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植保无人机行业发展动因
(一)植保无人机在国外有成功的案例。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植保无人机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表示,与中国农业耕地状况相似的日本无人机(雅马哈)喷洒农药已经将近30年,2012年,日本大概有3000多架无人植保飞机在日本农田上空作业,其中有60%的水稻田采用无人机飞防来完成防治的,近40%的农田植保防治是用无人机来完成的。在中国,有人机防治和无人机防治加起来的占有率有人估计不到2%,而无人机的植保市场规模难以估计,我国大田作物约15亿亩,按平均每亩施药三次计算,共需45亿亩次施药作业,有人估计是600亿,有人估计高达900亿,总之这块蛋糕很大。所以,中国的植保无人机市场,只要生态系统完善起来,一样可以达到较高的占有率。
(二)规模化种植对高效率的要求及农业自动化衍生了对植保无人机的需求。
在美国,一个农民可以养活125个人,在中国,一个农民却只能养活16个人,为什么?因为而核心技术没有掌握,农村土地的流转和集约化管理没有做起来。如果有一款可以适应各种天气条件自然飞行的农用无人机,每天可以作业300多亩的田地,将会极大地推动农业种植规模化和自动化的进程。随着规模化种植的加快,统防统治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无人机的高效率和规模化操作为做无人机的企业和购买无人机的服务组织或农户提供了盈利的可能性,只有盈利,一个行业才能市场化,才能发展下去。
(三)人工打药正成为种地的一种负担,成本高、效率低,而且防治效果并不理想。
在农村劳动力缺失的今日,很多的打药队成员多是留守在农村的中老年人,况且并非为自家耕地作业,喷洒质量并不高,重喷和漏喷现象比较普遍,而且长期背机打农药对身体的潜在危害也很大。无人机喷洒农药,技术相对成熟及操作稳定后,喷洒效果会高于人工喷洒,喷洒均匀,雾化好,而且直升机的螺旋桨产生的风力可以掀开植物,让农药喷到植物根部;断点续喷,漏喷重喷小;加之对作物伤害小,综合防治效果好。最重要的是实现了人机分离,农药在喷洒过程中几乎对人没有危害,提高了农药喷洒的安全性。
(四)从农业现代化机械化的角度来说,从耕到种到收都实现了机械化操作,唯有植保没有实现机械化操作。
因为植保对机械化要求很高,它处在作物的生长阶段,是不可毁坏性的。人工防治作业存在难题,如水稻田有水,穿胶鞋进去很笨重,光脚进去防治有有划破脚的危险,而对于玉米等高杆作物来说,人工打药会造成作物枝叶受损等。此外地走式植保机械作业时存在毁苗率过高的问题,我们偶尔会看到一些国外用载人大飞机喷撒农药的,但是大飞机喷洒缺点很多,虽然还在撒但是普及率最高也就是30%,国内大部分地区不具备条件,施药的效果也不理想。那么无人机的适应性就比较强,通过空中作业,不受山地、水田等地形因素,垄作、平作等种植方式,高秆、矮秆、林果以及作物生长周期的限制,有效解决作业难问题。
(五)人工喷洒没有行业标准是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的重要原因,无人机植保可以使行业走向标准化和规范化。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植保无人机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表示,我国农药的有效利用率约为30%,另有60%-70%的农药流失到土壤、水源或漂移到环境中,也就是说大部门的农药不仅没有起到防控作用,反而污染了环境。人工喷洒的整个用药量是偏高的,并没有标准的规定一亩地的用药量在多大范围内,农药的质量和数量都无法监控。所以果蔬种植者通常是这样的两种情况:自己吃的一块地,对市场销售的另外一块地。这非常可怕的,直接导致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瓶颈。那么一旦无人机市场成熟起来,就会出现行业标准,可以规定一亩地要用多少的药剂,植保无人机采用的GPS测速,用速度控制喷头农药喷量和开关,实现农药自动定量精准控制喷洒;此外,喷雾装备的药剂物化质量直接影响农药在作物上的沉积分布,无人机在实现科学施药方式的同时,根据雾化原理,掌握喷嘴与靶标物体的距离,保证农药有效利用,这样就可以按照行业或国家的施药标准规范作业了。
(六)植保无人机属于农机系列,农业智能化装备迎来了国家政策的支持。
