10:36
选择利润率增加比例=1%,2%,3%,。。。。。。即自然数

选择成交比降低比例=2%,4%,6%,。。。。。。即2倍降低
选择成交比降低比例=3%,6%,9%,。。。。。。即3倍降低
选择成交比降低比例=4%,8%,12%,。。。。。。即4倍降低

可以看到:
大体上来说,笼统模糊来说,随着利润率的增加,
成交比2倍降低的时候,利润率在20%实现利润最大,之后开始下降,此时成交比60%,总产品过剩40%属于极度极度极度危机。
成交比3倍降低的时候,利润率在20%实现利润最大,之后跳崖,此时成交比40%,已经死亡。
成交比4倍降低的时候,利润率在10%实现利润最大,之后跳崖,此时成交比60%,极度极其危机。

成交比2倍降低的时候,利润率在5%左右时,成交比为90%,总产品过剩10%,中度危机。



以上的成本指全社会的总成本,大于资方成本。以上利润率,指全社会总成本上的平均利润率,不等同于资方成本的成本利润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7 19:30:21
设社会经济有各期:1期,2期,3期,。。。。。。

那么,在利润率>0,成交比<100%的情况下,除了失业现象之外,1期的期末会有大量的积压存货,会转入2期。

当这些积压存货转入2期用来投资,用于继续销售,则要么2期投资规模相对缩减,从而降低购买力规模,因此会降低成交比;要么投资规模大体不变,从而在已有积压过剩的基础上扩大了积压过剩。这些会转入3期。

那么到了3期,就会疲惫不堪了。除非有所改变,降低利润率,增加成交比。


那么,仅仅在任一当期来看,如果追求利润最大化,唯一途径是提高保持较高利润率,而无论生产是创新是增长,还是如何如何。仅仅在任一当期来看,如果追求利润最大化,就需要较高的利润率。
但是,利润率的提高有限度,到了限度导致实现利润开始下降,或猛然下降。
特别是,伴随着较高利润率,伴随利润率的提高,整个社会的成交比严重降低,严重太低,产品过剩严重,产能闲置严重。
这不但是全社会的经济危机,这也是资方的危机。

那么,当跨期来看,连续各期来看,长期来看,较高利润率无法保持,提高利润率无法保持。
换言之,站在资本立场上来看,为了追求长期的实现利润上的相对的最大化,反而要主动降低利润率。
就是说,单独在任一当期的话,假若能实现10%的平均利润率,能实现最大化利润,那么,反而,一定要降低到6%的利润率,这么一降低的话,长期来看,反而实现了长期的最高平均利润率,实现了最大化的利润。


那么,平均利润率的降低,一方面有利于资方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另一方面有利于全社会。

那么,平均利润率的降低,就是劳方收入份额的提高。换言之,提高劳动者的各种收入,就是实现资方整体长期上利润最大化的唯一途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7 19:52:38
马克思说,平均利润率的下降趋势。

马克思是对的。

那么,

1,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可以从实现利润/资方总成本来看。

另外,还可以站在资方立场上,着眼于整体长期来看,看那个最有利于资方利益的平均利润率,则这个最有利的平均利润率,会显得更低,低于任一当期所执行的那些利润率。

另外,可以从全社会总产值、总成本意义上的平均利润率来看-------就此来看,利润率越低,越利于资方所实现的利润总额。换言之,资方的资本规模要与利润率水平相互协调配合,如果资方规模大就要利润率低,如果资方规模小就要利润率高,这样一来,资方更顺利,更发财。再换言之,资方收入要和劳方收入互相协调配合,劳方收入份额越大,越利于资方所实现利润的数量大,反之,资方就吃亏,赚钱少。

可以从以上3方面分别来看。

那么,仅仅就任一当期本身来看,资方当期执行10%的利润率,但是在结果上,如果用实现利润/资方总成本来看,那其实才达到8%的利润率。

那么,再跨期连续来看,假若资方在当期直接执行8%的利润率,一方面降低当期的实现利润,当然会降低。
另一方面,这反而有利于资方整体长期上的实现利润,在整体长期上反而实现利润最大,或者说,更大。

2,马克思所说的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仅仅是趋势,是长远趋势,是潜在趋势。

所谓趋势,是潜在的,不代表现实行为。但是,现实不能否定趋势。
趋势说物极必反,规律说吸毒伤人,但是,人类谁听啊?人类逢涨必买,越涨价越买进。越贩毒越吸毒,就越吸毒越贩毒------那么,这不能否定趋势,不能否定规律。
规律上说,大家不要提高利润率,否则,大多数老板要吃亏,必定吃亏在眼前!可老板听你的吗?
那么,老板不识字,不听话,并不能否定书本、文字。

再一点,趋势说,人跳得越高,摔得越重。还说,空气有压力,大气有气压,每个人身上背负1万吨空气。规律说,地球对人人有吸引力。但是,人类谁看见了?能摸的着吗?能感觉得到?
不能。
这都是潜在的。不象秤砣,能看见,能摸的着,沉甸甸的。
--------那么,我们睁眼一看,老板他天天利润率高,年年利润率高,一百年都是30%的高利润率,则这能否定利润率下降趋势吗?不能。譬如我们整天坐着,则地球对我们有吸引力。我们天天跳高,每次跳高一米,活蹦乱跳,则地球照旧对我们有吸引力。
牛顿的惯性定律说,任何事物都在做匀速运动,本身就是匀速运动,天性就是匀速运动,时刻就在匀速运动----即便它停止着一动不动,即便它又开始加速度了,越来越快。这都是对的。


