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公司的背景情况:</p><p>&nbsp;</p><p>&nbsp; &nbsp;&nbsp;XYZ公司是在百慕大设立的控股公司,成立于1993年。XYZ-ML公司是XYZ公司在中国大陆设立的生产性外商独资企业。XYZ-ML公司成立于1999年,主要从事童车的生产与销售。XYZ-HK公司是XYZ公司在香港设立并100%控股的贸易公司,成立于2002年,主要从亚太区采购儿童玩具并销售给欧美客户。</p><p>&nbsp;</p><p>&nbsp;&nbsp;&nbsp; XYZ—HK公司在中国大陆并未设立机构、场所,其董事会成员及高层营理人员均常驻香港,主要贸易洽谈、合同签订等活动均在香港或海外发生,经过若干年的经营,XYZ—HK公司对于国际婴幼儿用品市场比较熟悉,形成了自己的营销渠道,并积累了一批客户。</p><p>&nbsp;</p><p>&nbsp;&nbsp;&nbsp; XYZ—ML公司生产A和B两种产品,A产品全部出口给海外非关联方客户,由XYZ—ML公司自行销售,最初的客户由母公司介绍而来,XYZ-ML公司的销售人员为了拓展市场,需要经常参加世界各地的玩具类展览会,有时也需要在境外拜访客户,每年为销售A产品所发生的销售费用大约为120万元。B产品全部内销,完全由XYZ—ML公司独立开发。经过近十年的经营,XYZ—ML公司的销售人员也比较了解国际国内婴幼儿用品的市场,并形成了本公司的营销渠道。在国际市场方面,XYZ-ML公司有40%的客户与XYZ-HK公司的客户相同。在客户服务方面,XYZ-ML公司也与XYZ—HK公司存在诸多重复,并缺乏协调。XYZ集团一直在考虑如何改变这一状况。</p><p>&nbsp;</p><p>&nbsp;&nbsp;&nbsp; &nbsp;XYZ-ML公司具备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2007年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2007年1—12月XYZ—ML公司发生如下业务,预计2008年业务规模基本保持不变:</p><p>&nbsp;&nbsp;&nbsp; A产品平均离岸价200元/件(货币单位为人民币元,以下同),累计出口5万件,内销B产品不含税单价150元/件,累计销售2万件;</p><p>&nbsp;</p><p>采购专用于生产A产品的原材料: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A1原材料,平均到岸价100元/千克,累计进口5万千克。国内采购A2原材料,平均不含税单价50元/千克,累计采购20000千克;</p><p>国内采购专用于生产B产品的B1原材料200万元;</p><p>国内采购A和B两种产品共同耗用的C原材抖100万元;</p><p>上述原材料均从非关联方采购;</p><p>上述产品及原材料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p><p>&nbsp;</p><p>&nbsp;注:在本案例分析中暂不考虑关税因素</p><p>公司当前面临的出口退税政策的新变化:</p><p>2007年7月1日起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发生重大调整,其中A产品及原材料的出口退税率将由17%降至9%(不考虑产品及原材料是否属于加工贸易禁止类及限制类目录)</p><p>&nbsp;</p><p>XYZ—ML公司所在地的外经贸主管部门及海关对符合条件的进料加工及来料加工贸易合同正常审批;</p><p>&nbsp;</p><p>XYZ-ML公司所在地的主管国税机关依据《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管理操作规程》的规定,要求进料加工业务按购进法即按照当期全部购进的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nbsp; </p><p>&nbsp;</p><p>面对出口退税政策的新变化,2007牟12月,XYZ公司的财务总监Ronald、XYZ—HK公司的财务总监Sally、XYZ-Ml公司的财务总监jimmy 以及销售业务负责人召开会议讨论应对措施。</p><p>&nbsp;</p><p>&nbsp;会议开始,Ronald向与会人员介绍了之前公司召开的总部运营会议的主要精神,2007年受美国次贷危机及中国大陆出口退税率下调、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等因素的影响,集团的整体利润明显下滑。公司管理层要求,在未来几年,各公司、各部门要采取措施,开拓市场,节约成本。为了进一步开拓中国大陆境内外的市场,集团计划由XYZ-HK统一负责海外市场的销售,并成立一家中国境内贸易公司负责国内市场的销售与开拓,XYZ—ML公司原有的销售人员转移至XYZ—HK 和新成立的贸易公司,XYZ—ML公司不再履行销售职能。Ronald希望,在此次会议上,各公司的财务负责人以及销售业务负责人就如何配合公司的计划提出建议,供管理层参考。</p><p>&nbsp;</p><p>&nbsp;Jimmy提出,集团可以改变运营模式,采用加工贸易模式(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下同)来降低增值税成本。</p><p>&nbsp;</p><p>&nbsp;Sally提出,听说有些公司利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一步降低国内采购原材料的增值税成本,XYZ-ML公司所在地区附近有一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如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等,公司可以考虑是否需要借鉴。不过,她也提出,2007年3月16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里面有一般反避税条款,明确提出企业实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安排而减少其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进行调整。集团需要考虑这一条款对所提方案是否有影响。</p><p>&nbsp;</p><p>&nbsp;Ronald认可大家提出的建议,为进一步拟定具体措施,他联系了一家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的税务部,希望寻求专业的意见与建议。你们作为项目组成员,需对客户提出的以下问题进行书面答复。</p><p>&nbsp;</p><p>第一阶段:</p><p>&nbsp;</p><p>如果在2008年将XYZ-ML公司的进出口的贸易方式由一般贸易改为加工贸易,如仅将一般贸易进口的原材料A1改变为保税进口,原材料A2仍然国内采购,A产品采取一般贸易、进料加工方式,平均离岸价仍为200元/件,而采取来料加工方式平均加工费100元/件,假定2008年的经济规模与2007年完全一致,请测算2008年是否可以降低增值税成本,并选择三种贸易方式(一般贸易、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中增值税成本最低的一种方式。</p><p>&nbsp;</p><p>注:增值税成本是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或者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无需保留小数。</p><p>&nbsp;</p><p>在第1步选定的增值税成本最低的方案的基础上,请结合XYZ—ML公司的实际,分析如何利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从集团整体的角度进一步降低国内采购原材料A2的增值税成本。</p><p>&nbsp;</p><p>答题要求:</p><p>&nbsp;</p><p>需描述可能采取的方案;</p><p>需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案可能降低增值税成本及其原因;</p>需从运营成本及其他因素(如不确定性\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等)比较不同方案的优劣(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