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不许合著的原因可能主要是因为怕借关系从他人那里搭着发文章
关键问题是现在腐败成风,大家都没有了基本的学术道德,
学术研究变成了猫捉老鼠
如果不深刻的改革,这些限制只会越弄越畸形
去上财经济学院吧,听说老田在那里搞出了一个激励机制,一篇经济研究文章可以比十篇核心期刊、五部专著的打分都高。
学生掺了
在这说说 就能起到监督的 作用 ???
楼主可能是河南人,评职称这种现象全国都一样,加上河南,好像对河南这个省不太满意,其实根河南又有什么关系呢?
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使我们每一人应具有的美德
人有病,天知否?知!你自己求医去。天有病,人知否?知!但没办法。天人和一,天人两分。
我认为,只要能够胜任教书工作,任职到一定年限,就应该给予副教授职称。只有不到年限者,才要求论文。毕竟副教授太滥了,不值什么钱,而安心教书的人太少了。高校的人除了整天忙拉关系搞课题,就是制造学术垃圾,而把自己的本职工作作为业余了。误人子弟,罪莫大焉!!!
就老田的标准,科斯在他那儿估计连个讲师也混不上;同样,老田在科斯那儿,也不够讲师的水平。但在上财,老田是院长+教授。
我告诉大家一个经验性评价办法: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再外行就看报纸+杂志,再再外行看领导评价。
管它独著还是合著,只认第一作者,江苏是这样的,且必须要核心
举个例子:田国强,许兴亚,还有武汉大学的那位法学政治局教授(剽窃教授)。
1,作为学者,这些哥们,几乎没有值得一提的成果。
2,但知道这些哥们的还不少,为啥呢,这些哥们大都混了个院长,到处讲一些莫名其妙+拍马屁的话,混了个脸熟。
3,这些人大多数控制了些杂志,然后互相发文章。比如说,田在《经济研究》发了篇学生看了不知所云的东西,据说是成为“经济学家”的“九阴真经”。我看了觉得狗屁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