再一点,所谓趋势,是长远的,不代表一时。这个就不用解释了。
你一百年违背趋势,那在人类历史长河当中,也仅仅是突然一刻的小浪花。
---------小浪花高出河面了!河面不平稳了!小浪花向后前进了!翻卷着反动!等等吧。这些,等于不存在,没发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7 20:10:30
站在资方的立场上来说,为了追求资本利润的最大化,

则资方有2种选择:

1,在各个当期,尽量提高利润率,相应更加降低总产出的成交比。即追求任一当期所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这是前一个选择。

2,在各个当期,尽量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总产出的成交比,相应提高资方在整体长期上来看的相对来说的最大化平均利润率。即追求跨期长期所能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这是后一个选择。

那么,因选择的不同,可能有3个结果:

1,前一个选择,前一个方式,所导致的累计实现利润,大于后一个。

2,前一个选择,小于后一个。

3,前一个选择,等于后一个。

但是,无论以上结果是哪个,反正,后一个选择,必定最有利于资方(是唯一最优,或者最优之一),同时必定更有利于全社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8 00:22:26
1993110 发表于 2016-4-17 00:56
我这里也是说的总量平衡。

例如,我把一颗捡来的大白菜,卖出了一亿元,而别人同一场合,卖堆积如山 ...
如果仅仅从收入等于支出角度,收入与支出自然是平衡的。但是,收支平衡,并不是经济出清的平衡,而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等同于复式记账。

所以,平衡必须有两个独立变量的关系,瓦拉均衡反应了供与求两个独立变量均衡关系。

先生在收入与支出等式中加上其他内容,不是不可以,但是还是觉得这种联等关系会漏掉一些东西,显得不严谨,个人认为学术一般不这样做。

另外,先生的公式,因为有收入与支出,不考虑蓄储不符合实际,当然,我的个人见解,不当之处见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8 01:49:43
马列光 发表于 2016-4-18 00:22
如果仅仅从收入等于支出角度,收入与支出自然是平衡的。但是,收支平衡,并不是经济出清的平衡,而是同一 ...


大哥说的很有道理。

1,出清,是货物的出清。
货物是实物(含劳务等),有数量。但是,货物可以表示为货币。例如,1斤大米,500克,是这1包,这是指它。它价格10元,还是指它。假若有人花钱10元,卖主收入10元,一支一收,或者一收一支,这就是大米它卖掉了。
那么,设全社会有总产出,其实物化表现是若干若干,什么什么,其货币化表现就是某某元货币,例如100元(或者任意数值)的货币化市值。那么,买主们支出100元货币,同时卖主们收入100元货币,则在货币流通的同时,就是这个总产出卖光了。倒回头来说,假若买主们支出了80元,那就是卖掉了80%的总产出,此时没有出清。

2,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全面出清,或者仅看产品市场的出清,是很难的,很苛刻的。

假设外星人手持大量财富,和地球人自由交易,那么,完全可能全面出清。

假设有某些极端情况,地球人内部交易,也完全有可能出清。譬如中国突然发现特别好的金矿,轻易开采出巨量黄金、大量顶级钻石,那么,中国藏着掖着,拿出其中一小部分,在国内购买,在国际购买,那么,有一定市场上全面出清的相当大可能。当然,不可能年年如此。再例如说,穷人把自己的所有财富都拿出来在当年消费,则也能够全面出清。但是,明年咋办?
那么,这些极端情况不可思议,可以忽略。

那么正常情况下,大家通过市场交换来实现市场的全面出清,条件是苛刻的。
其中最主要的情况是,富人有钱不消费,想拿钱继续赚钱。而穷人想消费,但是缺乏钱,也缺乏工作机会。
设想穷人真的有钱,那可以都在酒店吃饭睡觉,大家互相服务,互相挣钱,等等,则市场容易趋向于出清。

按说,地球上并不缺乏货币,不缺钱,但是,有钱人不消费。其实他也消费不了,因为,要素和产品太多太多了。他再有钱,再愿意花钱,也不可能雇佣一万个仆人,不可能消费一亿包方便面。
其实富人的产品,本来就是给穷人来消费的,是赚穷人的钱。不然的话,他也不会生产一亿包方便面出来。

总之,人类生产能力有限,
则一方面相对富人的钱财来说,和相对他们的消费胃口来说,产品又太富余。
另一方面,出于赚钱目的,相对穷人的钱财来说,总是嫌穷人的钱财还太少。
所谓赚钱,就是利滚利,水涨船高。
穷人有一万,卖价就一万一。穷人有100万,卖价就105万。
假若1元钱的东西,还卖1元钱,那就是白忙活,就不赚钱了。

