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2726 1
2009-05-24
     我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打算跨专业考金融学研究生,目前令我有点头疼的是《货币银行学》,希望各位有经验的大师多多指教,现在正在看的有黄达的《金融学》和米什金的《货币金融学》,但是总觉得学起来好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11-12 16:01:17

一、以点带面法

这门课程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有: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金融调控等等,这些知识点在全教材中起统领全局的作用,各章各节均围绕它们而展开。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抓住某一知识点,以步步深入的方法,搞清此主题的方方面面。

例如:关于货币这一知识点,主要涉及内容列示如下:

1.png

这样层层分解,以一个知识点——货币带动了一个面,将上面内容逐一深入学习了解,对整个课程的理解会深刻的多。事实上,点与面的结合是有一定线索可循的,本课程关于货币这一经济范畴就是沿用了“理论——政策——问题”这一线索来阐述的。       二、比较分析法  这门课程涉及到大量的名词、概念,其中许多是存在对应关系的。例如: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基准利率与差别利率,现货交易与期货交易,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国际收支与国际储备,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等等。将这些概念对比起来学习,一方面比较容易记牢,另一方面在分别掌握含义的同时,还能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一举两得。

这种对比的方法同样还可以运用到大章节的学习中。第八章第二节《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与经营管理》与第十六章《中央银行》分别谈及到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可列表进行对比。

2.png

这样一列表对比,主要内容一目了然,相关知识不会混淆。  

三、普遍联系法

这门课程里每章都有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因素等,它们表面上没有太多的直接联系,但我们在学习时仍可运用普遍联系的方法。例如:关于各经济范畴对经济发展产生何种影响的问题,第四章的信用,第六章的利息与利息率,第十七、十八、十九章的货币供求与均衡,第二十二章的金融与经济发展等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种种影响,把它们联系起来看,对课程内涵的理解会全面、深刻的多。又如我们说的几个本课程主要知识点,它们是相互独立的,但也存在着逻辑联系,像货币与信用的关系,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的关系等等都是需要认真理解掌握的问题。  

    要想学好学透一门专业课,细致严谨的点滴积累是必不可少的,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则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