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6-5-15 11:22:10
hj58 发表于 2016-5-15 09:22
看帖要仔细:“是你在揣测马克思的本质,是你的揣测导致了马克思看上去在做循环论证。”
     你说说我什么时候在揣测马克思的本质?如果我根本就没有揣测马克思的本质,那么还有什么这种揣测导致的循环论证?

    到现在为止,我只说了对马克思的引用的问题,而我对引用的原则很清楚:必须如实的完整的反映马克思的证明过程。

    是你在引用的问题上,以马克思的捍卫者自居,认为应当维护马克思。而你的维护就是要求我们歪曲马克思的证明过程。显然你的这种要求是别有用心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15 11:29:23
zhuxiang 发表于 2016-5-15 11:22
你说说我什么时候在揣测马克思的本质?如果我根本就没有揣测马克思的本质,那么还有什么这种揣测导致 ...
下面文字是你写的吧:

“平均每个工作日丧失它的使用价值的1/6,因而把它的价值的1/6转给每天的产品。”这在经验上的确如此,但在本质也是这样吗?

  为什么不能是“平均每个工作日丧失它的使用价值的1/6,因而把它的价值的1/6转给每天的产品,同时还赋予每天的产品以部分新增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15 11:30:17
zhuxiang 发表于 2016-5-15 11:22
你说说我什么时候在揣测马克思的本质?如果我根本就没有揣测马克思的本质,那么还有什么这种揣测导致 ...
你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分析研究问题,只知道见风就是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15 11:31:20
hj58 发表于 2016-5-15 11:29
下面文字是你写的吧:

“平均每个工作日丧失它的使用价值的1/6,因而把它的价值的1/6转给每天的产品。 ...
     这纯粹是放屁,这不是我写的!!!你这么说完全是污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15 11:45:03
关于生产资料不能创造价值,马克思有一个详细的证明过程。这个过程是:

