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立下赫赫战功又混的位极人臣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比这更难的是功成身退,完美谢幕。
而这,孙子也做到了。
我们来横向对比一下阖闾、阖闾接班人他的儿子夫差、伍子胥和孙子的最终成就和命运,来看看孙子的大智慧。
阖闾在孙子的帮助下,差一点灭了楚国,把吴国的国力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可以说比他爷爷寿梦取得了更高的成就。而他自己也被认为春秋五霸之一。(当然只是荀子版本里的五霸,毕竟吴国只是江浙大户,没有齐桓晋文这样的全国影响力)
阖闾攻入楚国国都以后就想赖着不走了,结果秦国看不下去就帮助楚国打败了吴国,南边的越国也在后面趁机偷袭。
而阖闾的亲弟弟夫概见秦国、越国连着击败吴军,而阖闾呆在楚国不撤离,就自己逃回吴国自立为吴王。
没办法,阖闾就回吴国,收拾了夫概,重新占据吴国。
搞定了叛乱,接着阖闾就打算找越国报偷袭之仇,结果,阖闾在与越国交战中,被越国的大夫斩落脚趾,最后重伤而死。
我只能说伤个脚趾都得挂,真是好惨啊…
阖闾挂了以后,将吴王的位置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夫差。
夫差不仅成功打败越国,攻破越国的国都,让越王勾践举国投降,并且多次在中原与齐国、鲁国的作战中获胜。之后夫差在黄池之会与中原诸侯歃血为盟,意图争取霸主,结果又被越国再次偷袭,最后被越国反败为胜给灭了。
越王勾践来了吴国后,想把吴王夫差流放了,给他一百户人家,让他养老。
想到伍子胥在生前曾经多次劝夫差先灭了越国再考虑争雄中原,而夫差都没听伍子胥的话,他觉得对不起伍子胥,死后也没脸面见伍子胥,何况还对不起自己的亲爹阖闾,所以捂着脸自杀了。
想想夫差当初荡平越国的时候,有一次勾践为了表忠心,还尝了夫差的便便以证明夫差病快好了,今天落到被吃自己屎的人给灭了,夫差想想也真是太*****丢人了…
这两个吴国国君都不得善终,而说到伍子胥,真是满纸的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原本伍子胥可以是楚国的名臣,却生生的被佞臣费无极也逼成了盗墓界摸金校尉的祖师爷,正宗的摸金范儿。
伍子胥和孙子一起攻入楚都后,因为当时杀害他父兄的楚平王已经死了,他最想干的第一事,就是找到死去的楚平王陵墓。开始找了一天也未找到,原来是当年楚平王为防止陵址被人知晓,下令把参与修陵的工匠全杀掉了。经一个侥幸逃脱的老工匠指点,伍子胥顺利掘得楚平王陵,把他的尸体挖了出来,用鞭子抽打解恨,一直抽了三百下才停住,这就是著名的“鞭尸三百”的典故。
复仇后的伍子胥本还有机会做吴国的名臣,毕竟他辅佐了阖闾和夫差两代吴王,始终站在吴国权力的顶端。
结果他多次劝夫差杀勾践灭绝后患而夫差不听,夫差还听信伯嚭谗言,最后伍子胥被赐死。
伍子胥死后自挖双眼挂在城门,说是要看着吴国灭亡,他做到了…
父子仨都栽在小人手里,真是太背了…
让我们来看一看孙子的情况:
孙子兵法作为当时孙子求职的敲门砖,最终成为他留给后人的伟大军事财富。
而他自己在有生之年,西灭强楚,战功显赫,在吴国的武将中也是一顶一的地位。
而在好基友伍子胥不幸被夫差听信小人所言杀害的时候没有贪恋权势,转而隐居乡间,修订其兵法著作。
结果就是孙武18岁以后一直没有离开吴国,死后葬在吴国首都的郊外。
嗯,啥也不说了,孙子真是人生赢家啊…
(彩蛋)聊聊季札吧...
孙子的一生,这里已经说明完毕,但苏老湿实在忍不住还要花点时间叨一叨季札。
虽然历史上对季札着墨不多,但是在我看来,季札才是一个牛逼到不行的人物。
因为,他是一个预言家。
我们先看看历史上对季札的评价:
季札是孔子的老师,也是孔子最仰慕的圣人,当时就被人们称为“南季北孔”,大概就相当于南慕容北乔峰里面的乔峰这样的水平。(别问我为什么不是南季南慕容...)
但他最强的能力在于可以夜观星相,预知未来,而且预测成功率百分百,你说牛不牛?
他的第一神预言的效果是:自己的命运自己把握。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前面就说到他死活不答应他爹寿梦的要求,拒绝当吴国的董事长兼CEO,
他给的表面上的理由是他更喜欢音乐,喜欢诗和远方,
实际上是他预见了只要当了吴国君主,命运都不乍滴。
首先,同辈的三个哥哥当个吴王,好好的都先后早逝,没有活太久;
接着小辈的吴王僚和阖闾都死于非命,
连夫差都死于自杀,
可以说人人都垂涎三尺的吴国王位,在这个阶段,就是一颗不定时炸弹,谁当谁死。
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一开始就不接手。
而且季札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在他的侄儿阖闾杀了吴王僚自立为王的时候,他刚周游列国回来,他并没有按正统的思想说忠于吴王僚殉难夺权什么的,而是说只要新王尊敬祖先同时也对百姓好,谁当不是当呢?