但是,只要是赚钱,买方的钱财,那就显得不够用。
不够用的话,全部货物就无法出清。


所以说,如何实现一般均衡?
客观上条件就苛刻。
并不是人为规定它要这样,它要那样。而是说,假若真想出清,条件必定苛刻,选择的余地很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8 02:03:40
马列光 发表于 2016-4-18 00:22
如果仅仅从收入等于支出角度,收入与支出自然是平衡的。但是,收支平衡,并不是经济出清的平衡,而是同一 ...
所以,平衡必须有两个独立变量的关系,瓦拉均衡反应了供与求两个独立变量均衡关系。
1,这个问题,可以用简单的片面的模型,来理解。
假设全球就一个工厂,资方成本50元,劳方工资50元,总成本100元-----全部由资方支付的,100元成本对应100份实物化产品。
假设按照成本价来出售这100份实物,则能够出清。并且,资方获得其中50份实物的同时,还能够回收100元的货币。但是,资方原本手里有100元货币,现在还是100元货币,且手里得到50元即50份产品。而劳方原本是0元货币,后来收入50元工资,再后来拿钱购买到50份产品。总之,资方没有赚钱,劳资分别赚到了实物,就消费掉了,吃光了,用光了,没了,就需要继续再生产。

那么,现在资方想赚钱,原本100元成本的东西,要卖到110元,亦即100元成本对应100份实物产品,且110元产值也对应100份实物产品。
那么,多余出来的10元货币,谁出?

只能由赚钱的资方来出。即,资方用自己的利润,来购买产品。
能够知道,当劳方用50元工资购买产品的时候,此时购买不了50份了,是购买到50元/110元=45份多一点。
还能知道,资方50元成本+10元货币=60元,此时能够得到55份产品。
资方在货币上赚钱了,是虚赚。因为,归根到底,是资方拿出自己的钱,又收回到自己手里。无论是收回100元,还是收回110元,资方其实没有赚到钱。仅仅多赚到了产品约5份。

但是,无论资方赚钱,还是不赚钱,是多赚了实物,还是少赚了实物。
反正,此时全场出清,货物能够被卖光,且被消费掉了。

道理就这个道理。但是,作为模型,作为论证,是不够的。因为,社会经济比这个复杂。

2,抛开货币来看,假若任何东西之间,都进行市场化的自由交易,即物物交换,则全场出清。
------这里假定,任何市场主体,只要进入市场的,都服从自由交易的结果。这个假设合情合理,不必在意。

那么,由这个模型,这个论证,也可以知道,货币化的一般均衡,应该如何实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8 02:32:04
马列光 发表于 2016-4-18 00:22
如果仅仅从收入等于支出角度,收入与支出自然是平衡的。但是,收支平衡,并不是经济出清的平衡,而是同一 ...
另外,先生的公式,因为有收入与支出,不考虑蓄储不符合实际,当然,我的个人见解,不当之处见谅。
1,考虑一般均衡,需要考虑货币、货物的储备问题、积蓄问题、窖藏问题(这里回避主流经济学的储蓄一词,无论储蓄是什么意思)。

2,但是,当大家都按照成本价来出售任何货物的时候,就没有储备、积蓄、窖藏等问题了。此时全场出清。
因为,凡是提供到市场上来的,那都是想出售的。不想出售的,就不提供了。
因为,无论人们买到货物之后,那是想干什么,反正,货物被卖出了。既然卖出了,就是出清。
因为,人们出售货物之后,会得到货币。

那么,假设某人把收入到的货币,全部或者部分积蓄起来,窖藏起来,并不影响全场出清。这里的前提是,都按照成本价出售。
原因有四:
一是长期来看,他总会花掉,即,任一当期具备足够出清趋势。
二是他的窖藏,只影响其他货物的价格(不含利润的价格),不影响货物的出清,即,顶多有一些货物便宜了等等。
三是货币有流通性,有交换媒介职能。
四是,当具有一般均衡的足够强大趋势时,即便全球只有1分钱的货币也能全场出清。此时比较类似于或相当类似于物物交换的市场。物物交换,总是能够出清-------前提是,大家愿意参与交换,并且接受市场的自由交易的定价。
--------总之一句话,利润的存在,并不是货币问题,并不是窖藏不窖藏,窖藏多少的问题,而是占有货物的问题(为了赚钱而专门去占有货物,且“人为”抬价,按照买方财力来抬价),是改变货物分配结构的问题,是改变货物的消费性质的问题。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什么什么。。。省略。

当没有资本利润时,货物是用来消费的(生产性消费,或者生活性消费),交换目的是为了消费,不是为了来赚钱。
而赚钱,不是为了消费,或者相当地不是为了消费。
换言之,赚钱的存在,相当地是说,故意不允许买方消费,多消费,就是得让人们买不起,或少买一些。
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价格(有资本收益的时候)=买不起产品的人数*系数。

那么,没有利润的时候,顶多,你多消费一些,我少消费一些(例如,在有一些人窖藏货币的时候,从而改变了市场的价格水平,行情。等等)。
换言之,张三窖藏货币,就是把原本的总产品,让其他人消费了,其他人消费得更多了,因为张三退出了交换和消费,张三卖掉了自己的货物之后呢,货物被人家消费了,张三拿着钱走人了,不消费别人的货物了,出让给别人去消费掉了------那么,其他一些人用同样的钱,能人均多消费一点了。而张三呢,他在将来也还是得去消费。