      新价值的加进,是由于劳动的单纯的量的追加;生产资料的旧价值在产品中的保存,是由于所追加的劳动的质。同一劳动由于它的二重性造成的这种二重作用,清楚地表现在种种不同的现象上。
  假定由于某种发明,纺纱工人6小时纺的棉花同过去36小时纺的棉花一样多。作为有目的的有用的生产活动,他的劳动的能力增加为6倍。他的劳动的产品也增加为6倍,从6磅棉纱增加到36磅棉纱。但是,现在36磅棉花吸收的劳动时间只和过去6磅棉花吸收的劳动时间一样多。加在每磅棉花上的新劳动比用旧方法时少5/6,因此,加进的价值也只是过去的1/6。另一方面,现在在产品36磅棉纱中包含6倍的棉花价值。纺纱6小时,保存并转移到产品上去的原料价值是过去的6倍,虽然加到同量原料上的新价值小5/6。这说明,在同一不可分割的过程中,劳动保存价值的属性和创造价值的属性在本质上是不同的。纺同量的棉花所必要的劳动时间越多,加到棉花上的新价值就越大;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纺的棉花磅数越多,保存在产品内的旧价值就越大。
  相反,假定纺纱劳动的生产率不变,就是说,纺纱工人把一磅棉花变成棉纱所需的时间同过去一样。但是假定棉花本身的交换价值变了,一磅棉花的价格提高到原来的6倍,或降低为原来的1/6。在这两种情况下,纺纱工人都是把同一劳动时间,因而也是把同一价值加到同量的棉花上;在这两种情况下,他都是在同样的时
227
间内生产同样多的棉纱。然而,他从棉花转移到棉纱上即产品上的价值,在一种情况下是原来的1/6,在另一种情况下是原来的6倍。这两种情况应当反过来说。当劳动资料涨价或跌价,而它在劳动过程中始终发挥相同的效用时,情况也是如此。
  如果纺纱过程的技术条件不变,而且它的生产资料的价值也不变,那末纺纱工人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就仍旧消耗同等数量的、价值不变的原料和机器。在这种情况下,纺纱工人保存在产品中的价值就同他加进的新价值成正比。他两星期加进的劳动比一星期多一倍,因而价值也多一倍;同时,他用掉的材料及其价值也多一倍,他损耗的机器及其价值也多一倍,因而,他在两星期的产品中保存的价值比在一星期的产品中多一倍。在已定的不变的生产条件下,工人加进的价值越多,他保存的价值就越多。但是,他能保存更多的价值,并不是因为他加进了更多的价值,而是因为他在不变的和不以他自己的劳动为转移的条件下加进这些价值。
  当然,从某种相对的意义上可以说,工人保存的旧价值同他加进的新价值总是保持同一比例。不管棉花从1先令涨到2先令或者跌到6便士,不管它的价值怎样变动,工人保存在一小时产品中的棉花价值总是只有保存在两小时产品中的一半。其次,如果他本身的劳动的生产率发生了变化,提高了或者降低了,那末,他例如一个劳动小时纺的棉花就会比过去增多或减少,与此相应,他保存在一个劳动小时产品中的棉花价值也会增多或减少。但是不管怎样,他两个劳动小时保存的价值总是一个劳动小时的两倍。
  把价值的纯粹象征性的表现——价值符号撇开,价值只是存在于某种使用价值中,存在于某种物中。(人本身单纯作为劳动力的存在来看,也是自然对象,是物,不过是活的有意识的物,而劳动
228
本身则是这种力的物质表现。)因此,如果使用价值丧失,价值也就丧失。生产资料在丧失自己的使用价值的同时并不丧失价值,因为它们通过劳动过程失掉自己原来的使用价值形态,实际上只是为了在产品上获得另一种使用价值形态。虽然价值存在于某种使用价值中是很重要的,但是商品的形态变化表明,它存在于哪一种使用价值中是没有关系的。由此可见,在劳动过程中,只有生产资料失掉它的独立的使用价值同时也失掉它的交换价值,价值才从生产资料转移到产品上。生产资料转给产品的价值只是它作为生产资料而失掉的价值。但是在这方面,劳动过程的各种物质因素的情况是不同的。
  为发动机器而燃烧的煤消失得无影无踪,为润滑轮轴而上的油等等也是这样。染料和其他辅助材料消失了,但是又在产品的属性中表现出来。原料形成产品的实体,但是改变了自己的形式。可见,原料和辅助材料丧失了它们作为使用价值进入劳动过程时所具有的独立形态。真正的劳动资料却不是这样。工具、机器、厂房、容器等等,只有保持原来的形态,并且明天以同昨天一样的形式进入劳动过程,才能在劳动过程中发挥作用。它们在生前,在劳动过程中,与产品相对保持着独立的形态,它们在死后也是这样。机器、工具、厂房等等的尸骸同在它们帮助下形成的产品仍旧是分开的。如果我们考察某个这类的劳动资料从进入工作场所那天起到被扔进废品库那天止发挥作用的整个时期,就会看到,在这个时期中,它的使用价值已经完全被劳动消耗了,因此它的交换价值也完全转移到产品上去了。例如,一台纺纱机的寿命为10年,在10年的劳动过程中,它的全部价值就转移到10年的产品上去。因此,一种劳动资料的生存期,包括若干不断重新用它来反复进行的劳
229
动过程。在这方面,劳动资料同人的情况一样。每人每天都死掉生命的24小时。但无论从谁身上都不能确切地看出,他已经死掉了生命的多少天。然而,这并不妨碍人寿保险公司从人的平均寿命中得出非常准确、非常有利(这重要得多)的结论。劳动资料也是这样。根据经验可以知道,一种劳动资料,例如某种机器,平均能用多少时间。假定这种劳动资料的使用价值在劳动过程中只能持续6天,那末它平均每个工作日丧失它的使用价值的1/6,因而把它的价值的1/6转给每天的产品。一切劳动资料的损耗,例如它们的使用价值每天的损失,以及它们的价值每天往产品上相应的转移,都是用这种方法来计算的。
  这十分清楚地表明,生产资料转给产品的价值决不会大于它在劳动过程中因本身的使用价值的消灭而丧失的价值
。如果生产资料没有价值可以丧失,就是说,如果它本身不是人类劳动的产品,那末,它就不会把任何价值转给产品。它的作用只是形成使用价值,而不形成交换价值。一切未经人的协助就天然存在的生产资料,如土地、风、水、矿脉中的铁、原始森林中的树木等等,都是这样。
                 

                                                                                                       《资本论》第一卷p227-p230


          而黄佶把这个证明过程完全篡改了,改得只有一个自然段:也就是上面黑体字的部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15 11:47:50
zhuxiang 发表于 2016-5-15 11:31
这纯粹是放屁,这不是我写的!!!你这么说完全是污蔑。
“这在经验上的确如此,但在本质也是这样吗?为什么不能是……”


这不是你写的?

