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783 17
2016-05-09

    中国的经济增长,长期依赖于政府与国企,而银行在后面进行了大规模输血。到今天已经证明出了许多问题,过去的旧套路无效率,且已经走不通,所以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思路。但是无论是何种努力,目前 这种局面面临困境。

    民间投资不可持续?

    民间投资下跌:2013-2016年民间投资一直在增加,2013年达到23.1%2014年一季度下降到20.9%2015年一季度则是13.6%2016年一季度已经下降到5.7%,同期下降7.9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则是10.7%,主要是依靠政府与国企的拉动。这说明了出现了一个问题:民间投资不可持续而且没有办法形成自我加强的预期。中国又加紧到政府与国企拉动或者房地产投资拉动的老套中,问题是旧道路已经不可行的。大量基建、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断鼓励的政策性文件,难道都拉动不了经济的发展吗?或者就产能过剩,需求不够?

民间活力何在?

一、是普通人民担心反腐的暂时性,从而对未来没有乐观预期,而有许多研究与文章都指出,反腐可以加大企业创新的投资力度。例如聂氏政经评论指出:十八大以来的反腐,上市公司数据显示:企业的研发投入明显增加,从2010年的平均700多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平均1400多万元。几乎翻番。

二、是民间投资的未来预期的调查是不足的:我个人坚持认为,世界通行的官员财产公示,对于帮助民间树立投资预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树立长远的法治预期,从而 鼓励了大家的投资。

三、是我们的许多经济领域之所以一潭死水,是因为存在大量的垄断和权贵的控制,不打开垄断市场,民间投资无以成为活力之源。例如医疗体制改革艰难后面就是某种利益集团的垄断,我国的现实是医生和医疗市场是严重不足的,无论是众多得不到治疗的疾病对研发和医生的激励,还是普遍的平均医疗水平低下,但是这方面的投资受到垄断,受到限制,无法打开市场。我曾经与一位北京社科院教授在讨论张宏良对私有化的批评时的对话:我认为不是私有化的原因而应该归于缺乏信息透明、缺乏监督的体制还有权贵专制导致了问题。所以中国的许多问题不是什么私有公有的问题,而是做不做,与做不做得好的问题。那么不让民间投资做,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中国的民间投资是不自由的,即使努力投资,又没有真正的法治的保障,这种情况下,就难于保障民间投资的活力与自我加强。

四、是财产的保护,过于依赖于权贵政府和精英们的人治,而不是法治或者是公平民主的博弈:例如土地70年,有朋友想投资土地,因为担心得不到保护而不敢投资。其他情况一一类似。


    诺思在研究西方 的兴起时,曾经提出一个良性循环:就是有效率的组织建立有效率的制度安排,有效率的制度安排,又激励了组织的投资,组织的投资又导致更多有效率的现代制度安排的创造:例如银行、产权保护、汇票和相关现代化的制度安排都是这样出现的。在学术上界定,即著名的North教授所指的“好的制度”大概总是指这样一些在英美国家发展起来的那些制度,比如清晰界定和保护的私人财产、有效的资本市场、独立的司法程序和有效率的执法习惯等等。



1、钱颖一(2016)表示,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就是供给侧,而企业家精神和官僚主义不相容。简政放权才和企业家精神相一致,在推动企业家精神的同时,必须简政放权。

2、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沈志华教授说:看到了勃列日夫时代的档案,我们就明白了,这[url=]个庞大而森严的官僚体系,内部的利益阶层,已经凝固了,不再是顺畅流动的,而是板结的。依靠权力谋取利益,到了这个时候已经制度化了,执政的政党也就彻底远离了人民[/url][W用1]

3、中国的政府一直主导着经济的增长,但是这样的曾经有效率的增长,到了现在,还到底有多少适应性呢?这个问题是北京大学的周黎安教授在他的研究中提出来的。他认为,虽然行政与财政分权确实构成地方政府激励的重要来源,但它们是否构成中国地方政府内部激励的最为基本和长期的源泉,这是值得进一步推敲和讨论的(周黎安, 2007)。市场的分割、地方保护主义、重复建设、过度投资和过度竞争、宏观调控的失灵、司法的不公、地区差距的扩大、对环境的破坏、“裙带资本主义”以及忽视基础教育、卫生保健支出等都是人们用来描述转型和增长中的那些可以称之为“趋害的竞争”的现象已经严重存在了。我们还不能等待改变而要等待危机与衰退来改变吗?




[W用1]无效无力无能应对外部和内部的挑战了。。。。。。。危机和衰退就来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5-9 14:21:08
根源在国有企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9 14:26:20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9 14:29:49
财政投资挤出效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9 21:38:24
chengganglee 发表于 2016-5-9 14:21
根源在国有企业。
国企是一个无效率的主要来源,但是国企只是ZF的一个工具。我认为可能不只是国企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9 21:39:53
cglee 发表于 2016-5-9 14:29
财政投资挤出效应。
财政支出,是否区分不同的历史环境,在某种稀缺环境中,没有挤出或者很少挤出效应,但是在另外一种过剩环境中例如创新与市场竞争中,可能就有强烈的挤出效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