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对价值规律是这样叙述的:“价值规律(vahue law)是商品经济的客观经济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我是这样理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社会从物品的生产到消费过程中社会边际效用等于零时的时间段,反过来说,一种物品从社会的生产到消费过程中的时间段中,如果刚刚达到社会边际效用等于零时的那个度,那么,我们便可以说,这个从社会的生产到消费过程中的时间段是这种物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就是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包括社会的生产到消费过程中的时间,它包括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所以,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都是劳动过程,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时间都包含在于这个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中。因此,在社会的商品过程之中社会商品的价值都是按照等价交换来实现的,当然,在这里,我与马克思一样把社会看作为一个价值系统,这个价值系统由政府控制,政府控制着整个社会,就像一个人的神经中枢系统一样控制着整个身体。这个情况只有在社会系统是作为一个完全理想的社会系统运作才有可能实现的,也就是说社会系统内部的人与人之间关系都是完全信息的。可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论与边际效用论本来就是一回事,今天我在这里说破天机。

当(主体对物品平均单位时间的需求量(需求率)×物品的保质期)/(主体对物品A单位时间的生产率×在保质期内物品被主体使用达到最大效用程度时主体付出的必要劳动时间单位数)=1(1代表均衡)时价格=价值;
当(主体对物品平均单位时间的需求量(需求率)×物品的保质期)/(主体B对物品单位时间的生产率×在保质期内物品被主体使用达到最大效用程度时主体付出的必要劳动时间单位数)<1(1代表均衡)时需求<供给,价格<价值(均衡价格);
当(主体对物品平均单位时间的需求量(需求率)×物品的保质期)/(主体对物品单位时间的生产率×在保质期内物品被主体使用达到最大效用程度时主体付出的必要劳动时间单位数)>1(1代表均衡)时需求>供给,价格>价值(均衡价格);
生产量/需求量=满足率 ,满足率有三种情况:满足率>1;满足率<1;满足率=1。满足率>1时,有剩余或者不愿意再消费;满足率<1时,需求不足,愿意再消费直到满足;满足率=1时,表示处于均衡状态,效用最大化,边际效用为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20 21:25:28编辑过]

这就类似于物理学的物体在外力衡量时做匀速运动一样,不同的是一种是自然规律,一种是人自身的价值规律。现实中价值主体尽管暂时的生产量=需求量即边际效应等于零的状态是可能存在,因为,价值主体在消费物品的时候,这种物品的消费总是要经过边际效应等于零的状态这个槛或者度,但是,时时刻刻的需求量=消费量即边际效应等于零的状态是不可能存在的,如果存在的话他或者她就不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真正的神了,然而,现实中可以围绕着这个轨道波动:有时候,需求量>生产量时即边际效应大于零为正,这种状态说明需要不能及时的满足,这时候由于需要不能及时的满足,所以,消费者愿意出比社会平均价值(用货币表现则是价格)高的价格去交换或者继续投入生产实现一直达到边际效用为零【需求量=生产(购买消费)量】;有时候,需求量<生产(购买消费)量时即边际效应小于零为负,这种状态说明需要的满足过度或者生产过剩,所以,消费者不愿意出与社会平均价值(用货币表现则是价格)一样而愿意转让去交换其它商品或者继续投入生产其它需要不能及时的满足的物品一直达到边际效用为零。人这一个控制系统就是通过价格这个信息与自身的价值标准的比较之中,自觉或者不自觉的来调节纠正自己的行为趋于系统自己的价值轨道,使之接近边际效应等于零的状态轨道的(这个轨道是由每一个可以无限细分的边际效应等于零时空点连结起来的它就是国学所说的中正之道!),可见,价值规律(道)就是这样支配着人们的行为的,这就是亚当斯密所说的一只无形的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20 22:30:37编辑过]


问题是,现实中政府对于社会需要的物质生产与消费和整个社会的控制行为是不可能完全信息与完全理性的;同样道理,一个人对于自身的需要的物质生产与消费和整个肢体的控制行为也是不可能做到形与神、知与行完全信息与完全理性的;所以,多多少少出现一点偏差就是在所难免的,当这种偏差还不够严重即达到系统的病态甚至崩溃时,也许还来得及调整过来,恢复到生产量与消费量均衡的状态,这个状态就是价值规律的均衡点上,我把把这个称之为国学的“道上的某一个点”,即某一个时刻的与道同一的状态。
另外,现实中从自然物品量→产品量→商品量→使用价值量和效用量的实现是熵增即自然物品价值量递减的过程。因为生产量到消费量的实现是不可能等同的,这是由于人类生产与消费的信息不对称或者人类对于自身需求的不完全信息造成的。所以,不能把生产量等同于消费量,因此,生产量=消费量只是现实中的一个特例。就像当初物理学对于真空的假设一样,当然,如果为了简化问题的分析作为一个假设也未尝不可。
所以,在这种以完全理想人与完全信息假设的经济学指导下的经济活动,不导致经济危机才是真正令人奇怪的,真正要避免经济危机从理论上我们必须放弃以完全理想人与完全信息假设的经济学作为指导,而应该只是一种事前的数学规划,但是,落实到应用上面政府首先应该通过建立国情信息调查部门进行社会统计与估计和对比等等,不要随便去干预市场经济活动的自组织调整,一旦有了相对十足的把握确定了情况的统计与估计才能够去引导市场经济活动按照价值规律的方向组织调整,走向正轨。
这种治国方法,本人认为也类似于个人的行为策略。

其实马克思给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就是完全的市场化,商品的价值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实表达的就是市场的概念。
同种商品,由千千万万个厂家生产,而每个厂耗费的劳动时间都不一样,但是由于市场作用,商品的交换价值会趋向于社会平均生产力水平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也即商品的(交换)价值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在实现的交换过程中,不等价交换比等价交换发生的几率大得多,所以依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的说法是教科书对马克思观点的错误理解。
等价交换则交换双方商品包含的价值相同,而不是交换必然以等价实现。很多人利用这个问题攻击马克思,其实是受教科书的误导。


等价交换中的等价含义是绝对公平的交换。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计算出来的,是市场调节出来的,它决定于社会生产力水平。
我们只要确保市场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保证市场的这种调节能力就行了。

请问:
1、绝对公平的交换标准是什么?
2、既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计算出来的,是市场调节出来的,它决定于社会生产力水平。那么,社会生产力水平又是如何确定的?
3、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确保市场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市场的这种调节能力对于社会一定都是“好”的吗?
4、市场就是万能的吗?如果万能为什么以美国为主的自由市场国家会发生这次经济危机?
5、导致这次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希望能够继续探讨这些问题!

