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787 3
2016-05-04

前些天看了条新闻,说是有些爱心人士,从河北的一家养殖场买了几百只狐狸,放生到怀柔的山区。


没过几天,附近村子里的家禽就死伤不少,村民不得报警捕狐。而捕狐过程中呢?最意外的就是,发现了很多狐狸的尸体。死因是缺乏野外生存能力,多是被饿死,稍微野性尚存的还死于自相残杀。


本来好好一场放生,对狐狸、对附近村民,好像也没什么可开心的。


再加上之前看到的,有人到公园里放生眼境蛇,有人在鲤鱼池里放生鳄龟等等等等,不是给他人造成困扰就是造成生物入侵、破坏当地生物链。


这就好比梁武帝广修寺院。当他见到达摩后,便急切地问自己有无功德。


达摩告诉他毫无功德。梁武帝不太高兴,达摩也就此离开南朝。


后来,梁武帝在请教一禅师后方知:建立功德是善,贪图功德是恶,一善一恶自是毫无功德。


那做好事是不是一定要无所求呢?也不尽然。


春秋时,鲁国有条法律:如果谁将在国外沦落为奴隶的人赎回来,他就可以到鲁国国库进行报销。


以立法的形式告诉所有出门在外的鲁国人,“国家不会忘记你”,“国家永远是你最强大的后盾”。也让那些施以援手之人,可以享受到实质的奖励。


因为有法可循,该条文也得到了极大的贯彻和响应。


看过《论语》的都知道,孔子的徒弟中有一个叫子贡的。子贡姓端木名赐,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土豪。


作为一个鲁国人,且深怀社会责任感的人,赎人这种事怎能少得了他呢?


不过毕竟土豪嘛!又岂会再意这点小钱。赎人之后,他也就没去到国库那报销。想想还觉得自己真的挺高尚的,老师知道了想必也很欣慰。


后来,孔子确实知道了,但他并没有欣慰。


子贡也很纳闷:明明我如此好心,做了如此好事,老师怎么就一脸忧愁呢?


孔子见他不明白,也就直说了:“你自费救人,成了众人皆知的楷模,那其他救人的人呢?少不了得让围观群众对比下吧。到国库报销?不好意思开口了不说,这也等于告诉围观群众‘我很穷’,世人皆好面子,能拉下脸的有几人?不去报销?可又有几个人同你一样土豪,负担得起。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有钱的土豪可能没有此心,没钱的有心人却不负担不起,然后众人只能装作看不到。你再乐善好施,可单凭你一人,又能救几个人?”


所以说,还是孔老夫子通透,几千年前都看穿了:真正的道德,其实应该是一个人人都能够做到的,无损于己而又有利于人的。在人心,更在环境。



来源:古典书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5-4 13:34:48
一念之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4 13:35:05
Thanks for sharing, very good story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5 13:34:0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