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心理学理论【英文】_政治心理学潜意识_政治心理学研究现状
政治心理学理论【英文】
政治心理学(political psychology)
政治心理学是兴起于西方2O世纪2O年代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目前已在美、英、法、德等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政治心理学是研究政治过程和心理过程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 。具体地说,这是一个双向相互作用规律的探讨。一方面,它研究心理活动在政治活动中的作用、地位和表现形式,揭示政治活动中的心理规律,如个人的性格、兴趣、价值观、态度、知觉、情绪等对政治行为的影响;另一方面,它也研究政治活动对心理活动的影响规律,如政治系统、政治事件等对人的心理活动的影响。
政治心理学产生于2O世纪2O年代并非偶然,它有着深刻的理论和现实背景。19世纪末2O世纪初,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纷纷独立,科学的技术和方法也取得了不断的进步,这些为政治心理学的独立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与此同时,西方社会中政治动乱的加剧,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毁灭性灾难,现代极权主义及其暴行的发展,大众传媒的系统利用,等等,都使人们迫切需要获得有关政治过程和心理过程相互关系的知识,以找到这些事件产生的原因和与之斗争的办法。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进展与当时社会的客观需要相融合,促使一些学者对政治心理学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1908年英国政治学家Wallas出版了《政治中的人性》一书,在书中他对政治中的刺激与本能、理性的决定与选择等问题进行了研究。Wallas的同代人—— 弗洛伊德,运用精神分析学说对社会、战争、领导、文化等领域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他们的研究对政治心理学的产生起到了奠基作用。
在美国,第一个把心理学和政治学联系在一起的是芝加哥大学的政治学家Charles Merriam。1925年Merfiam呼吁科学的政治学应该把心理学吸纳进来。Merriam 的学生,Hamid D.Lasswell响应了其老师的号召,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和著述工作,这使其成为美国政治心理学的奠基人。
尽管Lasswell的研究几乎涉及政治心理学家所关心的所有问题,但是他的注意力还是集中在探讨心理过程对政治过程的影响上。他的著作,《精神病理学和政治》(1930),《世界政治和个人的不安全感》(1935),《权力和个性》(1948)等可以帮助我们利用独特的心理观点来理解政治现象。这个研究取向导致了政治心理学大量地研究了个体和社会的心理过程,诸如动机、冲突的感知、认知、学习、社会化、态度形成、群体动力以及个性和精神病理等对政治行为的重要影响。
美国政治心理学中强调心理过程是政治过程决定因素的观点使得人们忽略了政治过程对心理过程影响的研究。
而欧洲的政治心理学,尽管受到美国政治心理学的影响,但却很少一边倒。在欧洲由于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影响,人们关注到了政治过程在心理过程和个性方面所发挥的作用。MaxHorkheimer在其1931年作为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的就职演说中指出,本研究机构的成员应该探讨社会的经济生活、个体的心理发展及文化领域的转变之间的交互作用。
这个研究所的很多成员,如Adorno,Marcuse,Fmmm,Habermas等等,都在整合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的观点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Lasswell及其欧洲同仁开创性的工作后,5O、6O年代学者们对大量的政治心理现象进行了研究。5O年代的政治心理学重点探讨了权威主义个性和政治态度的问题。例如,德国心理学家Adorno等人出版了《权威主义的个性》(1950),论述了反犹太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心理基础。英国心理学家Erikson出版了《童年与社会》(1950),书中指出个体在其一生转变时期所采取的观念会对他的政治态度发生影响。
6O年代,学者们重点研究了个性心理对政治行为的影响。例如,Campbell出版了《美国选举人》(1960),着重探讨了政治效能感与政治参与的相互关系。麦克里兰的《成就与社会》说明了成就动机对一个国家的繁荣与兴衰的影响。Barber在其《立法者)(1965)中研究了立法者的不同性格类型。
7O、8O年代政治心理学的发展进入了成熟时期。其标志一是一些政治心理学专著问世,如Knutson(1973),Elms(1976),Batner—Barry(1985),Stone(1988)等都出版了政治心理学专著,这些书籍对政治心理学的历史及地位、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作了阐述,促进了政治心理学向科学化、系统化的方向迈进。标志之二是在一些大学的政治学系实施了培养政治心理学研究方向硕士、博士的计划。如耶鲁大学、威斯康星大学、SUNY—Stony Brook大学、GUNY大学、uGLA大学等都培养政治心理学研究方向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政治心理学是这些学生的必修课。标志之三是1978年国际政治心理学学会在美国成立。学会的创始人有Lasswell、Knutson等。在1979年和1981年分别有两个学会刊物创刊,《政治心理学》和《微观政治学》,这两本刊物在传播、推广、促进政治心理学的研究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政治心理学在国外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作了大量的研究,那么这些研究的具体状况如何呢?