请问:
1、绝对公平的交换标准是什么?
可以理解为双方都没有吃一点亏,事实上交易双方的谈判最终目标就是双方都不吃一点亏,但是做到这点的交易却少之又少。
2、既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计算出来的,是市场调节出来的,它决定于社会生产力水平。那么,社会生产力水平又是如何确定的?
社会平均生产力水平仍然是由市场这位先生决定的,它其实是一个不断变化的量,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断进步而时刻变化。
3、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确保市场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市场的这种调节能力对于社会一定都是“好”的吗?
如果我们的经济是一个没有垄断,信息透明的市场,那么这个市场就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从长远来看,市场调节对社会是有好处的,因为它是一个自然的优胜劣汰过程,是全体消费者用钱投票的民主过程,而不是依靠垄断,行政力量。
4、市场就是万能的吗?如果万能为什么以美国为主的自由市场国家会发生这次经济危机?
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化了并不能解决经济危机的问题,市场只是解决了一个效率的问题,而解决经济危机则需要依赖国家力量。
国家对富人收税,通过社会事业返还给穷人。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一个转移剩余价值的中间人,利用法律手段,将本该分配给劳动者的剩余价值,通过对资本家征收税收的形式返还给劳动者。
5、导致这次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首先,这次经济危机和先前的经济危机并没有什么两样,其根本还是由于产能相对过剩。而这个产能过剩产生的原因还是由于剩余价值的剥削形成的,随着剩余价值在资本家手中的积累,他们一方面会在实体经济中扩大生产,一方面在虚拟经济中增加投资(08年股市房市最高点的时候,就是积聚在富人手里钱最膨胀的时刻,他们的钱不知道朝哪里投啊,只有投这里,从这点说明我们的经济还不够市场,有很多地方不能投资,而很多地方却是需要资金的。),而普通劳动者,由于消费能力并没有根本的提升,对生产出来的过剩产品没有能力消费,最终酿成了这次经济危机。
希望能够继续探讨这些问题!
人类要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就要不断的提升自身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认识,提升生产力水平。而有人错误的理解马克思的观点,认为单纯的消灭资本家就能消灭经济危机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我们的确要消灭那些不劳而获的所谓资本家(贪污,受贿啊,侵吞国有财产啊),但是我们同时也要承认有些资本家对我们的生产力是有贡献的,他们对这个社会是有贡献的。
要解决经济危机,就现在生产力水平来看,只能依靠国家的力量,转移剩余价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21 15:24:47编辑过]

请问:
可以理解为双方都没有吃一点亏,事实上交易双方的谈判最终目标就是双方都不吃一点亏,但是做到这点的交易却少之又少。
1、你这句话等于没有说,因为“双方都没有吃一点亏”就是“绝对公平的交换标准”!
社会平均生产力水平仍然是由市场这位先生决定的,它其实是一个不断变化的量,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断进步而时刻变化。 2、你还是没有说清楚市场这位先生如何决定这一个不断变化的量?所以,你这句话也等于没有说!
2、你还是没有说清楚市场这位先生如何决定这一个不断变化的量?所以,你这句话也等于没有说!
如果我们的经济是一个没有垄断,信息透明的市场,那么这个市场就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从长远来看,市场调节对社会是有好处的,因为它是一个自然的优胜劣汰过程,是全体消费者用钱投票的民主过程,而不是依靠垄断,行政力量。
3、可是现实中从来就没有信息透明的市场!如果都信息透明了,还存在利润吗?社会怎么会出现贫富差距?
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化了并不能解决经济危机的问题,市场只是解决了一个效率的问题,而解决经济危机则需要依赖国家力量。
国家对富人收税,通过社会事业返还给穷人。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一个转移剩余价值的中间人,利用法律手段,将本该分配给劳动者的剩余价值,通过对资本家征收税收的形式返还给劳动者。
4、你承认市场不是万能的又说通过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一个转移剩余价值的中间人,利用法律手段,将本该分配给劳动者的剩余价值,通过对资本家征收税收的形式返还给劳动者。这一点我还是赞同的,但是,政府应该如何做才能真正的能够起到避免和解决经济危机的作用,而不是利用整个社会赋予的权利和法律手段为自己谋取私利呢?
首先,这次经济危机和先前的经济危机并没有什么两样,其根本还是由于产能相对过剩。而这个产能过剩产生的原因还是由于剩余价值的剥削形成的,随着剩余价值在资本家手中的积累,他们一方面会在实体经济中扩大生产,一方面在虚拟经济中增加投资(08年股市房市最高点的时候,就是积聚在富人手里钱最膨胀的时刻,他们的钱不知道朝哪里投啊,只有投这里,从这点说明我们的经济还不够市场,有很多地方不能投资,而很多地方却是需要资金的。),而普通劳动者,由于消费能力并没有根本的提升,对生产出来的过剩产品没有能力消费,最终酿成了这次经济危机。
5、那么,你认为应该如何才能使资金投资到需要资金投资的地方,或者避免把资金投资到需要资金投资的地方呢?
希望能够继续探讨这些问题!
人类要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就要不断的提升自身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认识,提升生产力水平。而有人错误的理解马克思的观点,认为单纯的消灭资本家就能消灭经济危机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我们的确要消灭那些不劳而获的所谓资本家(贪污,受贿啊,侵吞国有财产啊),但是我们同时也要承认有些资本家对我们的生产力是有贡献的,他们对这个社会是有贡献的。
要解决经济危机,就现在生产力水平来看,只能依靠国家的力量,转移剩余价值!!!

请问:
1、绝对公平的交换标准是什么?
可以理解为双方都没有吃一点亏,事实上交易双方的谈判最终目标就是双方都不吃一点亏,但是做到这点的交易却少之又少。
2、既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计算出来的,是市场调节出来的,它决定于社会生产力水平。那么,社会生产力水平又是如何确定的?
社会平均生产力水平仍然是由市场这位先生决定的,它其实是一个不断变化的量,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断进步而时刻变化。
3、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确保市场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市场的这种调节能力对于社会一定都是“好”的吗?
如果我们的经济是一个没有垄断,信息透明的市场,那么这个市场就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从长远来看,市场调节对社会是有好处的,因为它是一个自然的优胜劣汰过程,是全体消费者用钱投票的民主过程,而不是依靠垄断,行政力量。
4、市场就是万能的吗?如果万能为什么以美国为主的自由市场国家会发生这次经济危机?
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化了并不能解决经济危机的问题,市场只是解决了一个效率的问题,而解决经济危机则需要依赖国家力量。
国家对富人收税,通过社会事业返还给穷人。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一个转移剩余价值的中间人,利用法律手段,将本该分配给劳动者的剩余价值,通过对资本家征收税收的形式返还给劳动者。
5、导致这次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首先,这次经济危机和先前的经济危机并没有什么两样,其根本还是由于产能相对过剩。而这个产能过剩产生的原因还是由于剩余价值的剥削形成的,随着剩余价值在资本家手中的积累,他们一方面会在实体经济中扩大生产,一方面在虚拟经济中增加投资(08年股市房市最高点的时候,就是积聚在富人手里钱最膨胀的时刻,他们的钱不知道朝哪里投啊,只有投这里,从这点说明我们的经济还不够市场,有很多地方不能投资,而很多地方却是需要资金的。),而普通劳动者,由于消费能力并没有根本的提升,对生产出来的过剩产品没有能力消费,最终酿成了这次经济危机。
希望能够继续探讨这些问题!
人类要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就要不断的提升自身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认识,提升生产力水平。而有人错误的理解马克思的观点,认为单纯的消灭资本家就能消灭经济危机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我们的确要消灭那些不劳而获的所谓资本家(贪污,受贿啊,侵吞国有财产啊),但是我们同时也要承认有些资本家对我们的生产力是有贡献的,他们对这个社会是有贡献的。
要解决经济危机,就现在生产力水平来看,只能依靠国家的力量,转移剩余价值!!!
 [em10]
[em10]
量化是可以的,但是现在缺少相对精准的统计数据。我个人更倾向于让市场去分配,然后再通过政府转移剩余价值,当然这个前提是政府是人民选举出来的,真正为人民服务的。

