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 数据分析与数据科学 SPSS论坛
36994 5
2016-04-20
1.学者De Vellis(1991)对于预试问卷题项数提出以下二点看法:
(1)如果研究者是编制或发展一个正式的测验或量表,作为其他心理测量之用,则预试题项数最好是将来所需正式题项数总数的3-4倍。
(2)在某些替丁内容范围内,有些量表题项的设计不容易;或先前相关研究显示,这些构思不需要过多的题项即可获得良好的内部一致性,预试量表的题项数约为正式量表题项数的1.5倍即可。
2.预试
预试对象的性质应与未来正式问卷要抽取的对象性质相同,如研究对象为中学生,预试对象也要是中学生,预试对象人数以问卷中包含最多题项的“分量表”的3-5倍人数为原则。
进行因素分析时,应包括愈多的受试者(De Vellis,1991)。学者Tinsley和Tinsley(1987)建议,进行因素分析时,每个题项数与预试样本数的比例大约为1:5至1:10之间,如果受试者总数在300人以上时,这个比例便不是那么重要。
另一学者Comrey(1988)建议,如果量表的题项数少于40题,中等样本数约为150位,较佳样本数是200位。
(注意:是指单份量表总题项数的5到10倍,而不是问卷的总题数)

资料来源: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实务 问卷分析与应用统计》.P2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7-5 17:00:02
好人一生平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5 13:02:37
谢谢,请问是哪一版?在重庆大学出版,万卷方法系列,2010,P24没找到相关内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2-3-26 15:33:47
太好了,爆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4-7-14 15:57:17
预试问卷在研究设计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帮助研究者检验并优化正式问卷的内容和结构,还能够在数据收集前识别潜在的问题。根据学者De Vellis(1991)、Tinsley和Tinsley(1987),以及Comrey(1988)的观点,关于预试问卷的题项数与样本量有以下指导原则:

### 预试题项数量

- **发展新测验或量表**:预试阶段的题项应为正式题项总数的3-4倍。这有助于通过预试验发现不合适的题目,并在最终版本中剔除,从而提高问卷的质量。
  
- **特定情况下量表设计**:如果先前研究显示少量题项即可获得良好内部一致性,则预试题项数可为正式题项数的1.5倍。

### 预试样本数量

- 样本应与目标群体具有相似特性。例如,若研究对象是中学生,那么预试对象也应当从中学生选取。
  
- **因素分析**:进行因素分析时,每个题项应有至少5至10个受试者作为样本基础。当样本量达到300人以上时,该比例的重要性相对降低。

- Comrey(1988)建议:
  - 当问卷题项少于40题时,中等的预试样本数为150位。
  - 更佳的选择是拥有200位受试者作为预试样本。

### 总结

进行预试验是为了确保正式研究能够收集到高质量的数据。合理规划预试题项数量和样本量对于有效执行因素分析、检验问卷的内部一致性和整体结构至关重要。遵循以上指导原则,可以更有效地设计预试问卷,并在最终阶段得到可靠的研究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单份量表总题项数”指的是构成整个问卷的任一特定分量表或量表的题目总数,而非整份问卷的所有题目加总的数目。

这些原则为研究者提供了构建和优化预试问卷的基础框架,有助于确保研究设计的严谨性和数据质量。

此文本由CAIE学术大模型生成,添加下方二维码,优先体验功能试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4-12-2 13:30:45
非常经典的参考标准,很棒!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