政治心理学潜意识
弗洛姆在《逃避自由》开篇就说:“近代欧美历史的要旨,就是谋求摆脱人的政治、经济和精神枷锁。渴望新自由的被压迫者,向维护特权的人们发动了争取自由的战斗。当某一个阶级为使自己从统治下获得解放而斗争之时,它自以为是在为整个人类的自由而斗争,从而可以诉诸某种理想,藉以唤起深埋在所有被压迫者心中的对自由的向往。”[1]在弗洛姆看来,法西斯主义产生的心理根源就是自由本身给人带来的心理压力,自由一方面给人带来了独立和理性,另一方面却使人陷入孤独,为了解除孤独这一不堪忍受的心理负担,人们就开始“逃避自由”,这种群众心理被法西斯主义充分利用使得二战爆发,我们以为已经获得的自由化为乌有。虽然我们对弗洛姆的结论和观点有所怀疑[2],但是毫无疑问弗洛姆潜意识中把自由和心理已经联系起来了。马起华也曾经说过,平等和自由都是能给人慰藉和愉乐的带有情绪性的词汇[3]。事实上,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想,本身就是政治心理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提升,用政治心理学分析自由主义思想是可以成立的。
政治心理学研究现状
1.政治个体研究
政治个体研究主要探讨政治环境对个体心理现象的影响以及个体的心理特性对政治环境的影响两方面的问题。
例如,研究个体的政治知觉、政治社会化、政治态度的形成与转变、政治疏离感、政治恐怖主义者的社会背景、个性和政治态度的关系、政治家和政治领袖的心理、大众传媒对个体政治心理的影响等等,这些问题的探讨构成了国外政治心理学研究的最广泛领域,它是政治心理学许多其它课题研究的基础。
以政治家或政治领袖的研究为例,政治家或政治领袖是对政治过程起到特殊重要作用的人。国外的学者研究了政治家或政治领袖的个性特征、领导风格、决策行为、谈判行为、领导魅力等。Jervis(1997)C21研究了错误知觉、小集体思想、自我意象和他人意象对谈判技巧和暴力及战争的升级所起的作用。Farnham(1997)l 31、George(1998)[41、Greenstein(2000)_5 使用心理传记的研究方法解释了罗斯福、尼克松、克林顿领导风格的差异。Jones&Hudson(1996)L6j、Pancer,Brown,&Widdis Ba~r(1999) j研究的结果显示对政治领袖个性特质的判断既能影响个体对这些领袖的总体评价又能影响他们的选举决策,个性特质的分析是研究政治领袖和选举行为之间关系的核心内容。
此外,很多学者也研究了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是如何影响个体心理的问题。Sowell(1994)_8 J、Sainsbury(1996) 1研究了阶级、种族、平等、福利状态等在个性发展上的影响;Whelan,Hannan,&Greighton(1991)[10]、Gallie,Marsch,&Vogler(1994)ll“研究了失业、通货膨胀、不断发展的经济对个体心理的影响;Eagle(1991)研究了ZF和自尊的关系以及社会的政治、经济如何影响社会幸福感和人的发展的问题。例如,Lane的研究显示,ZF或者政治组织很少能够影响公民生活满意度,人们一周中只花费很少的几分钟去从事政治活动,政治的平等对公民的自尊及幸福感不起决定作用,而工作、家庭生活、业余活动、生活水平更可能是衡量人们幸福感及其价值的指标。Lane指出,“认为自己有价值的人也会认为他人有价值;低自尊造成了人们深切的不幸福感,高自尊为人们的生活幸福感提供了条件;并且高自尊成为学习的心理基础,因此,也是成长的基础。”所有的ZF都应致力于发现促进自尊的条件并给予实施。通过系统的思考与研究,Lane提出了一系列规则以使ZF促进个体的自尊,在这些规则中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给个体以成就体验。
Lane认为“首要的权利是工作的权利”,“第二个基本权利是参与决策以影响自己工作的权利。”与其他的许多学者相比,Lane不是很重视政治参与权利的重要性,而是更重视工作权利对自尊产生的影响。Lane(2000)ll 又讨论了民主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Veenhoven曾在1993年分析了23个国家民主和幸福感关系的状况,认为在这些国家中,是收入水平而不是民主才能增加主观幸福感。Lane对Veenhoven(1993)的研究作了更进一步的探讨,认为社会幸福感与工作满意度和良好的家庭关系相关。为了促进社会的幸福感,ZF可以多做些摆脱贫困(对幸福感有明显作用的)的事情去促进社会的主观幸福感,这比促进平等更有意义。同时也要在发达经济条件下促进人们的工作满意度和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像ZF可以为一些有怀孕女工或休产假女工的单位发放津贴,以弥补生产率的降低,从而间接地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2.政治群体研究