请问:
可以理解为双方都没有吃一点亏,事实上交易双方的谈判最终目标就是双方都不吃一点亏,但是做到这点的交易却少之又少。
1、你这句话等于没有说,因为“双方都没有吃一点亏”就是“绝对公平的交换标准”!(说实在的绝对的等价交换在现实的经济行为中式极少存在的,出现的几率几乎等于零,所以我认为只要相对公平就能够实现交换。)
社会平均生产力水平仍然是由市场这位先生决定的,它其实是一个不断变化的量,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断进步而时刻变化。 2、你还是没有说清楚市场这位先生如何决定这一个不断变化的量?所以,你这句话也等于没有说!(市场先生不是要求出这个量,而是会通过市场的调节,引导大家趋向于这个量,因为买卖双方谁都不愿意吃亏,最终由于市场作用,买卖价格会在一定区间内成行,这里其实是个概率的问题,而不能理解为平均数。)
2、你还是没有说清楚市场这位先生如何决定这一个不断变化的量?所以,你这句话也等于没有说!(市场先生不是要求出这个量,而是会通过市场的调节,引导大家趋向于这个量,因为买卖双方谁都不愿意吃亏,最终由于市场作用,买卖价格会在一定区间内成行,这里其实是个概率的问题,而不能理解为平均数。)
2、你还是没有说清楚市场这位先生如何决定这一个不断变化的量?所以,你这句话也等于没有说!(市场先生不是要求出这个量,而是会通过市场的调节,引导大家趋向于这个量,因为买卖双方谁都不愿意吃亏,最终由于市场作用,买卖价格会在一定区间内成行,这里其实是个概率的问题,而不能理解为平均数。)
2、你还是没有说清楚市场这位先生如何决定这一个不断变化的量?所以,你这句话也等于没有说!
如果我们的经济是一个没有垄断,信息透明的市场,那么这个市场就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从长远来看,市场调节对社会是有好处的,因为它是一个自然的优胜劣汰过程,是全体消费者用钱投票的民主过程,而不是依靠垄断,行政力量。
3、可是现实中从来就没有信息透明的市场!如果都信息透明了,还存在利润吗?社会怎么会出现贫富差距?(那我们就是要朝这个方向改革啊。信息透明了企业利润还是存在的,企业之间必然存在生产力的差别,这中间就有超额利润产生,同时信息透明只能使剩余价值减少,也并不能完全消除,所以企业利润和社会贫富差距仍然存在的。)
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化了并不能解决经济危机的问题,市场只是解决了一个效率的问题,而解决经济危机则需要依赖国家力量。
国家对富人收税,通过社会事业返还给穷人。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一个转移剩余价值的中间人,利用法律手段,将本该分配给劳动者的剩余价值,通过对资本家征收税收的形式返还给劳动者。
4、你承认市场不是万能的又说通过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一个转移剩余价值的中间人,利用法律手段,将本该分配给劳动者的剩余价值,通过对资本家征收税收的形式返还给劳动者。这一点我还是赞同的,但是,政府应该如何做才能真正的能够起到避免和解决经济危机的作用,而不是利用整个社会赋予的权利和法律手段为自己谋取私利呢?(我们搞市场经济,其实是让全体老百姓来决定经济,是经济上的民主改革,而政治是为经济服务的,为了保障这点,政治也应民主。)
首先,这次经济危机和先前的经济危机并没有什么两样,其根本还是由于产能相对过剩。而这个产能过剩产生的原因还是由于剩余价值的剥削形成的,随着剩余价值在资本家手中的积累,他们一方面会在实体经济中扩大生产,一方面在虚拟经济中增加投资(08年股市房市最高点的时候,就是积聚在富人手里钱最膨胀的时刻,他们的钱不知道朝哪里投啊,只有投这里,从这点说明我们的经济还不够市场,有很多地方不能投资,而很多地方却是需要资金的。),而普通劳动者,由于消费能力并没有根本的提升,对生产出来的过剩产品没有能力消费,最终酿成了这次经济危机。
5、那么,你认为应该如何才能使资金投资到需要资金投资的地方,或者避免把资金投资到需要资金投资的地方呢?(这个我决定不了,我认为应该交给市场去决定。)
希望能够继续探讨这些问题!
人类要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就要不断的提升自身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认识,提升生产力水平。而有人错误的理解马克思的观点,认为单纯的消灭资本家就能消灭经济危机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我们的确要消灭那些不劳而获的所谓资本家(贪污,受贿啊,侵吞国有财产啊),但是我们同时也要承认有些资本家对我们的生产力是有贡献的,他们对这个社会是有贡献的。
要解决经济危机,就现在生产力水平来看,只能依靠国家的力量,转移剩余价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21 16:34:51编辑过]

钱兄!我觉得你的回答有点像耍太极。还是没有理解我的意思。
这样吧!我们从价值的量化讨论起。
几个例子:有一个国家,人口是n个人,这个国家对于它必要的某种基本物品X的需求量(即刚刚达到社会效用最大化时的量)是每天(24小时)Qx顿,X在社会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下它的保质期是W天;对于它必要的某种基本物品Y的需求量是每天(24小时)Qy顿,Y在社会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下它的保质期是M天;X是一种能够满足物质生理需要上的东西,Y是一种能够满足精神心理需要上的东西。
(当然,一个国家对于每一种物品的需要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的,但是,一般来说,它的需求范围还是可以测定统计的,上面,我们暂且假设例子中的量是精确的。)
 
 
请问,在没有库存的情况下,
1、 这个国家对于X的价值量应该是多少顿?
2、对于Y的价值量应该是多少顿?
3、这个国家应该怎么样做才能不发生危机或者才能把精力放到完善扩展其他物品的生产上?
 

钱兄!我觉得你的回答有点像耍太极。还是没有理解我的意思。
这样吧!我们从价值的量化讨论起。
几个例子:有一个国家,人口是n个人,这个国家对于它必要的某种基本物品X的需求量(即刚刚达到社会效用最大化时的量)是每天(24小时)Qx顿,X在社会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下它的保质期是W天;对于它必要的某种基本物品Y的需求量是每天(24小时)Qy顿,Y在社会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下它的保质期是M天;X是一种能够满足物质生理需要上的东西,Y是一种能够满足精神心理需要上的东西。
(当然,一个国家对于每一种物品的需要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的,但是,一般来说,它的需求范围还是可以测定统计的,上面,我们暂且假设例子中的量是精确的。)
 
 
请问,在没有库存的情况下,
1、 这个国家对于X的价值量应该是多少顿?
2、对于Y的价值量应该是多少顿?
3、这个国家应该怎么样做才能不发生危机或者才能把精力放到完善扩展其他物品的生产上?
 

