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959 1
2009-05-19

导读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一个显而易见的矛盾是价格与经济趋势的背离,即大部分经济指标仍处于持续负增长状态,但是生产资料价格却纷纷出现上涨的迹象,而且尽管CPI数据持续负增长,居民实际感受到的日常消费品和服务价格并没有明显的下跌,尤其是资产价格保持着停滞。这样的情况表明,中国经济存在滞胀可能。】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一个显而易见的矛盾是价格与经济趋势的背离,即大部分经济指标仍处于持续负增长状态,但是生产资料价格却纷纷出现上涨的迹象,而且尽管CPI数据持续负增长,居民实际感受到的日常消费品和服务价格并没有明显的下跌,尤其是资产价格保持着停滞。这样的情况表明,中国经济存在滞胀可能。

前四个月,官方数据显示,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24.3%;实际利用外资降21%;工业用电同比下降9.3%;全国财政收入下降9.9%,其中,4月财政收入下降13.6%。今年第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6.1%;22个省份工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32.2%,而CPI同比降0.6%。

与此同时,五月初以来,中国各主要钢材品种价格持续上涨,此外,食用油、天然气、燃油、煤炭、自来水、电力等都在酝酿提高价格,主要城市地产价格开始新的上涨,上证指数自年初以来涨45%。实际上,自去年中国经济步入下行周期后,中国消费品物价并无明显变化,除(因出口转内销压力导致的)服装鞋帽、猪肉以及汽车等价格明显下跌外,大部分商品并无价格起伏。

另一个数据也证明了价格的稳固。第一季度,中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上涨15%,如果物价出现明显下跌,则表明消费量增长较快。事实上,新年过后的就业以及薪酬稳定预期较为悲观,居民消费不可能出现较大数量增长。因此,只能表明,总体商品(服务)价格并无下跌。这意味着,中国并无通缩趋势。但是,随着一系生产资料列价格的上涨,可能引起需求萎缩和通胀,陷入滞胀。

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大宗商品价格以及西方主要经济体的资产价格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中国经济也随之步入下行周期,出现明显的回落,但中国资产和物价并没有太大波动,甚至在停滞一个时期后,开始新的上涨,这是为什么呢?

过去一个时期,中国出口的竞争力与繁荣主要来自较低的要素价格,从而具有成本优势,并形成“高增长、低通胀”的美景。但是,到了2004年,上游能源、原材料等行业出现供给瓶颈,开始价格上涨与重工业投资热。此后,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价格指数增长一直快于生活资料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消费品价格指数。事实上,在2004年10月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价格指数经历了高达14%的增长时,生活资料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仅仅增长了1.7%,这意味着产能过剩令价格难以传导到终端市场。

但是,自2007年起,由于国内持续的提高行政干预下的生产资料价格,并在全球流动性过剩导致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带动下,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出现了通胀。中国消费品与服务价格与上游行业一起开始了上涨,出现“高增长、高通胀”现象。而当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中国政府开始了广泛的收储保价行动,并通过关停小产能抑制供给,从而导致原材料与能源价格的内外倒挂,如如煤炭、铁矿等都高于国际价格。如果上游行业并没有出现明显价格下跌,居民消费品与服务价格也就没有可能下跌。

中国在经济衰退与需求下降的情况下保持了物价的稳定,可能因为官方认定人均收入并无明显下降或家庭债务并未增加,而允许价格按照市场规律下跌,可能造成一个衰退持续加剧的预期,影响消费和投资,从而自我强化和实现衰退。此外,维持价格稳定可能有利于推进经济转型,即通过提高成本来淘汰落后产能。

事实上,经济的下降必然导致失业增加以及很大部分人的收入下降,尤其是农民(农民工)。如果物价持续上涨,必将造成中国这一规模最大的群体生活陷入窘境,因为物价成本性上涨并不会带来更多的就业,这是滞胀最大的风险。

滞胀是一种生产停滞或缓慢发展并伴随通货膨胀的现象,主要是经济干预政策处于交替调整时期的综合产物。此次中国经济衰退,是周期性与结构性因素叠加所致,结构性失衡是主要原因。因此,在调整结构的过程中,滞胀必然出现。如中国需要产业升级,并淘汰一部分落后产能,产业升级的主要推动力是提高要素价格,逼迫企业提高效率。但是,这个转换过程中需要时间,一方面,提高要素价格必然出现了地区性(如东部)、部门性(低端制造业)的结构性失业现象,而另一方面,新的服务业和技术型企业并没有及时诞生,从而出现高失业率与高通胀共存的局面,即“低增长,高通胀”。

当前,酝酿中的提高能源(资源)价格以及保护原材料价格的行为,可以起到结构调整效应,令生产效率较低的企业退出市场。但是,必须记住的是:第一,中国需要的不是提价,而是与国际价格接轨,首先要建立价格市场生成机制,其次是提高上游企业效率。政府不能仅仅要求下游企业提高效率,上游企业更需要提高效率,比如中国零售油价实际上远远高于美国,但仍有涨价压力,这需要政府打破国有企业低效垄断。否则,提高能源(资源)价格并不会转换成更多的利润分红而上交财政部门,转移到公共部门或幼稚产业,只会造成垄断企业浪费和收入过高。第二,结构转型以淘汰传统过剩产能为主,而新兴行业不可能一时繁荣。因此,目前资金流入实业获得利润的机会很低。如果出现成本性通胀,中国数万亿规模的信贷可能流向资产市场,从而出现资产泡沫,对金融系统安全构成致命威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5-19 21:23:00
顶!一方面是CPI指数下跌,另一方面是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在上涨,看来我国经济离滞涨不远了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