然后悼念一下吴王僚,该干嘛还是干嘛。
瞧瞧,多么的务实,多么的机智。
他的第二神预言的效果是:从音乐中听出国家兴亡。
季札既然不肯干一把手,他就在吴国干了一个相当于外交部长的活,没事就是周游列国。
相对于孔子而言,季札的周游列国更加名符其实,到各个国家都被照顾的很好,听听歌、吃吃饭、聊聊天就回来了,而孔子更多的是颠沛流离、被人追杀和赶走,只是被弟子们尊称为周游列国。
季札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其实他是真的喜欢音乐,向往诗和远方。
搞音乐,他是认真的。
他出访的第一站就是先去鲁国听音乐。因为当时的鲁国的国君和周天子一个姓,都姓姬,周礼在鲁国保存的也是最好。(礼乐一体...)
当时主流的音乐主要就是风、雅、颂。
风呢,就是地方民歌,大概像爱拼才会赢、世界第一等的这样;
雅就是官方必唱的曲目,比如爱我中华、歌唱祖国这一类的;
那颂更好理解了,就是祭祀的时候放的歌,好像真心英雄、难忘今宵这种。
季札喜欢听歌,就让鲁国的乐官把风雅颂挨个放一遍:
听到周的民歌,他开始感叹,啊~~~我从歌声中听到周王朝已经打好基础,但是革命尚未成功啊;
听到郑国的民歌,他开始感叹,啊~~~我从歌声听出他们国家没少交税,这样的国家肯定是要先灭亡的吧?
听到秦国的民歌,他又开始感叹,啊~~~我从歌声里听到秦国日益强大的脚步声,将来秦国会像周王朝一样的强大吧?
就这样,乐官放一首歌,季札就点评一番这个国家的现状、未来、国运,而且一说一个准,简直就是来自未来的都教授。
听音乐都能听出国家的命运来,我只能说这个逼装的我给满分。
那么季札的第三神预言的效果是:改变好朋友的命运。
大家现实中也经常会遇到困难,这个时候朋友会给你提建议。
可是,你回想一下:
这里面的建议多少是有真正的价值,
真正的帮你解决问题,
甚至能够救你一命呢?
季札的建议就能。
季札离开鲁国,就去出使到齐国。
他劝说晏子说:“你快些交出你的土地和官职。没有这二样东西,你才能免于祸患。齐国的政权快要换人了,换人之前,国家祸乱不会平息。”因此晏子交出了土地与官职,结果后来在齐国的祸难中,晏子得以身免。
季札离开齐国,又去出使郑国。
季札见到子产,就像见到老朋友一样。于是他对子产说:“郑国掌握政权的人欺人太甚,早晚大祸临头,政权以后一定落于你身上。你执政时,要小心地以礼治国,否则郑国将要衰败!”结果郑国的政权果然传到子产手里,子产也按季札说的小心治理,郑国还小小兴盛了一段时间。
离开郑国后,季札又从卫国到了晋国,
季札在住的地方听到鼓钟作乐的声音,说:“奇怪!我听说有才无德的人祸必加身。这孙文子正是为此得罪国君,小心翼翼的活着恐怕还不够,还可以听歌吗?”孙文子听说后,一辈子不再听音乐,也因此躲过一劫。
季札到了晋国,还非常欣赏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三位高官,私下出来说:“晋国政权将要落到这三家手上了吧。”
快离开晋国时,季札对他的朋友叔向说:“你要注意啊!晋国国君浪费钱而聪明的大臣又很多很有钱,将来国家政权将落于韩、赵、魏三家手上。你为人太直,一定要想想如何免于祸患。”三家分晋后都是战国七雄的三个国家,可以说季札又说对了。
总之,季札不仅靠自己伟大的预见未来的能力:
成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判断出国家的未来;
还成功拯救了自己想要拯救人的性命。
季札真是智者中的战斗机,请收下我的膝盖!
好啦,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期的内容吧,这也是孙子璀璨的一生:
我们从孙子国内外粉丝对孙子的追捧说起,
我们还注意到了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孙子并不重视,
所以我们纵观孙子一生:
他是一个出身高贵的人,从陈国的皇族到齐国的贵族再到吴国重新发展,可以说是起点不低。
吴国在经历了第19代寿梦雄起之后,他的孙子阖闾在伍子胥和专诸的帮助下当上了吴王,急需一个超强的武将来实现吴国梦。
这时候伍子胥的引荐再凭借自己苦力撰写的孙子兵法,孙子为自己赢得了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
他没有浪费,甚至不惜斩杀两位美女的人头来建立自己的威信。
事实证明他也确实是一代名将,最终他五战五捷,用3万人马打败了楚国20万人马,将吴国的事业推向顶峰。
孙子也在老年成功躲避了祸害,安享晚年。
这样的牛逼人物,别的就不多说了。
我只想说,我真想活的像孙子一样。
(预告)《孙子兵法》
回顾孙子成功的一生,固然有好基友伍子胥的七次推荐,但是打铁还须自身硬,没有多年的积累,写不出孙子兵法,阖闾也不会给孙子机会。
何况能和伍子胥成为好基友,也是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那么,我们就想知道,孙子兵法到底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能打动已经身经百战的阖闾?
下一期,苏老湿将和您分享:《孙子兵法》讲什么。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这么多,真的非常感谢您的时间。
......
嗯,说了这么多,不知道大家是否对孙子和他写的孙子兵法已经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苏老湿还是希望大家自己去翻一翻孙子兵法,自己亲自阅读一下这本书,也去好好了解一下孙子这个人。
毕竟不黑不吹,这孙子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孙子兵法也确实是旷世奇书。
苏老湿想说的是:做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没读过《孙子兵法》,连中华民族这么了不起的孙子都不认识,那你可真够孙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