那你是从哪里复制来的呢?

复制他人文字又没有注释来源,查重要不合格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15 11:52:33
hj58 发表于 2016-5-15 11:47
“这在经验上的确如此,但在本质也是这样吗?为什么不能是……”
这是你自己说的,现在反而说是我说的。这句话出自你的《资本异论》。好一个传播学教授!!!

   我们来看看马克思是如何证明“生产资料只能转移价值,而不能创造价值”的:

  根据经验可以知道,一种劳动资料,例如某种机器,平均能用多少时间。假定这种劳动资料的使用价值在劳动过程中只能持续6天,那末它平均每个工作日丧失它的使用价值的1/6,因而把它的价值的1/6转给每天的产品。一切劳动资料的损耗,例如它们的使用价值每天的损失,以及它们的价值每天往产品上相应的转移,都是用这种方法来计算的。这十分清楚地表明,生产资料转给产品的价值决不会大于它在劳动过程中因本身的使用价值的消灭而丧失的价值。(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30页)

  “生产资料只能转移价值,而不能创造价值”是马克思经济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结论,是论证“资本只能靠剥削获得增殖”(即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其证明方法却如此简陋。

  马克思一贯主张“透过现象看本质”,但自己却仅仅根据“经验”,根据企业计算设备折旧费的方法,就下结论“这十分清楚地表明”。

  “平均每个工作日丧失它的使用价值的1/6,因而把它的价值的1/6转给每天的产品。”这在经验上的确如此,但在本质也是这样吗?

  为什么不能是“平均每个工作日丧失它的使用价值的1/6,因而把它的价值的1/6转给每天的产品,同时还赋予每天的产品以部分新增价值”?

  有人会这样反驳:“因为只有人的劳动才能够创造价值,因此机器不可能赋予产品新增价值。”

  这种论证法是典型的循环论证,因此马克思要证明机器不能创造价值,就是要从另一个角度论证只有人能够创造价值。

  令我更惊讶的是,在一次学术活动中,某著名高校的马克思经济学教授在听完我的批判之后惊讶的说:“国内的社会科学界现在都是在循环论证的呀!”言下之意是你太迂腐了,早已落后形势了。呜呼!这就是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现状?!

  据该教授介绍,他还拿到了关于《资本论》研究的重大课题,经费有几十万人民币。工人农民要创造出几十万元的价值,要流多少血汗?现在却被用来资助毫无价值的循环论证。悲哀……

(黄佶,2013年5月26日)


原文链接:《资本论》中的一个低级错误(黄佶)_黄佶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1a2c400101bcxm.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15 12:01:53
hj58 发表于 2016-5-15 11:47
“这在经验上的确如此,但在本质也是这样吗?为什么不能是……”
下面文字是你写的吧:

“平均每个工作日丧失它的使用价值的1/6,因而把它的价值的1/6转给每天的产品。”这在经验上的确如此,但在本质也是这样吗?

  为什么不能是“平均每个工作日丧失它的使用价值的1/6,因而把它的价值的1/6转给每天的产品,同时还赋予每天的产品以部分新增价值”?


这段话分明是你这个传播学教授写的,难道不知道自己写的东西吗?现在你在这里说什么是我写的,足以说明你有多么无耻!!!


“平均每个工作日丧失它的使用价值的1/6,因而把它的价值的1/6转给每天的产品。”这在经验上的确如此,但在本质也是这样吗?

  为什么不能是“平均每个工作日丧失它的使用价值的1/6,因而把它的价值的1/6转给每天的产品,同时还赋予每天的产品以部分新增价值”?


