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041 1
2016-04-25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爱问微信好号“jgasker”好文共享与推荐,实时答疑服务,欢迎关注!




人人都是消费者,谁不买东西?三岁小孩都知道拿钱往小卖店跑,可见这是天生的!消费天天有,背后的故事一串串。一年一度的315晚会又开始了,在观看各大商家被撕的同时,我们也可以了解一下当中的几个经济学常识。


钱与物品的关系

经济学说人是理性的,会追求收益最优,这是理想情况,现实往往想最优,优不了!买多了、买亏了、买贵了、买假了,这种事时有发生。而且我们经常会有无效消费、低效消费、冲动消费、诱导消费,这些跟收益最优冲突,要避免!

是不是把钱存起来,不买东西就是好的?不是。我们的钱都是纸,有啥用?点火也不用它。就一个用途,买东西。只有当你买了有一定价值的东西,钱才体现它的价值。那么为什么要存钱?因为不光今天要买东西,明天也要买,后天也要买。作为个人和家庭来说,存钱是保持未来的购买力,今天不一定要花100块,但是一个月以后可能有要花10000块,那时候没钱怎么办?存钱就是要把未来的风险降到最低。

什么时候买?

    紧急需要,买,质量重要,价格次要。明天要去美国见比尔·盖茨,飞机票还没买,赶紧买一张吧,价钱好说;为了储备,买或不买,质量重要,价格重要。现在是夏天,冬天羽绒服还没着落,超市有反季的衣服,找个又好又便宜的;偶然遇到,买或不买,价格重要,质量重要。超市看见个炒菜机,这玩意没用过,买一个试试吧,太贵就不买了;打折促销,买,价格重要,质量重要。女士们有个观点,打折促销的时候买东西就是为家里省钱,于是买一大堆,祝愿他们买的东西都有很好的用处。

什么时候不买?

前面说了,无效消费、低效消费、冲动消费、诱导消费,这些跟最优收益冲突,要避免。

什么是无效消费?买了,回去没用。就是无效消费。妈妈给你买件衣服,你不喜欢,扔家里一天也没穿,这就是无效消费。什么是低效消费?你一直想要一辆汽车,终于攒钱买了一辆,买回去发现汽油烧不起,交通太差还不如自行车,一个月开不了几次,这就是低效消费。什么是冲动消费?本来去吃饭,看见路边在卖东西,熙熙攘攘,原来是卖锅的在吆喝,你心里想买一个吧!但是回去还不如原来好,这就是冲动。什么是诱导消费?超市里买菜,卖洗化用品的大妈拉着你要不要牙膏,我们这有打折促销的牙膏,我们全家都在用,你也试试吧。于是就买一瓶试试,回家发现不太好,搁置不用,这就是诱导消费。

所以我们可以总结一点,就是把钱花到最有效的地方去,需要的大胆买,喜欢的降价了赶紧买,不需要的不买,现在不用未来用的要思量,用的不多的要思量,忽悠你的要当心,一锤子买卖要当心。

信息的重要性

俗话说从南京到北京,买家没有卖家精,这叫什么?这叫信息不对称!他知道的,你不知道,他知道进价是10块,你当成100,花120买回家,其实他心里想着最低20就行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时间成本小,要货比三家,要跟卖家探虚实,买家心里有个最高位,卖家心里有个最低位,在这个低位与高位之间,发生交易。普通人有时间去搜寻信息,比如在网上买东西,看看淘宝、看看京东、看看亚马逊、看看当当、看看苏宁易购……同一样东西,至少要对比个三四家,看看谁做促销活动了,看看谁更便宜!

