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公共经济学
1190 1
2009-05-22

近日,由国家发改委起草的“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意见”,已提交国务院审议的报道引发了大家的关注。

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朝共同富裕前进就必须找到两极分化的直接根源,有针对性地解决好分配的课题。

两极分化的直接根源到底是什么呢?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已经在批判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经济学中指明,就是“这些形式所必然产生的分配方式造成了日益无法忍受的阶级状况,造成了人数愈来愈少但是愈来愈富的资本家和人数愈来愈多而总的说来处境愈来愈恶劣的一无所有的雇佣工人之间的日益尖锐的对立”,说明了这些形式——生产资料私有制——所必然产生的“分配方式”就是是造成那个社会的两极分化和阶级对立的直接根源。

用今天的话来说,马克思所说的“分配方式”就是资本要素独占收益的分配方式

刘国光教授在他的《 试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总结改革开放30年》中说:

所有制和分配都是生产关系。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所有制决定分配。但是,人们常忽略了这个观点。在分析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时,举了很多原由,如城乡差别扩大、地区不平衡、行业垄断腐败、公共产品供应不均、再分配调节落后等,不一而足。这些原由都能成立,但不是最主要的。造成收入分配不公的最根本原因被忽略了。

财产占有上的差别,是收入差别的最大的影响因素。连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萨缪尔逊都承认,“收入差别最主要的是拥有财富多寡造成的,和财产差别相比,个人能力的差别是微不足道的。”

个人认为,这就是说:生产资料私有制是两极分化的总根源。所有制决定分配——资本(生产资料)要素独占全部收益的分配方式、制度才是差距不断拉大、造成两极分化的直接根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阶级社会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由(生产资料)资本要素占有全部剩余劳动的收益分配方式、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对未来(没有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社会的收益分配方式提出了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的设想。而象我们今天这样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收益分配的方式、原则、制度,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里却没有现成的构想。

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我们终于提出了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思想(15大),确立了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的原则(16大),把建立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的制度提上了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17大)。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贡献!重大创新!和重大突破!(15大),确立了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的原则(16大),把建立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的制度提上了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17大)。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贡献!重大创新!和重大突破!

北大的黄宗良教授在他的《谈谈十七大报告的创新》中说:

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即工资,是劳动成本补偿,而不参加利润的分配,利润几乎为资本独占,这不能算是社会主义应持之原则,利润应在所有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中分配,即大家都有分红才是。

个人认为,黄教授这里所说的利润为资本独占,就是资本要素独占收益,社会主义不应该持(坚持、因袭)资本独占收益的原则,劳动不仅应该获得成本补偿——工资,收益也应该在劳动等各种要素中分配的原则——大家都有分红才是,这才是社会主义应该持的原则。

“新方案”已提交国务院审议,意味着国民收入的调整即将启动。

目前,“新方案”虽然在公众几乎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成文并已进入了只待国务院审议的阶段,但我们希望我们党的“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项多年来被忽视、曲解了的重大成果没有和不会被“新方案”的起草、制定者们,不会被审议、决策者们再忽视、曲解。我们期待这“新方案”中装的不再是资本要素独占收益这种只能导致差距拉大和两极分化的“旧酒”。

“新方案”应该不会忽视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关于“比重”,有学者研究发现: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目前在美、英等国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虽然资本要素所占比重始终占小头,但并不意味着美、英等发达国家的分配状况更加平等,恰恰相反,资本要素的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虽占小头,但由于资本要素被极少数人所掌握,因此,它所造成的不平等状况是不容忽视的。也就是说,资本收入差距所造成的不平等比其他两种收入差距所造成的不平等要严重得多。——王振中:2003-12-4 15:52:36《劳动与资本在分配中的地位》

王教授的这些话提醒我们:如果劳动要素收入比重低于这些资本主义国家,那么,许多人就会拿它说事;而事实上这些国家分配并不是更加平等,而是恰恰相反。“也就是说,资本收入差距所造成的不平等比其他两种收入差距所造成的不平等要严重得多”。这就是说,资本要素独占收益的收益分配方式、制度,是导致不平等、两极分化的关键。

我们的“比重”很不合理,的确需要“调整”。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不搞两极分化,仅仅只在“比重”上做调整并不能改变“恰恰相反”的问题,不搞两极分化,就应该在关键环节实行变革、创新——废除资本要素独占收益的分配方式,创建让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新的收益分配制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阶级社会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由(生产资料)资本要素占有全部剩余劳动的收益分配方式、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对未来(没有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社会的收益分配方式提出了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的设想。而象我们今天这样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收益分配的方式、原则、制度,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里却没有现成的构想。

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我们已经提出了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思想(15大),确立了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的原则(16大),把建立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的制度提上了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17大)。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贡献!重大创新!和重大突破!(15大),确立了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的原则(16大),把建立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的制度提上了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17大)。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贡献!重大创新!和重大突破!

应该尽快使这一重大创新、突破应用于实践——着手创建让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制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5-22 14:09:00

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贡献!

——北大的黄宗良教授在他的《谈谈十七大报告的创新》中说:

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即工资,是劳动成本补偿,而不参加利润的分配,利润几乎为资本独占,这不能算是社会主义应持之原则,利润应在所有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中分配,即大家都有分红才是。

个人认为,黄教授这里所说的利润为资本独占,就是资本要素独占收益,社会主义不应该持(坚持、因袭)资本独占收益的原则,劳动不仅应该获得成本补偿——工资,收益也应该在劳动等各种要素中分配的原则——大家都有分红才是,这才是社会主义应该持的原则。——引自主贴.

===============================================================

现阶段的中国,虽然已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并不具实行按劳分配的基本条件,企图在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分配应该坚持原则——只能是未来的方向、发展的结果。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仍然“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掩蔽形式”。把劳动者得到“工资”解释成“按劳分配”所得,不是对“按劳分配”的误解就是曲解。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阶级社会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由(生产资料)资本要素占有全部剩余劳动的收益分配方式、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对未来(没有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社会的分配方式提出了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的设想。而象我们今天这样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收益分配的方式、原则、制度,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里却没有现成的构想,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是这道“填空题”的最佳答案。

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我们终于提出了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思想(15大),确立了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的原则(16大),把建立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的制度提上了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17大)。

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贡献!重大创新!和重大突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