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生活比较沉闷,于是买了一份“银幕与**”的娱乐报刊看。虽然本人平时比较多用电脑看新闻和打机,但是对于这类娱乐报刊通常“来者不拒”,因为根据我三年前看娱乐版的经验来讲,看娱乐报刊绝对可以满足一个人的猎奇心理。但是当我翻开那份“银幕与**”的时候,猝然发现里面无论内容还是写作尺度都不能与3年前我看的相提并论:内容不仅狂暴明星私隐,从风水到三围,而且尺度之露骨简直让我大开眼界。我以为这类出位的文字只能在网上出现,没想到现今有关部门对报刊的监管如此大方。不过,看过有关报道以后,除了呕吐,我没有其余激烈的反应;除了露骨,我没有其他形容词形容。但细想一下,我又觉得这应该是见怪不怪了,因为这几年的娱乐圈实在是让人恶心:艳照门,明星吸毒,女星饭局价等等。这个娱乐圈有太多的弊病,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这一切的问题都来源于供求关系失衡。
首先,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八卦需求促使这几年娱乐圈的发展。前几年没有出现经济危机,在经济增长周期中,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于精神文明的需求随之增加。在这么多的精神文明中,娱乐八卦可谓是最具群众基础的。而本身娱乐圈本身就是一个需求弹性极高的产业,所以各种选秀节目油然而生;商家也抓住机会纷纷请明星代言。今天这个商场请明星,明天那个酒吧请乐队。渐渐连明星也忙起来,渐渐明星也成稀缺品,但是各种造星计划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超女快男,星光大道等等。整个娱乐圈处于欣欣向荣的状态。
但是,上述娱乐圈的一些丑闻,或者直接说是有伤社会风化的事件,从根本上讲都是由于娱乐圈供求失衡造成的。
首先,由于市场调节的滞后性和盲目性,致使“造星计划”过度生产明星。过度生产造成竞争,从某程度上讲,客观地促使明星们变得能歌善舞。但是作为娱乐公司培养了一大堆“明星”,逐个逐个推销的平均成本太高,干脆打包“出售”,实现规模经济。于是组合与乐队渐渐多起来。站在观众的角度,一次过看到众多俊男美女符合效率原则,当然也高兴。好像韩国某组合一次组12个人,唱一首歌,拍一段MV也要换几十个镜头,上台表演跟舞龙差不多的人,不可以说不震撼。这也反过来促使娱乐公司继续造星,然后继续打包。
但是,这种以量取胜的做法使原本的竞争更加激烈。再加上现在网络技术的进步,平民想出名不一定就要靠娱乐公司。人们可以自己录歌,自己拍视频,过一把明星瘾,既可以在小众范围内自娱自乐,也可以叫板娱乐公司培养的正规军。这些都导致了娱乐圈严重的供过于求。在严重供过于求的情况下,自然就会有人通过其它手段推销自己。这些其它手段我们名为炒作。所以绯闻与丑闻齐飞,男模与女星好色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且,这种以量取胜的做法也不利于培养好的明星。娱乐公司一味追求新鲜感,当明星在最红的时候产生最大利润后就放任不管。而且对于明星们也没有严格监督他们的私人生活,间接导致了明星吸毒等堕落的事件发生。
另外,在娱乐圈,也是一个贫富严重悬殊的产业,同样适用“二八定律”:20%的明星掌握行业80%的利润。对于那些就算露背都没人看的小明星来讲,炒作的边际效用已经不大。与其再露下去自己也没有多少好处,倒不如傍一下大款,发展一下副业,赚钱养老更好,毕竟这一行都是吃青春饭的。对于现在的娱乐圈产业,鄙人认为其实明星已经饱和,娱乐公司应该进行严格的“再加工”,“再生产”,老土一点说,才可以促进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的发展和本行业的发展。
明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