有一部分人不这样,他们有钱,直接去他们相信的超市或者网上商城,直接给钱拿走。或者说他们时间成本高,不愿意花费时间去探价、去搜寻产品信息,我们普通人花一个小时去来回对比找个最低价,对于他们来说,这一小时挣的钱比搜寻信息省的钱多了去了。

卖家的成本构成

有时候我们说,这个进价很低,这个材料特别便宜,但是能不能说卖家的成本就低?不见得。比如开一家面馆,他的成本就是面粉吗?你会说他的店面是租的,他有小二要开工资,他有水电燃气费,他有税收,他有老干妈的辣椒酱、王守义的十三香……假设我们说这些都没有,他和媳妇、妈妈一起经营小面馆,他的成本是不是就只有面粉?也不是的,他自己也要开工资啊!他媳妇、他妈妈本来也可以去工作挣个工资,但是在自己家里做,是不是也要有个收入补偿?他们的收入,也是成本的一部分,这就叫机会成本

有时候我们去豪华酒店,点了跟外面苍蝇馆子一样的菜,说不定还没有小馆子做的好吃,但就是贵!贵在哪里了?贵不在吃的菜,在服务,在豪华装修、在高级厨师的工资。卖家计算成本的时候,要把所有情况都考虑进去。譬如我们在家冲一包速溶咖啡几块钱,去星巴克要几十块,他一个店面每年租金几百万,从哪出?还是消费者。

团购是价格歧视

电影院卖票的时候,现场卖50一张,美团网、糯米网、支付宝、微信等等卖35,是怎么回事?这是把消费者分流了,一部分人会上网,或者说卖50的时候宁愿不看电影,而35就可以接受,这一部分人给他个低价。另外一部分人,比如老年人,不怎么上网,去现场买票,50也接受,或者有部分人临时决定看电影,在商场闲逛,约会对象说去看个电影吧,于是直接跑到电影院大厅现场买票,50一张,不看拉倒。这种把消费者分开,同商品,不同价的情况,叫价格歧视

电影院的目的是尽可能卖更多的钱来,假若都是50一张,上座率不高,总收入也就不高;如果都是35一张,上座率高,但是总收入也不高,所以一部分按50卖,一部分按35卖,这样总收入最高。酒店也是这样,一部分客房放在网上预订,一部分接受现场预订,现场预订就要高一些。有没有网上贵,现场便宜的?也有,这是一种商家的策略,为什么?因为网上便宜、现场贵好像是一种共识了,商家利用了消费者的心理,会故意这样做,今年春节的时候我在一家酒店,就遇到这种情况,所以要长点心眼儿。

天价的鱼虾和宰客行为

山东的38块一只虾,还有东北那个几千块一条鱼,属于诈骗。商家事前故意隐瞒了信息,消费者是正常的交易思维,卖家是占个大便宜的思维,不属于经济学买卖的范畴,是个法律问题。我买的,跟你卖的,不是一个东西。我要买A,你心里也知道我买A,但给的是B,而且B远不如A,这就是诈骗。38块我要一斤虾,你也知道我要的是一斤,你给了我一只,一斤和一只不是同一个东西。我可以不要,交易就没有发生,但是你强迫我付款,这就是强卖,这就是诈骗,我当然要报警。

那些诈骗的商家,往往就是在市场的常识上做文章,出其不意,防不胜防,你有君子心,他是小人意,你们划的不是一套拳。

古董买卖是怎么回事

一个瓶子,宋朝的可以插花,今年做的也可以,我把2016年景德镇烧的瓶子一万块卖给你,算不算诈骗?

一种是,我也不知道它是不是宋元明清的,但我相信是!这一点很重要,我不是故意拿新的当旧的卖给你,而是我相信他就是旧的!你如果当成旧的买走,回家发现不是,也不能退,为什么?古董行有规矩,这叫打眼,看走眼了。

还有一种,我不知道它是不是宋元明清的,但我相信不是,我把它当作新的卖给你,本来值500万,你50块买走了,回家发现是康熙皇帝用过的,我也不能去给你追回来,为什么?古董行有规矩,这叫捡漏,买家占个大便宜,卖家不识货。

还有一种,我知道它就是新的。如果你相信它是旧的,给500万,我卖给你,你要不信,给100块,我也卖给你。假若新的卖给你500万,回家发现是假的,算不算诈骗?算,但是赢不了官司。为什么?因为我会说,我相信他是康熙爷用过的。