3,在有资本收益的情况下,资方要把资本收益全花光,才能够实现一般均衡。
换言之,赚钱可以,利润可以,但,你得是为了消费来赚钱,来赚便宜。不能为了赚钱而赚钱。
假若把赚钱的利润全部花光,是什么意思?其实是改变了利润的赚钱的性质,变成了消费的性质。那么你能利润,能赚钱,你就多消费好了。
则全场货物出清。

4,赚钱是什么?不是为了消费而搞的赚钱是什么?
-----------是货币的抽水机。并且,这个抽水机啊,建立在卖不出去货物这个底座上。换言之,赚取利润,就是占着货物不想卖,。真的想买?多付出钱财。多付出多少呢?拿你的收入再往上加折扣。

5,一般均衡的实现条件,并不是不考虑货币积蓄,货币窖藏等等,而是说啊,把这个东西涵盖进去了,消化了,不允许窖藏了-----根本上来说,是不允许利润收入的货币窖藏。

6,那么,假若真的把利润收入的货币,给积蓄起来呢,窖藏起来呢?
则显然,那就不能一般均衡了。换言之,实物化产品,及相应的货币化产值、市值,就同比例过剩,同比例积压。表现为成交比小于百分百了。反过来说了,当存在资本利润,存在成交比小于百分百,不用问,那一定有利润的货币窖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8 02:59:29
或许说了,利润的存款那是窖藏,工人的存款也是窖藏啊。
假若没有利润,则工人窖藏货币,为什么就能够出清?
那么到了老板窖藏利润,反而不出清了?

其实不一样。

1,总规模不一样。
假若没有资本利润,货币窖藏是什么规模?假若有资本利润,货币窖藏又是什么规模?

2,消费倾向不一样。
假若没有资本利润,工人的窖藏率是多大?
假若有资本利润,工人的窖藏率是多大?会更大,因为,物价更贵,更需攒钱购买,购买所需周期更长。
而假若资本家窖藏货币,窖藏率是多大?

3,假若没有利润,人们的收入其实更高,钱更值钱。
假若,有资本利润的时候,工人平均工资每年12元。假设,没有利润的时候,仍旧12元。
哪个更值钱?哪个收入更高?哪个更经得起花费?

4,没有利润(含利息)的情况下,工人们窖藏货币,改变的是行情,是出让更多货物让其他人多消费。
本来,全社会共有美酒1万瓶,张三出售高级医疗服务,获取10万元,之后,他抱着钱睡觉去了,不买美酒,不吃不喝。因此,美酒价格每瓶降低1元。降价后,美酒总量不变,则人们花钱更少了一点,且照样把美酒喝光了。卖酒的少收入一万元,白菜因此降价1斤1毛,但,有一些人们多买到白菜了,白菜也吃光了。

有利润的情况下,利润的存款窖藏也改变行情,结果,劳动力价格、劳务费相对更低了。进而,雇佣工资水平更低,进而,购买力规模、消费规模更低,结果,产品过剩更多------同时,资本家的产品的价格,可能不变且继续含利润,也可能成本降低一点,售价也降低一点,但是,仍旧继续含利润,且利润率不变。

例如说,假设资本家少花钱,则保姆之类价格多少?
现在,有大量有钱人涌入保姆市场,购买力更高更多了,也需要更多保姆了,则价格又是多少?

而资本利润不窖藏,是什么意思?
就是多花钱,多消费,多雇佣人员来生产(即便是生产奢侈品),多购买生活服务。进而,其他人的货币更多,就业更多,全社会收入更多,货币流通次数更快更多。
--------干脆,直接叫资本家的撒钱好了。他看着谁顺眼,就高兴,就给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8 03:18:19
马列光 发表于 2016-4-18 00:22
如果仅仅从收入等于支出角度,收入与支出自然是平衡的。但是,收支平衡,并不是经济出清的平衡,而是同一 ...
没有利润的情况下,地租是折旧费等,资金没有利息等。

那么一般均衡,是任何东西都按照成本价来出售。反过来,按照成本价出售,必定全场出清。

其中,任何劳动报酬,地租等等,都是按照成本价。

但是,这个成本价,是随行就市的成本价,并不是说,固定在某一个数值上,并不是不能变动。

假若没有资本利润,则理发必定100元吗?则工资必定200元吗?则搬运货物必定50元吗?不是。
并不是固定的,都是随行就市。照样有高价,有低价,有廉价,有价格的浮动。因此成本价处于变动当中。

换言之,假若把市场行情固定住,不允许变动,当然也不能一般均衡。

反过来说了,既然市场行情变动,成本价变动,则当然可以一般均衡。10元钱的行情不能出清,那就8元的行情出清,30元的自由协商定价出清。总是可以出清的。

其实用物物交换模型,用其他模型,都能证明全场出清--------即便在货币化市场化的条件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8 03:29:13
其实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严重依赖国家、国库。但是,本帖为了简便,不引入国家、国库。