原文链接:《资本论》中的一个低级错误(黄佶)_黄佶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1a2c400101bcxm.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15 12:05:58
hj58 发表于 2016-5-15 11:47
“这在经验上的确如此,但在本质也是这样吗?为什么不能是……”
下面文字是你写的吧:

“平均每个工作日丧失它的使用价值的1/6,因而把它的价值的1/6转给每天的产品。”这在经验上的确如此,但在本质也是这样吗?

  为什么不能是“平均每个工作日丧失它的使用价值的1/6,因而把它的价值的1/6转给每天的产品,同时还赋予每天的产品以部分新增价值”?

   原文链接:《资本论》中的一个低级错误(黄佶)_黄佶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1a2c400101bcxm.html


这段文字分明是你这个传播学教授黄佶写的,这时又说是我写的,足以说明我说你无耻没有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15 12:08:57
hj58 发表于 2016-5-15 11:47
“这在经验上的确如此,但在本质也是这样吗?为什么不能是……”
   我哪里没有说明来源,你说说你的这段话从哪里复制来的?

下面文字是你写的吧:

“平均每个工作日丧失它的使用价值的1/6,因而把它的价值的1/6转给每天的产品。”这在经验上的确如此,但在本质也是这样吗?

  为什么不能是“平均每个工作日丧失它的使用价值的1/6,因而把它的价值的1/6转给每天的产品,同时还赋予每天的产品以部分新增价值”?

原文链接:《资本论》中的一个低级错误(黄佶)_黄佶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1a2c400101bcxm.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15 12:11:19
hj58 发表于 2016-5-15 11:47
“这在经验上的确如此,但在本质也是这样吗?为什么不能是……”
“平均每个工作日丧失它的使用价值的1/6,因而把它的价值的1/6转给每天的产品。”这在经验上的确如此,但在本质也是这样吗?
  为什么不能是“平均每个工作日丧失它的使用价值的1/6,因而把它的价值的1/6转给每天的产品,同时还赋予每天的产品以部分新增价值”?

原文链接:《资本论》中的一个低级错误(黄佶)_黄佶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1a2c400101bcxm.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15 12:13:28
hj58 发表于 2016-5-15 11:47
“这在经验上的确如此,但在本质也是这样吗?为什么不能是……”
上面你引用的话,都来自于你的杰作《资本异论》


原文链接:《资本论》中的一个低级错误(黄佶)_黄佶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1a2c400101bcxm.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15 12:15:10
hj58 发表于 2016-5-15 11:47
“这在经验上的确如此,但在本质也是这样吗?为什么不能是……”
你说的我的话来自于你的杰作《资本异论》

原文链接:《资本论》中的一个低级错误(黄佶)_黄佶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1a2c400101bcxm.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15 12:16:20
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15 12:16:30
hj58 发表于 2016-5-15 11:47
“这在经验上的确如此,但在本质也是这样吗?为什么不能是……”
    你复制了文字为什么不指出注释来源?现在你反过来在这里指责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15 12:17:31
hj58 发表于 2016-5-15 11:47
“这在经验上的确如此,但在本质也是这样吗?为什么不能是……”
你以为你引用的话我不知道来源,它来源你的《资本异论》

原文链接:《资本论》中的一个低级错误(黄佶)_黄佶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1a2c400101bcxm.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15 12:19:46
zhuxiang 发表于 2016-5-15 12:16
你复制了文字为什么不指出注释来源?现在你反过来在这里指责我
哦,现在承认是你写的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15 12:22:30
hj58 发表于 2016-5-15 12:19
哦,现在承认是你写的了?
   这些文字来自你的《资本异论》。上面有它的来源。

   好一个转播学教授,你自己说的话自己不承担责任,反而诬陷是我写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15 14:50:56
zhuxiang 发表于 2016-5-15 12:22
这些文字来自你的《资本异论》。上面有它的来源。

   好一个转播学教授,你自己说的话自己不承担责 ...
“这在经验上的确如此,但在本质也是这样吗?为什么不能是……”