我觉得我并没有在打太极,我的观点其实很明确,首先我认为我们现在市场化程度不够,应该推进市场化改革,这是实现经济民主。
而为了保障经济民主,同时我们还要实现政治民主。而为了应对经济危机,政府还要做为财富的搬运工,转移剩余价值。
对你提的问题我无法作答,因为实际经济问题比你的假设要复杂得多,要考虑的也会更多,而这种复杂度就现在的技术水平来说人类是不能够把握的,所以我还是认为让市场这位先生去调节比较合理。当然通过数学模型对解决一些经济问题会有帮助,但是这种模型往往针对性太强,不具有普遍意义。

对于价值量的问题,我其实也解释过了,为了让你能够理解,我举个打靶的比喻来描述这个过程。
生产某种产品,耗费的劳动量,每个企业由于生产力水平不同其凝聚的劳动量也是不一样的。
我们把现有的平均生产力水平比喻成10环,正常水平的企业都打在的10环附近,落后的打在10环之外,先进的打在10环之内。
而这10环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里所有的企业都在一张靶子上打,而在10环附近的最多,这个区域最密,这个最密的地方就是当前平均生产力水平下所要耗费的社会劳动量。
在市场作用下,根据双方都期望等价交换原则,交换价值也将趋向于这个值,这样的值就是马克思的商品的价值,它是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
这其实是个概率问题,之前看徐斌的文章,他也说马克思对概率的理解非凡,很多人不能理解马克思的观点,其根本也就在这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对价值规律是这样叙述的:“价值规律(vahue law)是商品经济的客观经济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我是这样理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社会从物品的生产到消费过程中社会边际效用等于零时的时间段,反过来说,一种物品从社会的生产到消费过程中的时间段中,如果刚刚达到社会边际效用等于零时的那个度,那么,我们便可以说,这个从社会的生产到消费过程中的时间段是这种物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就是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包括社会的生产到消费过程中的时间,它包括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所以,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都是劳动过程,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时间都包含在于这个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中。因此,在社会的商品过程之中社会商品的价值都是按照等价交换来实现的,当然,在这里,我与马克思一样把社会看作为一个价值系统,这个价值系统由政府控制,政府控制着整个社会,就像一个人的神经中枢系统一样控制着整个身体。这个情况只有在社会系统是作为一个完全理想的社会系统运作才有可能实现的,也就是说社会系统内部的人与人之间关系都是完全信息的。可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论与边际效用论本来就是一回事,今天我在这里说破天机。
首先,我学习的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比较少,我的看法不一定对。
首先,马克思是反对边际效用论的。第二点,边际效用是人对物品的一种心理感觉,那您这里的社会边际效用是对什么的,是对商品的吧,那这中间,社会对商品的边际效用是怎么能得出呢?,还有你已经把生产到消费分开看了,怎么到最后又把看成整体了。对不起,这个,我是看不懂了,我水平有限。

对于价值量的问题,我其实也解释过了,为了让你能够理解,我举个打靶的比喻来描述这个过程。
生产某种产品,耗费的劳动量,每个企业由于生产力水平不同其凝聚的劳动量也是不一样的。
我们把现有的平均生产力水平比喻成10环,正常水平的企业都打在的10环附近,落后的打在10环之外,先进的打在10环之内。
而这10环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里所有的企业都在一张靶子上打,而在10环附近的最多,这个区域最密,这个最密的地方就是当前平均生产力水平下所要耗费的社会劳动量。
在市场作用下,根据双方都期望等价交换原则,交换价值也将趋向于这个值,这样的值就是马克思的商品的价值,它是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
这其实是个概率问题,之前看徐斌的文章,他也说马克思对概率的理解非凡,很多人不能理解马克思的观点,其根本也就在这里。
说实在,你这个比喻非常不恰当!用水来比喻是最恰当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种商品所有的劳动者都在就像地球上不同地方的河流,可能有高有低,当它们汇集在一起的时候所显示出来的海平面,就类似于是当前的平均生产力水平。从静态上说,马克思的价值概念其实只有社会方面的统计学意义,它在不同的时空具有不同的值。因此,马克思的价值概念只能是社会价值,而且是广义上的生产时间,即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过程,但是,社会系统作为一个控制系统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过程之中,物品的自然价值是熵增的,这就是说自然价值(负熵)流向社会的概率是伴随着更多的自然物质资源的流失为代价的。
其实我上面1—4楼已经非常明确的说的很清楚了。

我觉得我并没有在打太极,我的观点其实很明确,首先我认为我们现在市场化程度不够,应该推进市场化改革,这是实现经济民主。
而为了保障经济民主,同时我们还要实现政治民主。而为了应对经济危机,政府还要做为财富的搬运工,转移剩余价值。
对你提的问题我无法作答,因为实际经济问题比你的假设要复杂得多,要考虑的也会更多,而这种复杂度就现在的技术水平来说人类是不能够把握的,所以我还是认为让市场这位先生去调节比较合理。当然通过数学模型对解决一些经济问题会有帮助,但是这种模型往往针对性太强,不具有普遍意义。
为什么说你是有点像在耍太极呢?
比如,绝对公平的交换标准是什么?
你第一次是说:双方都没有吃一点亏。第二次是说:我认为只要相对公平就能够实现交换。
可是,没有吃一点亏与相对公平交换的标准是什么或者你以什么作为比较呢?你没有说清楚。比如,我们两个人我用10大米与你交换10个鸡蛋,我们都是感觉双方都没有吃一点亏或者是相对公平交换,难道这就是等价交换吗!当然,你可能会说按照概率理论,如果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是按照10大米交换10个鸡蛋,那么,就是等价交换了?但是,既然这样马克思为什么又要说商品价值是由 “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干什么?
实际经济问题的确比我的假设要复杂得多,所以我没有加上去,如果先生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无法作答,那的确没有办法。其实,答案应该是一目了然的。
这就像你口渴了,身体需要的水是100毫升,这时问你水对于此时的价值是多少毫升一样。怎么会无法作答?如果连这么简单的价值测量都没有办法计算量化,那么,又如何它来指导我们的行为呢?
我们不能再那里只会说,口渴就多喝水,水喝多了就不要喝。这个就是等于什么都没有说!你上面的回答就有点类似于这样。
关于价值量化方面的问题,我希望能够与先生有点实质性的讨论。谢谢!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对价值规律是这样叙述的:“价值规律(vahue law)是商品经济的客观经济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我是这样理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社会从物品的生产到消费过程中社会边际效用等于零时的时间段,反过来说,一种物品从社会的生产到消费过程中的时间段中,如果刚刚达到社会边际效用等于零时的那个度,那么,我们便可以说,这个从社会的生产到消费过程中的时间段是这种物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就是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包括社会的生产到消费过程中的时间,它包括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所以,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都是劳动过程,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时间都包含在于这个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中。因此,在社会的商品过程之中社会商品的价值都是按照等价交换来实现的,当然,在这里,我与马克思一样把社会看作为一个价值系统,这个价值系统由政府控制,政府控制着整个社会,就像一个人的神经中枢系统一样控制着整个身体。这个情况只有在社会系统是作为一个完全理想的社会系统运作才有可能实现的,也就是说社会系统内部的人与人之间关系都是完全信息的。可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论与边际效用论本来就是一回事,今天我在这里说破天机。
首先,我学习的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比较少,我的看法不一定对。
首先,马克思是反对边际效用论的。第二点,边际效用是人对物品的一种心理感觉,那您这里的社会边际效用是对什么的,是对商品的吧,那这中间,社会对商品的边际效用是怎么能得出呢?,还有你已经把生产到消费分开看了,怎么到最后又把看成整体了。对不起,这个,我是看不懂了,我水平有限。
把边际效用看作为是人对物品的一种心理感觉这是不太正确的。我认为这种现象从生理上的角度来说也可以说的通。比如,一个人对于维生素、药品等等的效用,能够仅仅是一种心理感觉?自我感觉好吃就有效用?如果是这样那么用医学与营养学干什么?把生产到消费分开只是作为阶段性的分析,这个阶段性分析之中的生产是产品的生产;但是,到最后又把看成是一个连续整体过程,却是从广义的效用生产过程来说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产品的生产可以看作为预期的效用生产即还没有实现的效用,因为,对于生产者来说,一种产品被生产出来就代表着它要将被人消费。

