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行业分析报告
824 0
2016-05-06

近期,苹果推出4英寸iPhone SE的话题热度不减,看好者有之,看衰者有之。手机屏幕大小到底多少合适,众说纷纭。这两年来的趋势是以大屏为主,而如今苹果推出小屏幕尺寸,自然而然地就引起颇多争议。除了苹果,老对手三星也传闻将推出小尺寸的S7 mini。

除了屏幕尺寸之争,苹果三星进军中端市场,或引发新一轮的手机价格战,再次加剧智能手机厂商在中端市场里的争夺。中端市场一直是国产智能手机厂商争夺的要地,如今苹果三星的入局,恐将挤压国产智能手机厂商的市场份额,这让人不得不感叹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残酷。

竞争的惨烈可以从品牌数据看出,2014年年初时,中国的手机品牌有540多家,到2014年末,140家已经消失,2015年已经低于100家。但与此同时,去年国产手机出货量超过5亿,在本土市场的占有率超过80%,全球出货量前15名中有9家来自中国。

智能手机的迅猛增长,使其门槛降低,加剧了市场竞争,甚至波及到了供应商、渠道商。未来两三年整个智能手机产业竞争将愈加激烈,行业洗牌速度和力量也将更猛烈,智能手机还将迎来一次重大考验。

市场饱和增速下滑

去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4.4亿部,同比增长10.4%,今年同比增长率跌破10%已是板上钉钉。这意味着去年10.4%的增长率,可能是最后一次两位数的增速。全球智能手机增速放缓,很大程度是由于中国市场的饱和。

从2013年开始,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增速就出现放缓,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商业模式发展趋势与创新策略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智能手机全年销量为0.96亿部,随后销量一路飙升,2012年1.75亿部,2013年3.43亿部;但到2014年,智能手机销量为3.87亿部,同比增长回落至12.83%,2015年销量4.34亿部,同比增长跌至个位数,仅为2.5%。

除了市场日趋饱和、增长放缓,行业集中度也在进一步提高,大品牌效应凸显,像华为、小米等,而小品牌逐渐被淘汰出局,如大可乐、夏新等。与此同时,市场竞争加剧,格局变动较大,去年国内前五大智能手机制造商分别是小米、华为、苹果、OPPO和Vivo,而之前的“中华酷联”已开始掉队。

大举进军海外市场

除了中国市场产能过剩,全球智能手机整体也在放缓,但不乏一些地区表现出迅速增长,如印度、非洲等新兴市场。根据有关数据,印度智能手机销售年增幅达到了34%,在全球智能手机放缓大背景下,能取得如此高的增长速度实属不易。

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的崛起,是源于印度人口众多、专利限制少,市场潜在需求巨大,未来几年印度市场还有望延续高速增长。其他如印尼、非洲、东南亚等地,市场潜力同样不容小觑。这对于中国手机厂商而言,进入海外市场可谓是大势所趋。

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供给与需求已达到平衡点,所以国内智能手机厂商纷纷走出国门,拓展海外市场,开始了在全球范围内的淘金之路,尤其是类似印度这种高速增长的新兴市场。尽管三星、苹果等国际巨头仍占据主流,但相信不久国产品牌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高。

国产品牌开拓海外市场显然并不会一帆风顺,专利技术便是第一道门槛。国内智能手机发展过快,行业深度明显不足,专利储备与其他国际巨头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这将是中国品牌逐鹿国际市场时的一大掣肘。

对国内智能手机厂商来说,目前在构建专利储备上主要有三种类型。其一,如Nubia和荣耀,其背靠母公司的支持,在移动通信领域已有较多的专利积累,并开始利用规则建立知识产权防控体系。

其二,如联想和TCL通讯,通过购买等方式,迅速扩大自身专利储备;其三,如小米等厂商,在专利上仍以外观设计为主,涉及通信领域核心技术较少,并且小米在海外市场的折戟,进一步说明了手机专利已成为我国智能手机的一个短期内难以跨越的巨大门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