这些话在《资本异论》第几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15 15:48:17
hj58 发表于 2016-5-15 14:50
“这在经验上的确如此,但在本质也是这样吗?为什么不能是……”
这要问你自己,你自己写的文章,还要我说出第几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15 16:34:22
为发动机器而燃烧的煤消失得无影无踪,为润滑轮轴而上的油等等也是这样。染料和其他辅助材料消失了,但是又在产品的属性中表现出来。原料形成产品的实体,但是改变了自己的形式。可见,原料和辅助材料丧失了它们作为使用价值进入劳动过程时所具有的独立形态。真正的劳动资料却不是这样。工具、机器、厂房、容器等等,只有保持原来的形态,并且明天以同昨天一样的形式进入劳动过程,才能在劳动过程中发挥作用。它们在生前,在劳动过程中,与产品相对保持着独立的形态,它们在死后也是这样。机器、工具、厂房等等的尸骸同在它们帮助下形成的产品仍旧是分开的。如果我们考察某个这类的劳动资料从进入工作场所那天起到被扔进废品库那天止发挥作用的整个时期,就会看到,在这个时期中,它的使用价值已经完全被劳动消耗了,因此它的交换价值也完全转移到产品上去了。例如,一台纺纱机的寿命为10年,在10年的劳动过程中,它的全部价值就转移到10年的产品上去。因此,一种劳动资料的生存期,包括若干不断重新用它来反复进行的劳
229
动过程。在这方面,劳动资料同人的情况一样。每人每天都死掉生命的24小时。但无论从谁身上都不能确切地看出,他已经死掉了生命的多少天。然而,这并不妨碍人寿保险公司从人的平均寿命中得出非常准确、非常有利(这重要得多)的结论。
======================
这是科学语言还是艺术语言,请大家鉴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15 17:20:51
真理越辩越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15 22:36:51
zhuxiang 发表于 2016-5-15 15:48
这要问你自己,你自己写的文章,还要我说出第几章?
是你在 71 楼写的,怎么变成我写的了?你气糊涂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15 22:55:04
fujo11 发表于 2016-5-15 16:34
为发动机器而燃烧的煤消失得无影无踪,为润滑轮轴而上的油等等也是这样。染料和其他辅助材料消失了,但是又 ...
看了《资本论》就能发现,马克思总是在无关紧要的地方翻来覆去、连篇累牍重复同样的意思。

但是到了关键地方,就语焉不详,一笔带过了。

今天的马经捍卫者都得其真传,也会打马虎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15 23:29:5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16 03:45:26
hj58 发表于 2016-5-15 22:55
看了《资本论》就能发现,马克思总是在无关紧要的地方翻来覆去、连篇累牍重复同样的意思。

但是到了关 ...
     我什么时候说过我是马经的捍卫者,只有你这个《资本异论》的作者黄佶才以马克思捍卫者的领袖自居,指导马经捍卫者如何捍卫马经。在36楼、39楼、40楼你在指导马经捍卫者如何“捍卫”马经“。但是非常遗憾,我不是你期望的马经捍卫者,我没有接受你这个马经捍卫者的领袖的指导。
     现在我要问你,你到底是马经的捍卫者,还是马经的攻击者?你怎么一时是马经捍卫者的领袖,指导马经捍卫者,一时又攻击马经呢?

    你能不能向大家解释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16 04:08:12
hj58 发表于 2016-5-15 22:36
是你在 71 楼写的,怎么变成我写的了?你气糊涂了?
    我气糊涂了???

     无耻的人的确令人气愤,他们发表的谬论自己不承认,反而诬陷是别人写的。

     但是黄佶的无耻,却不会令我感到气愤。因为我就知道你是一个无耻的人,我早就发表了《真是佩服黄佶的无耻》、所以你的诬陷并不令我感到意外,这是我预料之中的事情。而预料之中的事情又怎么让我感到气愤呢?

  不好意思,我没有按照你的期望,对你的无耻感到气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17 03:23:28
hj58 发表于 2016-5-14 17:45
那你用省略号再多代表一些内容好了,例如:
生产资料的使用价值的消灭而丧失的价值 = 生产资料转给产品的价值+ 日常损耗。
是这个意思吗?日常损耗就是没有劳动行为时生产资料的损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