1,国家国库是什么意思?就是无偿拿来资本家的产品、钱财,全部花掉。
本来,没有国家国库的情况下,总产出成交比80%,产品过剩20%。现在,国家征税,白白拿来10%,结果呢?成交比提高为90%,产品过剩降低为10%。
-------那么,降低为10%之后呢,国家白拿的钱财,又回到了资本家的手里。

2,当平均利润率足够高的时候,资本集团会自相残杀,弱肉强食,互相侵吞,以养活资本。全社会也呈现各种极端,有分崩离析趋势。
那么,这也严重依赖国家,即,依赖团结强大的国家,可以一致对外。

换言之,当平均利润率足够低的时候,各个国家,各个社会,各个集团,内部祥和,外部祥和。即便穷,也比较安稳,乐天知命,无知穷开心。
但是,一旦利润率足够高了,那就不行了,充满各种意义上的极端。

那么,凡是追求利润率高的,必须有团结强大的国家。
不然的话,要么资本弱势,经济弱势,在国内外资本集团自相残杀当中弱势,要么仅在国内的一极强势,且国内分裂,分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8 03:37:27
马列光 发表于 2016-4-18 00:22
如果仅仅从收入等于支出角度,收入与支出自然是平衡的。但是,收支平衡,并不是经济出清的平衡,而是同一 ...
收入和支出,总是平衡的。

一般均衡的时候,收支平衡。不均衡的时候,收支也平衡。严重经济危机的时候,收支还平衡。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买方支出=卖方收入。

但是,收支的平衡,不代表一般均衡,不代表货物的全场出清。

但是,任何市场主体的自身的收支平衡,导致全场出清、一般均衡。而这不是买方和卖方之间的收支平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8 11:55:57
马列光 发表于 2016-4-18 00:22
如果仅仅从收入等于支出角度,收入与支出自然是平衡的。但是,收支平衡,并不是经济出清的平衡,而是同一 ...
另外,先生的公式,因为有收入与支出,不考虑蓄储不符合实际,当然,我的个人见解,不当之处见谅。
[em27]


在流通货币逐渐减少的前提下,如果交换价格是供求双方的市场定价,或者说,如果交换价格体现市场主体的共同意愿,则全场出清,一般均衡。

换言之,一般均衡允许货币的存款、积蓄、窖藏,但是任何交换价格得是市场定价,是共同性定价,而不是独立的自由定价。

再换言之,对利润的追求,必然违反供求双方的市场定价,必然是独立的自由定价,必然是不完全的市场定价。或者说,供求双方的市场定价必然否定对利润的追求。

例如说,按照供求双方的市场定价,任意某人张三有货物100件,应该定价为5元,
那么,此时,市场定价5元要么等于张三的单位货物成本a;要么小于成本a;要么大于成本a,即有利润-----但是市场定价下,一是不大可能有利润,二是在服从市场定价的前提下,即便有利润且有货币窖藏则也会全场出清。说来话长,这里就省略了。
这里为简便,设只有2种情况,即一是等于成本,二是小于成本。那么市场定价等于成本的情况,能够说明大于成本时的情况。

此时引入追加的条件:大家共同约定,供求双方的市场定价,必须大于等于生产资料成本。
换言之,如果货物是生产资料,有生产资料,则至少考虑生产资料成本来市场定价。如果货物不是生产资料,不含有生产资料,而是劳务之类,则按照市场定价出售。

那么,当这5元市场定价等于成本,则按照成本价出售。此时全场出清,一般均衡。

那么,当这5元市场定价等于成本,则张三不会接受市场定价的,而是选择独立的自由定价。
-------设单位货物成本=a=市场定价5元,
---------如果按照市场定价5元出售,此时收入=100单位*5元=500元,利润率=0,利润收入=0,成交比100%
-----------在追求利润且持续追求利润的前提下,张三会选择0利润率基础上来提高利润率,降低货物销售收入,降低成交比,人为产生货物的积压。


假设张三违背市场定价,人为提高市场价,0利润率基础上产生利润率1%,设成交比因此降低了2%,即成交比=98%,
此时总产值=100*5*(1+1%)=505元,
此时实现的货物出售收入=100单位货物*5*1.01元*98%=494.9元。
此时实现的利润收入=100单位货物*5*0.01*98%=4.9元。
此时,产值过剩=505-494.9=10.1元,货物过剩2%,即2单位。

那么,此时张三获得了利润收入4.9元,产生过剩10.1元,即2单位货物积压。

那么,面对2单位的积压货物,张三有2个选择,一个是在下期继续出售,另一个是在当期降价销售,价格歧视,即按照市场定价5元来出售。如果降价出售的话,是可能全场出清,一般均衡的。

这里为简便,这里按照追求利润且持续追求利润的假设,把降价出售这一种选择省略了,规定不能降价出售。
那么,显然,全场不能出清,不能实现一般均衡。


那么,为什么省略价格歧视、降价出售这一种选择呢?
因为,就微观个体来说,这是可以的。
因为,宏观来看,资方不会在0利润率基础上仅仅提高1%的利润率,也不会把总积压全部降价出售,且降价到相当相当低的地步,也不会抛弃巨量的过剩总产值的(以成本加成利润率来核算的),这损失太大了。