对于价值量的问题,我其实也解释过了,为了让你能够理解,我举个打靶的比喻来描述这个过程。
生产某种产品,耗费的劳动量,每个企业由于生产力水平不同其凝聚的劳动量也是不一样的。
我们把现有的平均生产力水平比喻成10环,正常水平的企业都打在的10环附近,落后的打在10环之外,先进的打在10环之内。
而这10环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里所有的企业都在一张靶子上打,而在10环附近的最多,这个区域最密,这个最密的地方就是当前平均生产力水平下所要耗费的社会劳动量。
在市场作用下,根据双方都期望等价交换原则,交换价值也将趋向于这个值,这样的值就是马克思的商品的价值,它是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
这其实是个概率问题,之前看徐斌的文章,他也说马克思对概率的理解非凡,很多人不能理解马克思的观点,其根本也就在这里。
说实在,你这个比喻非常不恰当!用水来比喻是最恰当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种商品所有的劳动者都在就像地球上不同地方的河流,可能有高有低,当它们汇集在一起的时候所显示出来的海平面,就类似于是当前的平均生产力水平。从静态上说,马克思的价值概念其实只有社会方面的统计学意义,它在不同的时空具有不同的值。因此,马克思的价值概念只能是社会价值,而且是广义上的生产时间,即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过程,但是,社会系统作为一个控制系统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过程之中,物品的自然价值是熵增的,这就是说自然价值(负熵)流向社会的概率是伴随着更多的自然物质资源的流失为代价的。
其实我上面1—4楼已经非常明确的说的很清楚了。
你的理论很玄奥,看不明白。。。

我觉得我并没有在打太极,我的观点其实很明确,首先我认为我们现在市场化程度不够,应该推进市场化改革,这是实现经济民主。
而为了保障经济民主,同时我们还要实现政治民主。而为了应对经济危机,政府还要做为财富的搬运工,转移剩余价值。
对你提的问题我无法作答,因为实际经济问题比你的假设要复杂得多,要考虑的也会更多,而这种复杂度就现在的技术水平来说人类是不能够把握的,所以我还是认为让市场这位先生去调节比较合理。当然通过数学模型对解决一些经济问题会有帮助,但是这种模型往往针对性太强,不具有普遍意义。
为什么说你是有点像在耍太极呢?
比如,绝对公平的交换标准是什么?
你第一次是说:双方都没有吃一点亏。第二次是说:我认为只要相对公平就能够实现交换。
可是,没有吃一点亏与相对公平交换的标准是什么或者你以什么作为比较呢?你没有说清楚。比如,我们两个人我用10大米与你交换10个鸡蛋,我们都是感觉双方都没有吃一点亏或者是相对公平交换,难道这就是等价交换吗!当然,你可能会说按照概率理论,如果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是按照10大米交换10个鸡蛋,那么,就是等价交换了?但是,既然这样马克思为什么又要说商品价值是由 “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干什么?
我更赞成你后一个例子,因为这种交换才是市场的交换,而我们两个之间的交换只能作为市场交换的一个偶然因子,并不能决定整个市场交换。至于交换是不是等价的,那我只能说是这些交换在纯粹市场作用下是相对公平的,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等价,或者出现的概率极小。
商品的(交换)价值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马克思说的,而是他推出来的,我用概率的观点已经说明了这点,不过你并不赞同。
实际经济问题的确比我的假设要复杂得多,所以我没有加上去,如果先生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无法作答,那的确没有办法。其实,答案应该是一目了然的。
这就像你口渴了,身体需要的水是100毫升,这时问你水对于此时的价值是多少毫升一样。怎么会无法作答?如果连这么简单的价值测量都没有办法计算量化,那么,又如何它来指导我们的行为呢?
我们不能再那里只会说,口渴就多喝水,水喝多了就不要喝。这个就是等于什么都没有说!你上面的回答就有点类似于这样。
关于价值量化方面的问题,我希望能够与先生有点实质性的讨论。谢谢!
你口渴了,身体需要的水是100毫升,我对于我需要多少水是很好判断的,但是我对水的(交换)价值却不好判断。
因为在市场环境下,水的价值决定于获得它所耗费的劳动量。
当你旁边有一条小河,水很干净,直接能喝,那么这种水在这里的交换价值就是零。而同样是不经处理直接饮用的法国依云矿泉水为什么卖那么贵呢?其一这里面有垄断,有垄断就有超额利润,其次,这些水在罐装,运输过程中是要耗费人类劳动的,这些加起来就构成了这一商品的价值。
但是如果这条河被污染了,水不能喝,你只能到镇上去喝自来水,而这个自来水却不是免费的,为什么?因为自来水耗费了人类劳动。
而如果有一天,环境污染更严重了,获取自来水耗费的劳动越来越多,那么将来我们的自来水会越来越贵,就是这个道理。
我不赞同从个体的需求去解释市场,市场是社会的、群体的行为。

我更赞成你后一个例子,因为这种交换才是市场的交换,而我们两个之间的交换只能作为市场交换的一个偶然因子,并不能决定整个市场交换。至于交换是不是等价的,那我只能说是这些交换在纯粹市场作用下是相对公平的,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等价,或者出现的概率极小。
商品的(交换)价值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马克思说的,而是他推出来的,我用概率的观点已经说明了这点,不过你并不赞同。
按照你这么说,美国人在次贷危机之前,人们在买卖被炒得老高的房价时都是等价交换,都是相对公平的、双方都是不吃亏的了,如果是这样要政府的调节干预干么?
所以,这就是我不赞成你说原因。
我上面已经说了:在这种以完全理想人与完全信息假设的经济学指导下的经济活动,不导致经济危机才是真正令人奇怪的,真正要避免经济危机从理论上我们必须放弃以完全理想人与完全信息假设的经济学作为指导,而应该只是一种事前的数学规划,但是,落实到应用上面政府首先应该通过建立国情信息调查部门进行社会统计与估计和对比等等,不要随便去干预市场经济活动的自组织调整,一旦有了相对十足的把握确定了情况的统计与估计才能够去引导市场经济活动按照价值规律的方向组织调整,走向正轨。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thread-460134-1-1.html
就是说,个人的市场行为与政府的调控干预是相互进行的,当个人之间的交换符合社会价值规律时,政府不应该调控干预,但是,政府一方面做一些事前的数学规划,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国情信息调查部门进行社会统计与估计和对比等等,掌握整个国家社会的总需求量与生产量的比较。这个就需要用我的价值量化的理论,现在信息系统这么发达,应该比较容易做到。
你口渴了,身体需要的水是100毫升,我对于我需要多少水是很好判断的,但是我对水的(交换)价值却不好判断。
因为在市场环境下,水的价值决定于获得它所耗费的劳动量。
当你旁边有一条小河,水很干净,直接能喝,那么这种水在这里的交换价值就是零。而同样是不经处理直接饮用的法国依云矿泉水为什么卖那么贵呢?其一这里面有垄断,有垄断就有超额利润,其次,这些水在罐装,运输过程中是要耗费人类劳动的,这些加起来就构成了这一商品的价值。
但是如果这条河被污染了,水不能喝,你只能到镇上去喝自来水,而这个自来水却不是免费的,为什么?因为自来水耗费了人类劳动。
而如果有一天,环境污染更严重了,获取自来水耗费的劳动越来越多,那么将来我们的自来水会越来越贵,就是这个道理。
我不赞同从个体的需求去解释市场,市场是社会的、群体的行为。
不错,身体需要的水是100毫升,这是从个人的生理效用(需要)与身体的耗费来说的,它是个人的个别价值,水的(交换)价值却是一个社会价值,需要从社会的生理效用(需要)与社会的耗费来说的。所以,从人类的角度来说,价值可以分为社会价值与个别价值之分。
“因为在市场环境下,水的价值决定于获得它所耗费的劳动量。”你这句话是不是与上面水的价值是由市场的交换概率决定的相矛盾?这里怎么又说“获得它所耗费的劳动量”难道你这个劳动量的多少是市场说了算?没有一个可以测量的方法?
个体的需求是社会的基础,整个社会的需要就是由一个个个体的需求的总和。