政治群体研究主要探讨政治群体的心理活动规律问题.内容包括政治群体的凝聚力、政治群体间的相互作用、政治群体的决策行为、冲突或暴力行为.社会中发生的各种政治事件、政治运动的心理机制、民族的心理结构等。
例如.关于政治运动的研究,Haslam&Turner(1994)在发展了Taifel的“小型群体范式”理论的基础上,应用了社会认同理论去理解政治运动和社会的构成问题。Glayton&Grosby(1992)l141研究了妇女运动;Reich(1990) 15l研究了恐怖主义群体;Robins&Post(1997)对宗教派别之间的冲突作了探讨;这些研究主要是解释了政治运动和群体冲突的心理机制问题.而Deut~h和Coleman(2000)_l71则研究了如何运用某些具体的社会心理理论来解决各种社会条件下的冲突问题。
关于政治群体的决策问题.Janis(1972,1982)对小集团思想作了详细地分析。他进行了六个案例研究,用以说明小集团思想在决策过程中如何发挥消极作用的。案例包括:Nevill的王室小集团;1941年秋季Admiral Kimmel的海军指挥官小集团;杜鲁门总统的朝鲜战争顾问团;肯尼迪总统的古巴“猪湾”入侵问题顾问团;约翰逊总统的越南战争“星期四午宴群体”;尼克松的内阁小集体及其对水门事件的处理方式。失败决策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是群体中寻求一致的倾向。
Janis的研究表明维持群体一致和需要被群体接受对决策质量发挥了负面的作用。Janis的工作得到t’Hart(1990)、Purkitt(1992)、Hudson(1995)的深入研究,Janis的小集团思想得到了重新考证、修订和评价。
关于群体冲突的研究,Monroe等人(1999)总结出可用一些社会心理学理论,诸如社会认同理论、心理动力理论、符号种族主义理论、现实群体冲突理论等等来解释偏见、种族主义、民族暴力、灭绝种族的屠杀等问题。例如,心理动力理论把种族歧视和种族主义归于无意识心理结构的作用,这种无意识的心理结构是早已存在于个体心目中的意象,它成为我们思想中的“陌生人”,这对民族冲突的产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KinnvaH(2001) 181研究了印度穆斯林教徒和印度教徒冲突的原因,印证了上述观点;符号种族主义理论关注于态度研究以解释偏见。Sears(1993)ll 9J认为,白人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建立在早期习得的态度倾向上;现实(工具主义的)群体冲突理论认为,对内群体的认同和对外群体的偏见建立在群体成员对竞争感知的基础上。
3.国际政治研究
国际政治的心理学研究主要关注ZF、国家、同盟、国际组织等的结构和相互之间的作用机制。如研究威胁、战争威慑;友好互助、科学和文化交流、贸易等合作中的心理问题;外交谈判中的心理问题、制定对外政策的心理依据、国际同盟破裂的心理条件等。
以对外政策分析为例,自从5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关系的心理学研究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一系列经验研究都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如Larson(1985)应用认知心理学的理论研究美国冷战政策的来源;Jervis(1976,1997)系统地分析了在国际政治中信号和知觉的作用;Hermann(1977,1980)研究了制定对外政策的心理依据,等等。在Jevis(1976)的研究中,通过探讨概念形成的根源揭示了在对外政策中感知到的意象和错误知觉的严重后果。在Jevis(1997)的研究中,探讨了领袖是如何吸取前车之鉴并不断地夸大它们在政策制定中作用的问题。Jevis和其他人的研究导致了学者们对知觉与意象相互作用机制的关注,并且提出了大量的有关意象形成的理论。Le Prestre(1997)使用了“国家角色理论”来解释对外政策制定的心理依据。国家角色是被社会的大多数成员期待并共享的一系列有关国家的观念和行为准则。制定对外政策的人要根据国家角色来做决策.这样可以被人民接受 Le Prestre的工作引发了大量关于文化和对外政策关系的研究(Hudson,1997;Wilkening,1999)也使得人们探讨了与此相关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学习问题(Duckitt,1992;Renshon&Duckitt,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