假若资方把总积压全部降价出售,降价到必然出清的地步,那么,以后就没有人买东西了,都等待倾销的那一刻了。
所以,资方即便为了保持住成本加成价的水平,那也不能倾销。资方的整体性倾销,完全是一锤子买卖,下期咋办?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8 12:02:23
在货币流通量不断减少的前提下,即,人们经常搞货币存款、货币窖藏的前提下,

只要是供求双方的市场定价,只要是共同化定价,只要集体性定价,必然能够全场出清。

反之,如果单方面定价,独立定价,自由定价,个体定价,亦即追求和持续追求资本利润,则不能全场出清。

---------以上,是大家共同按照净成本价出售、按照成本价出售、按照成本加成价出售之变形。

-------------由以上也可见,其实资本主义反市场,反市场经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8 13:44:41
完全竞争市场是指竞争充分而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一种市场结构。在这种市场类型中,买卖人数众多,买者和卖者是价格的接受者,资源可自由流动,信息具有完全性。

--------那么,完全竞争市场,能够全场出清,实现一般均衡。为什么?

关键在于这一句话:“买者和卖者是价格的接受者”。换言之,无论供求双方的共同的市场定价是什么是怎样,任何买主卖主就都按照这个市场定价来交换。
并不在于其他的话,什么信息充分,等等等。

但是,资方整体,怎么可能是市场定价的接受者呢?不可能。
资方不会接受市场定价的------无论是在完全竞争市场,还是不完全竞争市场。这是关键。

如果我们在数学上来看,市场定价必然全场出清,完全竞争必然一般均衡。
----------但是,人心,现实的人心,怎么会服从数学呢?怎么会接受市场的定价呢?不会。


无论是完全竞争市场,还是不完全竞争市场,只要任何市场主体接受市场定价,都能够全场出清,一般均衡。
这跟什么完全竞争,还是不完全竞争,那都无关。
假设任何男人结识任何女人,或者假设任何男人全部了解任一女人,则能够一对一对地恋爱结婚。假设部分男人仅仅结识部分女人,或者假设部分男人仅仅能部分了解任一的女人,那就不能恋爱结婚吗?不,同样能够一对一对地恋爱结婚。假设男女都笨拙,能够一对一对地恋爱结婚。假设男女都精明,也能够一对一对地恋爱结婚。假设部分男女精明,部分男女笨拙,照样能够一对一对地恋爱结婚。
各地各家乡各国的男女,并不认识外地外乡外国的男女,不照样结婚生孩子吗?
任何时代的男女,无论通讯交通发达或不发达,不照样结婚生孩子吗?
反过来说,
难道结婚生孩子的男女,那都是充分完全了解对方之后,才结生的?
难道结婚生孩子的男女,那都是完全充分结识了全人类,才结生的?


其实全场出清,一般均衡,并不依赖信息充分,不依赖充分交流。
关键就是在于:任何市场主体,是否接受市场的定价呢?是否接受具体参与者的共同的集体定价?

假若全部市场或者部分市场,市场主体的数量实在太少,那当然不行。
譬如1个卖菜的,才1个顾客。这可能产生偏差,极端。
但是这种情况在这里可以省略。
毕竟,现代的市场,或者想象中的通常的市场,无论买主,无论卖主,都容易成千上万--------而并不必几百万,几亿万。
关键在于,几百个主体,几千个主体,几万个主体,具体参与到仅仅若干个的小圈子的小市场,那么,他们接受集体定价吗?接受供求的双方的市场的定价吗?
而在统计学等等上,也可以证明,足够小的样本,能够相当代表全体样本。换言之,1万人的投票,能相当代表一亿人的投票。

张三并没有逛遍全部市场,张三仅仅了解局部市场,也仅仅参与了局部市场。
就如同,张三仅仅了解他自己的生活圈子,了解自己的业余爱好圈,亲友圈,同学圈,同乡圈,同事圈等等。也仅仅具体参与了这些小圈子。
但是,他接受小圈子的共同决定吗?他接受小圈子的精明决定,或者盲目笨拙决定吗?
--------如果接受,就全场出清,一般均衡。如果不接受,就不能全场出清,不能一般均衡。



那么也就是说,主流经济学的所谓完全市场竞争,所谓一般均衡,是偷换了概念,偷换命题,是混淆了关键。
-------主流经济学潜在假定:假若不完全竞争,资方就不服从市场定价,谁叫你竞争不充分不完全呢。而假若完全竞争了,资方整体就服从共同市场决定啦!所以,当然一般均衡,必然全场出清,数学它可以来证明,完全可以证明。

---------当然,主流经济学也认识到了这点。换一个地方,主流经济学说,充分竞争无利润,之类。


其实数学证明不了这个命题:“资方的人心,他们必然服从数学它的证明”。
数学还不能证明:整体的最优,必然导致个体的服从。
数学还不能证明:个体的最优之和=整体最优。