对于价值量的问题,我其实也解释过了,为了让你能够理解,我举个打靶的比喻来描述这个过程。
生产某种产品,耗费的劳动量,每个企业由于生产力水平不同其凝聚的劳动量也是不一样的。
我们把现有的平均生产力水平比喻成10环,正常水平的企业都打在的10环附近,落后的打在10环之外,先进的打在10环之内。
而这10环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里所有的企业都在一张靶子上打,而在10环附近的最多,这个区域最密,这个最密的地方就是当前平均生产力水平下所要耗费的社会劳动量。
在市场作用下,根据双方都期望等价交换原则,交换价值也将趋向于这个值,这样的值就是马克思的商品的价值,它是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
这其实是个概率问题,之前看徐斌的文章,他也说马克思对概率的理解非凡,很多人不能理解马克思的观点,其根本也就在这里。
说实在,你这个比喻非常不恰当!用水来比喻是最恰当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种商品所有的劳动者都在就像地球上不同地方的河流,可能有高有低,当它们汇集在一起的时候所显示出来的海平面,就类似于是当前的平均生产力水平。从静态上说,马克思的价值概念其实只有社会方面的统计学意义,它在不同的时空具有不同的值。因此,马克思的价值概念只能是社会价值,而且是广义上的生产时间,即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过程,但是,社会系统作为一个控制系统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过程之中,物品的自然价值是熵增的,这就是说自然价值(负熵)流向社会的概率是伴随着更多的自然物质资源的流失为代价的。
其实我上面1—4楼已经非常明确的说的很清楚了。
你的理论很玄奥,看不明白。。。
=================================================
我的理论其实并不玄奥,非常简单明了。你可以看看前两年的帖子:《回答kunlun0对价值与交换的不等价原因的疑问》、《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相对性与如何折算的问题 》、《如何了解、测量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价值 》 、《价值等价逻辑正确与否的前提 》等等,太多这样的帖子,就不一一介绍了,这些都是我几年前的帖子,当时,还没有直接说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价值是社会生产量=社会需求量情况下的理论上的量。而只是从统计学上去测量。现在,才全面引入控制论、信息论原理进行分析。
当我们把人与社会系统都看作为是一个可以控制的经济系统时,经济系统在获取环境的效用过程之中的行为就可以用边际分析来量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22 11:29:17编辑过]