古董市场比较特殊,有他们特殊的规矩,我在这里就是简单说下我的看法,未必准确。

交易的是同一个商品

标准的交易是这样的,我买的,跟你要卖的,是同一个东西!我买一个杯子,你不会给我一个碗,我买一个汽车,你不会给我一个拖拉机。但是有一些情况下,买卖双方对于这个要交易的东西,认知不一样。比如前面说的古董瓶子,我认为是清朝的,你说是昨天景德镇刚烧好的,东西是同一件东西,回家用起来还是一样,喝茶也好,插花也好,都可以用。但是东西背后的属性,我们的看法不一样。这跟前面说的天价虾不一样,天价虾那个是根本就不是同一个商品,我花38块买的是一斤,你给的是一个,一斤和一个,不是同一个东西。不是同一个东西,就不叫交易,叫诈骗。

交易有市场规则,每一行也有他们独自的规矩,比如古董行。超市里每一件商品要尽可能把使用说明、构造、原料什么的说清楚,就是要你尽可能多掌握这件东西的信息,让买卖双方的认知达成一致。

捆绑销售一定不好吗?

上大学时候住学校宿舍、饭店吃饭一定得用店里的酒水、买汽车必带四个轮子、买手机里面一堆应用,这都是捆绑销售。捆绑销售的好处是能把原来不好卖的东西卖出去,有时候也是为了方便顾客。

试想我们买鞋的时候肯定不想另外买一双鞋带,王府井买一双鞋,万达买一双鞋带,疯了吧!买一辆大众汽车,还要自己去配轮子,岂不是也麻烦至极?所以有些捆绑销售是有利于消费者的。但是,捆绑销售往往会太高物价,为什么?因为他替你买了,不得出个跑腿费。

我们细想想看,有一些情形,一开始是捆绑销售,时间长了之后市场完全接受了,就不再当作捆绑了,而是把他们当作一件完整的商品。比如鞋带,所有人都接受鞋带是鞋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认为它是捆绑销售了。

网购:不只是少跑腿了

我们买一个电脑,有时候宁愿在淘宝或者京东上下单,不单是不用去商场寻觅信息了,更重要的是淘宝或者京东提供了一个买卖双方交易的平台,发生任何事情,消费者不是弱势的,商家也不是,而是公平的。

假象我们去中关村电脑市场,或者各地卖电脑的商场,我就不说名字了,比如什么脑汇吧,还没进门,一堆小伙子围上来,买电脑吗?来我们这看看吧?往往新手就跟着去了,你想买的那一个永远是没有的,你最后买的是他推荐的那一个。当时觉得挺不错,回去就悔恨了。

网上商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静的平台,自己随便选,选完下单,也是一个售后服务完善的平台,7天无理由退货,如果与商家有纠纷,淘宝或者京东会出面解决。

网购不是完美的,不能近距离查看,所以有很多感官上的信息是没有的,只能反复地查看商品的描述和图片。比如我们买衣服,反复地确认尺寸。当然了,也会有假货,这个需要我们去识别。

一分价钱一分货?

有时候确实是的。物美价廉是我们毕生追求的,但现实往往是“便宜没好货”!住30块的旅馆和200块的快捷酒店,感觉肯定差远了。

但也不完全是这样。同一趟航班,同是经济舱,有人花1000块买票,有人花300块,花的钱不一样,消费体验是一样的。

10000块的包和1000的包,材料都是一样的,做工也一样,品牌不一样,多那9000块不是包的质量,而是品牌。

可以这样说,价钱和质量是正相关的,但是不完全正相关,要区分对待。不同的消费群体,所追求的也不一样。普通大众更看重商品的物质属性,就是好不好用,能不能满足我们最基本的功能性的需要。所有人都有手机,不是人人都拿苹果手机,对于很多人来说,只要能打电话、上网浏览信息,这样的手机满足了需要了。就像住旅馆,30块也是住,200块也是住,消费能力低的人觉得只要能住就行。


生活中经常面临的问题是没钱消费更好的东西,我们都知道苹果手机好、宝马汽车好、别墅住着舒服,但不是人人都可以拥有他们!如果说我就要住别墅,住不上别墅不买房,宁愿住大街上!那也不现实,“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这是说消费首先要和收入匹配起来,个人追求是其次,个人追求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往往是一个奋斗的过程。


作者:秦少华,来源:社科智讯

微信原文: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DkyNTc4Ng==&mid=403275868&idx=2&sn=47cba61efd1ba7721f505ea98de94ac3&scene=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4-26 10:04:52
简易朴实,详实有序,只摆事实,道理自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