主流经济学这样来证明:
个体的最优之和(此括号内以下文字为透明状----“并且个体最优服从整体最优”)=整体最优=全场出清=一般均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8 14:17:56
假设,凡是市场参与者,都服从市场的供求双方的市场定价,都服从集体性的定价,
那么,无论市场是小市场还是大市场,无论是全部的市场还是部分的市场,无论信息充分不充分,无论货物货币的流通是极端快速或者不极端快速,
则:全部市场,所有市场,都会全面出清,实现一般均衡。
--------这很容易证明,使用小学、初中数学即可。因为,这都是物物交换的变形。例如说,把货币看成特殊货物,即可转换为物物交换。

以上,省略了极端情况,例如说,那才三两个人,货币货物1年才移动一步,等等。
而是在想象中,假设通常的市场比较大,市场主体比较多,货币货物的流动比较快-------不必多么大,多么多,多么快等等,相当宽余。
那么,这样省略,这样假设,是合理的,无伤大雅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8 15:10:20
马列光 发表于 2016-4-18 00:22
如果仅仅从收入等于支出角度,收入与支出自然是平衡的。但是,收支平衡,并不是经济出清的平衡,而是同一 ...
另外,先生的公式,因为有收入与支出,不考虑蓄储不符合实际,当然,我的个人见解,不当之处见谅。
大体来说,利润率的增加比例*利润存款率*货币流通次数=成交比的降低比例
-------设利润率的增加从0开始,则上式变为:
利润率*实现利润的存款率*货币流通速度即次数=成交比的降低比例,成交比=1-成交比降低比例

那么,上面需要考虑积蓄窖藏。亦即,积蓄窖藏的比率越大,越影响一般均衡。


现在另外换一个公式,即:

实现利润÷过剩产值=(总产值*成交比*利润率)÷{总产值*(1-成交比)}
可得:
利润率={实现利润*(1-成交比)}÷(过剩产值*成交比)
实现利润={过剩产值*利润率*成交比)÷(1-成交比)=(当期不能实现的未实现的利润*成交比)÷(1-成交比)

也就是说,这时候不需要考虑积蓄窖藏了。并且同样能得到利润率和成交比之间的关系。

当然,由于资方利润是违背市场定价的,因此,利润率越高则成交比越低,亦即越脱离一般均衡。从而反过来说明了一般均衡的条件。此时,按上述公式不需要考虑积蓄窖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8 15:55:01
1993110 发表于 2016-4-18 15:10
大体来说,利润率的增加比例*利润存款率*货币流通次数=成交比的降低比例
-------设利润率的增加从0开 ...
实现利润÷过剩产值=(总产值*成交比*利润率)÷{总产值*(1-成交比)}
上式写错了。
应该是:
实现利润=总成本*平均化执行利润率*成交比
过剩产值=总成本*(1+平均化执行利润率)-总成本*(1+平均化执行利润率)*成交比
则:实现利润÷过剩产值=(平均化执行利润率*成交比)÷{(1+平均化执行利润率)*(1-成交比)}
即:实现利润*(1+平均化执行利润率)*(1-成交比)=过剩产值*平均化执行利润率*成交比
其中:过剩产值*平均化执行利润率=不能实现的利润=未实现利润。
即有:成交比={实现利润*(1+平均化执行利润率)*(1-成交比)}/未实现利润

那么,以上就不需要考虑积蓄、窖藏问题了。


另外,

根据:实现利润=总成本*平均化执行利润率*成交比,
可得:成交比=实现利润/(总成本*平均化执行利润率)
其中:实现利润/总成本=平均化实现利润率,总成本*平均化执行利润率=总利润=实现利润+未实现利润
即有:成交比=平均化实现利润率/平均化执行利润率=实现利润/总利润

那么,以上也不需要考虑积蓄窖藏率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8 16:27:24
不好意思,整理一下,小结一下,如下:

成交比=100%时,社会总产值出清,一般均衡。
此时相对来说:全社会挣钱最多、出售最多,花钱最多、消费投资最多,生产经营最大,就业最大,
即有:产出全场出清=一般均衡=收入最大化=支出最大化=效率最大化=福利最大化。

当利润率>0时,成交比<100%。



大体来说:
利润率的增加比例*实现利润转为窖藏比例*货币流通速度即当期次数=成交比的降低比例,成交比=1-成交比的降低比例。
----------设利润率的增加从0开始,则上式变为:
利润率*实现利润转为窖藏比例*货币流通速度=成交比的降低比例
即有:成交比=1-(利润率*实现利润转为窖藏比例*货币流通速度)


根据:
实现利润=总成本*平均化执行利润率*成交比
过剩产值=总成本*(1+平均化执行利润率)-总成本*(1+平均化执行利润率)*成交比
则:实现利润÷过剩产值=(平均化执行利润率*成交比)÷{(1+平均化执行利润率)*(1-成交比)}
即:实现利润*(1+平均化执行利润率)*(1-成交比)=过剩产值*平均化执行利润率*成交比
其中:过剩产值*平均化执行利润率=不能实现的利润=未实现利润。
即有:成交比={实现利润*(1+平均化执行利润率)*(1-成交比)}/未实现利润


根据:实现利润=总成本*平均化执行利润率*成交比,
可得:成交比=实现利润/(总成本*平均化执行利润率)
其中:实现利润/总成本=平均化实现利润率,总成本*平均化执行利润率=总利润=实现利润+未实现利润
即有:成交比=平均化实现利润率/平均化执行利润率=实现利润/总利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8 17:56:52
总利润=实现利润+未实现利润