我更赞成你后一个例子,因为这种交换才是市场的交换,而我们两个之间的交换只能作为市场交换的一个偶然因子,并不能决定整个市场交换。至于交换是不是等价的,那我只能说是这些交换在纯粹市场作用下是相对公平的,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等价,或者出现的概率极小。
商品的(交换)价值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马克思说的,而是他推出来的,我用概率的观点已经说明了这点,不过你并不赞同。
按照你这么说,美国人在次贷危机之前,人们在买卖被炒得老高的房价时都是等价交换,都是相对公平的、双方都是不吃亏的了,如果是这样要政府的调节干预干么?
不要随便引申他人的意思,这是讨论的基础和前提,请问你从我哪些文字中可以引申出你以上文字出来?
房子既然能被炒作,那就说明不够市场,存在垄断,当然任何炒作都会受到市场的惩罚。而我表达的是在纯粹的市场作用下交换是相对公平的,你认为美国的房地产市场是纯粹的市场么?
对于破坏市场的行为,政府是有权利干预的,这种干预本身是为了保证市场的调节作用。
所以,这就是我不赞成你说原因。
我上面已经说了:在这种以完全理想人与完全信息假设的经济学指导下的经济活动,不导致经济危机才是真正令人奇怪的,真正要避免经济危机从理论上我们必须放弃以完全理想人与完全信息假设的经济学作为指导,而应该只是一种事前的数学规划,但是,落实到应用上面政府首先应该通过建立国情信息调查部门进行社会统计与估计和对比等等,不要随便去干预市场经济活动的自组织调整,一旦有了相对十足的把握确定了情况的统计与估计才能够去引导市场经济活动按照价值规律的方向组织调整,走向正轨。
你错误的理解我的意思了,我是认为我们应该朝市场化方向改革,而不是假设我们的经济已经市场化去指导经济。
导致经济危机的问题不是市场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这个和市场化没有关系。你如果认为真的能够实现你所谓的数学规划指导经济的话,那你可以在这方面努力,但我个人是不看好的。因为如果不先解决制度上的问题,再好的数学模型也枉然。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thread-460134-1-1.html
就是说,个人的市场行为与政府的调控干预是相互进行的,当个人之间的交换符合社会价值规律时,政府不应该调控干预,但是,政府一方面做一些事前的数学规划,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国情信息调查部门进行社会统计与估计和对比等等,掌握整个国家社会的总需求量与生产量的比较。这个就需要用我的价值量化的理论,现在信息系统这么发达,应该比较容易做到。
你如何确定大家的交换符合社会价值规律?政府何时出手干预?
我的观点很明了,我赞成从制度上解决问题,而不是试图从数字上解决,制度上解决了,数字上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比如政府转移富人财产,这套制度建立了,实施了,自然就会减缓经济危机的冲击,因为这个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了穷人消费不足,富人财富膨胀的问题。
你口渴了,身体需要的水是100毫升,我对于我需要多少水是很好判断的,但是我对水的(交换)价值却不好判断。
因为在市场环境下,水的价值决定于获得它所耗费的劳动量。
当你旁边有一条小河,水很干净,直接能喝,那么这种水在这里的交换价值就是零。而同样是不经处理直接饮用的法国依云矿泉水为什么卖那么贵呢?其一这里面有垄断,有垄断就有超额利润,其次,这些水在罐装,运输过程中是要耗费人类劳动的,这些加起来就构成了这一商品的价值。
但是如果这条河被污染了,水不能喝,你只能到镇上去喝自来水,而这个自来水却不是免费的,为什么?因为自来水耗费了人类劳动。
而如果有一天,环境污染更严重了,获取自来水耗费的劳动越来越多,那么将来我们的自来水会越来越贵,就是这个道理。
我不赞同从个体的需求去解释市场,市场是社会的、群体的行为。
不错,身体需要的水是100毫升,这是从个人的生理效用(需要)与身体的耗费来说的,它是个人的个别价值,水的(交换)价值却是一个社会价值,需要从社会的生理效用(需要)与社会的耗费来说的。所以,从人类的角度来说,价值可以分为社会价值与个别价值之分。
水的使用价值(效用)和交换价值的还是有区别的,不要混为一谈,如果你认为它们是一样的,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继续讨论的。
“因为在市场环境下,水的价值决定于获得它所耗费的劳动量。”你这句话是不是与上面水的价值是由市场的交换概率决定的相矛盾?这里怎么又说“获得它所耗费的劳动量”难道你这个劳动量的多少是市场说了算?没有一个可以测量的方法?
红字部分请指明出处,我可从来没表达过这样的意思。这个劳动量的确由市场说了算,你的需求无论多么强大,市场上没人会亏本卖给你。
个体的需求是社会的基础,整个社会的需要就是由一个个个体的需求的总和。
个人的需求的确是社会的基础,但是个人的需求却不能决定商品的价值,决定商品价值的市场,以及参与到这个市场上的所有生产者的生产力。
对于价值量的问题,我其实也解释过了,为了让你能够理解,我举个打靶的比喻来描述这个过程。
生产某种产品,耗费的劳动量,每个企业由于生产力水平不同其凝聚的劳动量也是不一样的。
我们把现有的平均生产力水平比喻成10环,正常水平的企业都打在的10环附近,落后的打在10环之外,先进的打在10环之内。
而这10环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里所有的企业都在一张靶子上打,而在10环附近的最多,这个区域最密,这个最密的地方就是当前平均生产力水平下所要耗费的社会劳动量。
在市场作用下,根据双方都期望等价交换原则,交换价值也将趋向于这个值,这样的值就是马克思的商品的价值,它是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
这其实是个概率问题,之前看徐斌的文章,他也说马克思对概率的理解非凡,很多人不能理解马克思的观点,其根本也就在这里。
说实在,你这个比喻非常不恰当!用水来比喻是最恰当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种商品所有的劳动者都在就像地球上不同地方的河流,可能有高有低,当它们汇集在一起的时候所显示出来的海平面,就类似于是当前的平均生产力水平。从静态上说,马克思的价值概念其实只有社会方面的统计学意义,它在不同的时空具有不同的值。因此,马克思的价值概念只能是社会价值,而且是广义上的生产时间,即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过程,但是,社会系统作为一个控制系统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过程之中,物品的自然价值是熵增的,这就是说自然价值(负熵)流向社会的概率是伴随着更多的自然物质资源的流失为代价的。
其实我上面1—4楼已经非常明确的说的很清楚了。
你的理论很玄奥,看不明白。。。
=================================================我的理论其实并不玄奥,非常简单明了。你可以看看前两年的帖子:《回答kunlun0对价值与交换的不等价原因的疑问》、《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相对性与如何折算的问题 》、《如何了解、测量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价值 》 、《价值等价逻辑正确与否的前提 》等等,太多这样的帖子,就不一一介绍了,这些都是我几年前的帖子,当时,还没有直接说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价值是社会生产量=社会需求量情况下的理论上的量。而只是从统计学上去测量。现在,才全面引入控制论、信息论原理进行分析。
需求和供给都在不停的变化,对于瞬息万变的经济行为,人类在这个阶段想控制难度是相当的大。我不反对量化分析,但是现在连方向都是错误的,那么这种统计和量化又有什么意义呢?
当我们把人与社会系统都看作为是一个可以控制的经济系统时,经济系统在获取环境的效用过程之中的行为就可以用边际分析来量化。
你把人和社会系统都看做是一个可以控制的经济系统可以,不过这只是你个人的观点。我的观点是就现在这个阶段人类想掌控整个人类的社会的经济行为还非常困难,我们应该先从方向上走对,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逐步细化。
人的行为如果真的可以用几个公式就解释清楚了,那数学家不都成社会学家了?
经济学探索的是如何把这个社会发展得更好,而不是试图精确的掌控这个社会。
那些所谓边际分析,到头来还不是被证明千疮百孔纯粹混弄人的,这些所谓经济学家,多半时数学没学好,转到经济学来的。

