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3020 7
2009-05-16
请问养老保险中的空账额是怎样计算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5-17 11:10:00

请问养老保险中的空账额是怎样计算的?

2O世纪8O年代中期。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我国着手对城镇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于1997年正式确立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是以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为特征的混合型的养老保险模式。从理论上说。这一模式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结合。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运作中,个人账户只是一个名义账户,里面没有资金。由此形成了业内人士所言的“空账”问题。有关资料显示,“空账”的规模在逐年增长,1998年为450亿元,1999年为lOOO亿元,2000年高达2000亿元,到2006年年底,全国的空账额已经达到了9000多亿。

“空帐”问题产生的原因

1.三类“人”的界定。通常我们将1997年6月以前已经退休的职工称为“老人”;将1997年6月前已经工作,但要到1997年6月后才退休的职工,称为“中人”;那么在1997年6月以后才参加工作的职工,就被称为“新人”。一般说来,“老人”、“中人”和“新人”的养老金替代率是有差别的,“老人”最高,“中人”居中,“新人”最低。

2.“空帐”问题的形成。对于老人,他们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就已经退休了,没有建立个人帐户,也就没有相应的资金积累,但是国家为他们提供一份基本的养老保障,由社会统筹部分支付;对于“中人”,从1997年6月起也要照章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并按对待新人的办法,计算其退休后的基本养老金,也就是中人和新人是在退休前建立起个人养老帐户的。值得注意的是,“中人”这个中间地带的个人账户中1997年之前是没有资金积累的,可以说是空帐户,这些空帐户加上社会统筹应为“老人”支付的养老金形成了国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对这部分人的“隐性债务”或“转制成本”。所以转制成本主要有两部分,一是改革前已退休职工(即老人)的养老金来源问题;二是改革前参加工作的在职职工(即中人)个人帐户中积欠的空帐如何补齐的问题。

制度确立了下来,如果社保基金运营得正常,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是互不干扰的;即便出现亏空,亏空的也应该只是统筹帐户,个人帐户是不允许存在亏空的。现在的问题是,隐性债务数额巨大,社会统筹已经严重入不敷出,随着退休人员的逐步增多,社会统筹更无招架之力,出现支付危机。于是不得不在为在职职工建立的个人养老金账户中借支,去弥补隐性债

务的支出,从而使现有职工的个人帐户变成了事实上的空帐户,个人帐户上只有数字的记录却没有独立的资金。统筹部分透支了个人账户资金,并未形成实际的基金积累,使现行的现收现付与基金积累相结合的制度仍是现收现付模式。

3.“空帐”问题的原因。归纳起来,“空帐”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制度安排和运行上存在缺陷。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胡晓义说,空帐的问题不是由于某个个人或者某个单位造成的,是一个制度安排上的问题。我们国家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时候,职工的养老保险、职工的退休是由单位和国家包下来的,那个时候并没有考虑到今后大量职工退休可能承担的资金压力。所以没有个人帐户的安排,也没有相应的资金积累。而

改制后,对于三类“人”的不同情况分别给予不同的安排,改革期望顾及到所有人的利益,尤其是“老人”和“中人”,当国家统筹基金不那么宽裕时就必然导致今天的新人个人账户“空帐”现象。

另外,在制度的运行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这个制度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上采用传统型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的筹集模式,即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这就会导致在资金筹集时,某些个别企业和个人拖欠甚至逃避缴费的现象,更使得统筹部分不够充实,缺乏支付能力。

②混账管理,缺乏法律约束力。按照我们前面所论述的,新制度的出发点是将“社会互济”与“个人激励”有效结合起来,形成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互不干扰的,并驾齐驱的局面。而事实上,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一直混账运行。目前,统筹帐户和个人帐户的管理者都是社会保障机构,于是就出现了统筹帐户的钱不够,就用个人帐户的钱来弥补的状况。然而我们发现,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我国没有相应的法律来约束这种行为,或者说没有相应的保护职工个人账户的权益的法律法规。鉴于这个原因,混账管理还是在持续运作的。

③养老金替代率过高,资金支付困难。前面我们提到过,三类“人”的养老金替代率是有差别的。不仅如此,目前我们国家养老金替代率在世界上来讲都是较高的。国际劳工组织ILO在128公约中指出,养老金替代率应在45%左右,来保障退休后基本的生活质量。在美国,这个数字小于30% , 日本为41.9% ,德国为34、4%,英国为43.2%,而我国养老金替

代率大于80%。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我国社会保障资金尤其是养老保险资金所承担的巨大压力,导致支付危机是有情可缘的。

④职工提前退休,加重人口老龄化压力。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速度相当快,不到l0年间就达到西方国家三、四十年甚至半个世纪才达到的老龄化阶段。近年来就业年龄歧视日益加重,很多企业在招聘时把年龄界限要求得十分苛刻。另外,许多企业采用强迫的方法使到达一定年龄的职工自动离职或退休,这种“内退制度”是强制性的提前退休,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人口老龄化压力,导致社保基金收支矛盾突出,资金问题更加突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7 12:24:00

可是还是没有说明白那些空账的数据是怎么来的,通过什么方法或公式计算出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7 14:38:00

可是还是没有说明白那些空账的数据是怎么来的,通过什么方法或公式计算出来的

    看完下面的应该没问题了吧。

    “部分积累”的模式是人账户做实形成积累,缓解未来的支付压力,统筹基金现收现付。现收现付和完全积累优势互补、相互组合。但前提必须是做实个人账户。而不是将个人账户作为一种记账方法或权益记录。目前。就全国大部分地区对于个人账户这个概念,仅仅是作为一个计发方法。实际上,就只是一个名义账户,无论是在财务上还是在金融体系上,个人账户并不存在。由于个人账户仅仅是一个虚拟账户,所以在对养老基金财务的管理上,实行的是混账管理的办法.即允许统筹基金、个人账户基金相互调剂使用。这种调剂完全是单行道:个人退休账户里的钱被挪用,填补“现收现付”制度的窟窿。个人账户从此成为“空账”,既然是空账,在财务的管理上也就不是十分严格,例如,少记多记的问题,更改个人账户的问题、账户金额丢失的问题等等。据全国的统计年报及有关资料反映。每年这个空账都在以1000多亿元的规模增加。到2005年达到8000多亿元,到2006年年底,全国的空账额已经达到了9000多亿。 照这样下去,政府的养老保险制度未来可能出现严重的支付危机,上亿人缴纳了养老保险费.退休以后却领不到养老金。为此,政府于2000年开始在东北进行社保改革的试点,并向全国推广,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做实个人账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7 15:40:00

我想知道的是8000亿的空账数据是怎么算出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7 17:19:00
这两天老师正在讲社保问题,也说到账户有账没钱,等等我听懂了再来答吧,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