执行利润率=总利润/总成本=(实现利润+未实现利润)/总成本

实现利润率=实现利润/总成本

成交比=平均化实现利润率/平均化执行利润率=实现利润/总利润

那么,当实现利润率/执行利润率=1的时候,则成交比=100%,全场出清,一般均衡。

那么,如果想实现一般均衡,实现利润率需要提高,执行利润率需要下降,两者尽量靠拢,互相贴近,并且幅度上可能同步,可能不同步,可能这个大一些,可能那个大一些。
当然,实现利润率是事后性质的,是结果上的,即是被动的。实现利润率上的所谓提高,是指纸面数值分析意义上来说的提高,是在图表上来说的提高。也就是说,实际上,实现利润率的提高,两者之间差距的缩小,只能通过执行利润率的降低来实现。
打比方说,有历史跳高记录,还有比赛中的跳高成绩,两者之间有差距。仅在图表上来说,仅就纸面数值分析上来说,如果拉高或拉低历史记录,能缩小两者差距,但是这怎么可能呢。

对全社会来说,对一般均衡的实现来说,对成交比的提高来说,两者之差越小越好。
那么,单独对资方来说,什么是相对最好的实现利润率、执行利润率呢?两者之差在什么范围上相对最好?
短期来看是什么?长期来看又是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20 00:23:49
马列光 发表于 2016-4-18 00:22
如果仅仅从收入等于支出角度,收入与支出自然是平衡的。但是,收支平衡,并不是经济出清的平衡,而是同一 ...
不考虑蓄储不符合实际


兄弟又考虑了一下,重新说一下。


其实,市场定价是核心。市场定价,即一般均衡。
市场定价,就是供求双方的定价,即市场上的有关的全体的参与者以各自供求共同进行的定价。
-------可以证明,此时一般均衡,全场出清。
---------前提是,每个参与市场的主体,都接受市场定价,而无论自己是喜欢还是不喜欢。当然,真的不喜欢的话,可以退出其当前参与的市场,从而,有所改变了此市场的供求,进而市场定价会发生变动,产生新的一般均衡。也或者说,这里的前提是:凡是市场的参与者,都已经接受市场定价了。


那么,市场定价、一般均衡,并不是市场内外全部货物的出清,而是已经提供到市场上来(且不愿退出)的那些市场内货物的出清。

那么,市场定价、一般均衡,在成本的规模不变之前提下,会有最大化的收入------此最大化收入,高于任何利润率、成交比组合下的出售收入。

一般均衡时有最大化收入,这不是1个数值,是一些数值的集合,即潜在的一般均衡状态是很多的,不是只有一个-----特别是在成本随市场行情变动的前提下。

那么,市场定价、一般均衡,其结果,其表现,就是按照净成本价或成本价或成本加成价来出售。当然,这里的成本是处于市场变动当中的,并且每一个人的成本不一定等同。都按成本价,但是成本价和成本价并不等同。此时,其实市场定价排斥掉了利润率的存在。此时,假若部分人按照成本加成价,部分人不按照成本加成价,则利润应该当期全部花费掉,才能恢复一般均衡,否则一般均衡状态失去-------这里的原因是在于,含有利润率的那些货物并不是在期初、期中就完成了交换,而是自始至终存在于当期交换,因此,实现利润应该随赚随花。


那么,市场定价、一般均衡,允许货币的窖藏。
但是,由于货币的窖藏,市场供求会发生变化,一般均衡的有关数值也会发生变化。这个道理就是,水涨船高。当货币窖藏相当小,则市场行情显得较高,当货币窖藏相当大,则市场行情显得较低,但是,只要是市场定价,则无论参与市场的货币是多还是少,都能分别实现其一般均衡。
其实市场定价本身,就是在人们的选择下,按照已经提供到市场上来的货物数量和货币数量,进行相应的定价和出清。

其实,即便全部市场只有1分钱或者1块钱,甚至没有货币出现,则只要大家都接受市场定价,也能全场出清,一般均衡。

那么,利润率的存在,相当于是:在市场定价、一般均衡的前提下,故意选择较高的不能出清的价位,人为制造货物积压,换取利润的产生。
--------此外,在一定的意义上,片面来说,含有利润率的价格=这一价格下买不起这货物的那些人的人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20 17:01:28
1993110 发表于 2016-4-20 00:23
兄弟又考虑了一下,重新说一下。
市场定价,就是供求双方的定价,即市场上的有关的全体的参与者以各自供求共同进行的定价。
上述供求,和通常含义有所不同。

这里所谓的供给,是说人们对货物的提供,指人们提供到市场上的那些货物,用来交换的那些货物。

这里所谓的需求,是说人们对货币的提供,指人们提供到市场上的那些货币,用来交换的那些货币。

那么,被提供出来的货物,不一定就销售出去。被提供出来的货币,也不一定花费了出去。

但是,所提供的货物,所提供的货币,两方面的数量,决定了价格,决定了价格的数值。

换言之,价格是交换的结果、后果,是交换的态势,受供求两方面的共同决定。

价格不是自变量,供求并不是价格的因变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