不要随便引申他人的意思,这是讨论的基础和前提,请问你从我哪些文字中可以引申出你以上文字出来?
房子既然能被炒作,那就说明不够市场,存在垄断,当然任何炒作都会受到市场的惩罚。而我表达的是在纯粹的市场作用下交换是相对公平的,你认为美国的房地产市场是纯粹的市场么?
对于破坏市场的行为,政府是有权利干预的,这种干预本身是为了保证市场的调节作用。
你把市场等同于等价交换、公平交易的市场,这本身就是对于市场的曲解!
你错误的理解我的意思了,我是认为我们应该朝市场化方向改革,而不是假设我们的经济已经市场化去指导经济。你错误的理解我的意思了,我是认为我们应该朝市场化方向改革,而不是假设我们的经济已经市场化去指导经济。导致经济危机的问题不是市场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这个和市场化没有关系。你如果认为真的能够实现你所谓的数学规划指导经济的话,那你可以在这方面努力,但我个人是不看好的。因为如果不先解决制度上的问题,再好的数学模型也枉然。
马克思的经济学也存在着许多数学模型,数学分析不过是使我们的分析更加有逻辑性,当然它也不是万能,如果过于因为数学而数学,就容易产生许多数学垃圾。现在西方经济学研究之中有些所谓的经济学家的研究就是如此,我之所以如此肯定就是因为我可以证明他们的前提假设是错误或者片面的。
你如何确定大家的交换符合社会价值规律?政府何时出手干预?
我的观点很明了,我赞成从制度上解决问题,而不是试图从数字上解决,制度上解决了,数字上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比如政府转移富人财产,这套制度建立了,实施了,自然就会减缓经济危机的冲击,因为这个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了穷人消费不足,富人财富膨胀的问题。
就是说,个人的市场行为与政府的调控干预是相互进行的,当个人之间的交换符合社会价值规律时,政府不应该调控干预,但是,政府一方面做一些事前的数学规划,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国情信息调查部门进行社会统计与估计和对比等等,掌握整个国家社会的总需求量与生产量的比较。这个就需要用我的价值量化的理论,现在信息系统这么发达,应该比较容易做到。
你口渴了,身体需要的水是100毫升,我对于我需要多少水是很好判断的,但是我对水的(交换)价值却不好判断。
因为在市场环境下,水的价值决定于获得它所耗费的劳动量。
当你旁边有一条小河,水很干净,直接能喝,那么这种水在这里的交换价值就是零。而同样是不经处理直接饮用的法国依云矿泉水为什么卖那么贵呢?其一这里面有垄断,有垄断就有超额利润,其次,这些水在罐装,运输过程中是要耗费人类劳动的,这些加起来就构成了这一商品的价值。
但是如果这条河被污染了,水不能喝,你只能到镇上去喝自来水,而这个自来水却不是免费的,为什么?因为自来水耗费了人类劳动。
而如果有一天,环境污染更严重了,获取自来水耗费的劳动越来越多,那么将来我们的自来水会越来越贵,就是这个道理。
我不赞同从个体的需求去解释市场,市场是社会的、群体的行为。
不错,身体需要的水是100毫升,这是从个人的生理效用(需要)与身体的耗费来说的,它是个人的个别价值,水的(交换)价值却是一个社会价值,需要从社会的生理效用(需要)与社会的耗费来说的。所以,从人类的角度来说,价值可以分为社会价值与个别价值之分。
水的使用价值(效用)和交换价值的还是有区别的,不要混为一谈,如果你认为它们是一样的,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继续讨论的。
“因为在市场环境下,水的价值决定于获得它所耗费的劳动量。”你这句话是不是与上面水的价值是由市场的交换概率决定的相矛盾?这里怎么又说“获得它所耗费的劳动量”难道你这个劳动量的多少是市场说了算?没有一个可以测量的方法?
红字部分请指明出处,我可从来没表达过这样的意思。这个劳动量的确由市场说了算,你的需求无论多么强大,市场上没人会亏本卖给你。
个体的需求是社会的基础,整个社会的需要就是由一个个个体的需求的总和。
个人的需求的确是社会的基础,但是个人的需求却不能决定商品的价值,决定商品价值的市场,以及参与到这个市场上的所有生产者的生产力。当然,确定大家的交换符合社会价值规律只是一个相对的比较,不是绝对的,比如,上面那个例子中,我们两个人我用10斤大米与你交换10个鸡蛋,我生产10斤大米的价值成本是5,生产10个鸡蛋的价值成本是10;而你生产10斤大米的价值成本是10,生产10鸡蛋的价值成本是5;那么,我们的交换在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情况下,我用10大米与你交换10个鸡蛋就是绝对公平的,也就是说这次交换就是等价交换,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生产10斤大米的价值成本是5,生产10个鸡蛋的价值成本是10;那么,对于我来说,大米的价值成本是:5/10斤大米,鸡蛋的价值成本是:10/10个鸡蛋;而对于你来说,大米的价值成本是:10/10斤大米,鸡蛋的价值成本是:5/10个鸡蛋;因为,你的10斤大米的价值=10,我的鸡蛋的价值=10,所以,通过大米与鸡蛋的价值都是=10,推出,10斤大米=10个鸡蛋;当然,也可以通过另一个角度,发现我生产10斤大米的价值成本是5,而你生产10鸡蛋的价值成本是5,所以,通过大米与鸡蛋的价值都是=5,推出,10斤大米=10个鸡蛋。
不过,如果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我用10斤大米可能会与你交换6个鸡蛋,而你也可能会用10鸡蛋与我交换6大米,难道10斤大米交换6个鸡蛋;10鸡蛋交换6斤大米与10个鸡蛋交换10斤大米都是等价交换吗,肯定不是,但是,我们可以说,这三种情况下的交换都是符合价值规律的。如果你把这些看明白就应该理解我的意思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22 17:14:04编辑过]

对于价值量的问题,我其实也解释过了,为了让你能够理解,我举个打靶的比喻来描述这个过程。
生产某种产品,耗费的劳动量,每个企业由于生产力水平不同其凝聚的劳动量也是不一样的。
我们把现有的平均生产力水平比喻成10环,正常水平的企业都打在的10环附近,落后的打在10环之外,先进的打在10环之内。
而这10环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里所有的企业都在一张靶子上打,而在10环附近的最多,这个区域最密,这个最密的地方就是当前平均生产力水平下所要耗费的社会劳动量。
在市场作用下,根据双方都期望等价交换原则,交换价值也将趋向于这个值,这样的值就是马克思的商品的价值,它是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
这其实是个概率问题,之前看徐斌的文章,他也说马克思对概率的理解非凡,很多人不能理解马克思的观点,其根本也就在这里。
说实在,你这个比喻非常不恰当!用水来比喻是最恰当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种商品所有的劳动者都在就像地球上不同地方的河流,可能有高有低,当它们汇集在一起的时候所显示出来的海平面,就类似于是当前的平均生产力水平。从静态上说,马克思的价值概念其实只有社会方面的统计学意义,它在不同的时空具有不同的值。因此,马克思的价值概念只能是社会价值,而且是广义上的生产时间,即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过程,但是,社会系统作为一个控制系统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过程之中,物品的自然价值是熵增的,这就是说自然价值(负熵)流向社会的概率是伴随着更多的自然物质资源的流失为代价的。
其实我上面1—4楼已经非常明确的说的很清楚了。
你的理论很玄奥,看不明白。。。
=================================================我的理论其实并不玄奥,非常简单明了。你可以看看前两年的帖子:《回答kunlun0对价值与交换的不等价原因的疑问》、《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相对性与如何折算的问题 》、《如何了解、测量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价值 》 、《价值等价逻辑正确与否的前提 》等等,太多这样的帖子,就不一一介绍了,这些都是我几年前的帖子,当时,还没有直接说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价值是社会生产量=社会需求量情况下的理论上的量。而只是从统计学上去测量。现在,才全面引入控制论、信息论原理进行分析。
需求和供给都在不停的变化,对于瞬息万变的经济行为,人类在这个阶段想控制难度是相当的大。我不反对量化分析,但是现在连方向都是错误的,那么这种统计和量化又有什么意义呢?
当我们把人与社会系统都看作为是一个可以控制的经济系统时,经济系统在获取环境的效用过程之中的行为就可以用边际分析来量化。
你把人和社会系统都看做是一个可以控制的经济系统可以,不过这只是你个人的观点。我的观点是就现在这个阶段人类想掌控整个人类的社会的经济行为还非常困难,我们应该先从方向上走对,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逐步细化。
人的行为如果真的可以用几个公式就解释清楚了,那数学家不都成社会学家了?
经济学探索的是如何把这个社会发展得更好,而不是试图精确的掌控这个社会。
那些所谓边际分析,到头来还不是被证明千疮百孔纯粹混弄人的,这些所谓经济学家,多半时数学没学好,转到经济学来的。
我认为经济学本来就是没有虚玄的东西,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之中都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在应用自己的经济学观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这种经济学观的本质就是价值观,我们每个人都是按照自己对于环境的价值认识、比较、选择,从而来取舍行为操作的,认识、比较、选择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对环境对于自身的价值的多少的测量、量化的过程,我们有时候会以自身的自我价值(效用成本、时间耗费成本、效用收益、时间节约等等)作为价值标准,有时候会以社会客我的价值(主要有货币、道德、法律等等)作为价值标准,但是,真正的价值是主观与客观之间的交集密集部分,我称之为“真我”的价值。
我之所以提倡价值量化,正是想因此,寻找出一套科学的逻辑依据,而不是让人感觉起来很虚的东西。但是,这个在技术上需要科学技术的介入,因此,对于我来说,医学、营养学等等关于如何使人健康方面的学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身就是这种广义经济学的一部分,当然,数学家当然不可能都可以成为成社会学家,当时,社会学家必须懂得起码的数学逻辑。
我不知道你对于那些所谓边际分析了解多少?你说到头来还不是被证明千疮百孔纯粹混弄人的,可有依据?我的数学也没有学好,但是,目前我的数学分析除了自己修正之外,还没有发现人帮助我纠正过来,不过我希望钱先生有机会,呵呵。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