2014年、2015年“中央基于以上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农用航空建设”,为航空植保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几个方面因素,植保无人机的发展迎来利好,成为一种市场刚性需求。B从无到有,植保无人机迎难而上一边是不断升温与发展的市场,一边是质疑与问题的回馈,植保无人机从无到有,从最早的一家企业到目前近百家企业,植保无人机产业迎难而上,直面问题,力求更大的发展。
二、植保无人机市场发展形势
(一)、民用无人机最大市场,农业植保市场规模超百亿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植保无人机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表示,日本植保无人机已经使用20多年,目前每年更新量约为3000架。我们按照中日年农药使用量进行测算,中国如果达到日本目前植保无人机的普及率和使用频次,年更新量约为30,000架,植保无人机价格按50万元/架测算,年市场规模可达150亿元。
(二)、“植保无人机”将打开未来近千亿植保市场
植保无人机,就是用于农业植保药剂喷洒作业的无人驾驶飞机,该型无人飞机有飞行平台(固定翼、单旋翼、多旋翼)、GPS飞控、喷洒机构三部分组成,通过地面遥控或GPS飞控,来实现喷洒作业,可以喷洒药剂、种子、粉剂、叶面肥等。
一种遥控式农业喷洒小飞机,机体型娇小而功能强大。目前植保无人机分为电动无人机和油动无人机两种。电动机一般可负载5-10公斤农药,油动机一般可负载10-20公斤农药。在低空喷洒农药,每分钟可完成一亩地的作业。其喷洒效率是传统人工的30倍。植保无人机采用智能操控,操作手通过地面遥控器及GPS定位对其实施控制,其旋翼产生的向下气流有助于增加雾流对作物的穿透性,防治效果好,同时远距离操控施药大大提高了农药喷洒的安全性。还能通过搭载视频器件,对农业病虫害等进行实时监控。无人驾驶小型直升机具有作业高度低,飘移少,可空中悬停,无需专用起降机场,旋翼产生的向下气流有助于增加雾流对作物的穿透性,防治效果高,远距离遥控操作,喷洒作业人员避免了暴露于农药的危险,提高了喷洒作业安全性等诸多优点。另外,植保无人机喷洒技术采用喷雾喷洒方式至少可以节约50%的农药使用量,节约90%的用水量,这将很大程度的降低资源成本。不过,当前的植保无人机还有很多的市场问题(前文已有提及),如果买家要真正应用于田间植保,就应该实地考察飞防作业,并从飞机的技术层面及售后体系多一些了解后,再决定购买。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植保无人机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表示,在购买植保无人机或建立飞防社会化组织时,你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第一,是要选油动无人机还是电动无人机,主要是考虑飞机的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一定要买到能下地干活的飞机而不是表演的飞机;
第二,考虑购买价格,计算一下你的计划作业面积,确保你在便捷的时候可以盈利,价格高或低都不是问题,问题是性价比高,你可以利用它赚钱;
第三,了解厂家无人机的喷洒装置和喷雾系统,找到适应无人机喷洒系统的专用药剂或助剂;
第四,飞控系统,是自主研发还是用其它品牌来匹配,差别是很大的。了解无人机厂家的飞控系统和培训体系,确保你在培训后能够熟练的操作,亦或者有资金能够找到专业的操控手为你操控飞机,以防购买了飞机成为摆设;
第五,对于油动机来说,要了解发动机转速,既然是耗材,发动机的转速是多少,一般的是9000多转/分,极少数厂家能做到8000多转/分,发动机转速少了,寿命也会相应成倍提高;电动无人机则要考虑电池的成本和电池的充电频次等;
第六,看看无人机厂家有没有健全的售后指导服务与维修体系,这是至关重要的。
第七,大厂家品牌。大厂家的产品不一定是最好,但是品牌积累,综合实力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条件。没有几年的技术积累,几万次的失败尝试,就想挤在风口中飞一把的企业也多如牛毛,不是只要价格便宜,能干活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