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写这个帖子的内容随意性很强,因此互动性也就更强些,如果受欢迎就继续写,如果没什么吸引力了,就向美国那种电视剧一样,喀嚓,就砍掉了。
上面有同学问为什么没有进投行。有时候,这也真的是一种姻缘。或者说错一步可能就步步错。我也可以讲讲我有关的和投行的经历,可能会有所借鉴。
第一次:第一次往往是最重要的,虽然没什么经验,但很多人都特别看重第一次。我的第一次就是和中金擦肩而过。因为酷爱投行,所以没有不知道中金的,简直是顶礼膜拜。因为业务关系,参加了中金牵头的IPO的一个会议(当时我们的总公司上市,中金是牵头人),我的工作是搞性研究的,所以对那些项目的NPV,IRR啊什么的比较熟悉(当时只是一个助理工程师而已,打打下手),但这也不妨碍交换名片。所以,就是这个机会认识了中金的一个项目经理,为后面的情况打了埋伏。
在拿到香港的MBA的OFFEr以后,还有2个多月的时间,于是想能不能去中金做个实习啥的(虽然当时还不知道什么是internship),于是就冒昧的给那个项目经理打了个电话。很意外的是,他竟然同意了。这也出乎了我的意料,没想会这么容易。但是,正如同想法来得突然一样,其实自己并没有准备好。具体的事情已经不能记得很清楚,但有点可能是造成当时没有去的原因1:从国有企业辞职已经是很惊心动魄的事情,去香港通行证还没有搞定就辞职,万一有风险怎么办;2:如果去实习,是不是就不能到处去跑办理手续了;
总之是没有去成。如果去了,有在那里1-2个月的经历,那么是非常宝贵的,可能以后就直接进入投行了。所以,第一次擦肩而过的机会也是对后面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虽然这种损失是看不见的,也是不可计量的。如果自己当时能有人指点下,可能会更好些。如果今天回头来看,当时不管什么情况,都是应该去的。
所以从这件事情上可以得出几个重要结论:
1.如果想进入一个行业,那么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尽量熟悉和认识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级别越高当然越好;最佳的就是具体负责业务的中间骨干中层。
2.当机会来的时候,如果自己很困惑,那么就找找年龄较长的前辈咨询咨询。
3.即使自己在门外,但必须掌握门内的人需求的技能(比如当时我就是做财务模型),那么才有机会;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就是这个意思。不是说进了投行才具备技能,其实由于投行的功利性,往往是你具备了某些技能,你才会进入投行。
4.这一点和后面的有联系。其实只要坚持,机会总是有的。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