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4860 6
2009-05-24

刚接触微观经济学打效用论部分,有个问题不是很明白,越看越迷惑:

在高书第四版93页有个关于边际替代率的问题,关于MRS=P1/P2问题的分析

1。如果MRS=-dx2/dx1=1/0.5>1/1=P1/P2,书上说,从不等式右边看,在市场上,消费者减少一单位的商品2的购买,就可以增加一单位的商品1的购买;而从不等式左边看,消    费者的偏好认为,在减少一单位的商品2时,只需要增加0.5单位的商品1,就可以维持原有打满足程度。所以理性的消费者会不断减少商品2的购买而去增加商品1的购买。

2。但看书时发现一个问题,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从不等式右边来看,在市场上,消费者增加一单位商品2的购买,就必须减少一单位商品1的购买;而从不等式左边来看,消费者的偏好认为,在增加一单位商品2的购买时,只需要减少0.5单位的商品1,就可以维持原有的满足程度。所以理性的消费者会不断增加商品2的购买而去减少商品1的购买。

从以上两种分析来看,有啥错误???烦请高手指教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5-25 06:25:00

2,从你的分析看,应该说从右边看,在市场上,消费者增加一个商品1的购买,和减少一个单位的商品2的购买是一样的。

从左边看,增加0.5个商品1增加的效用和减少1个商品2增加的效用是相等的,而前者花0.5元钱就可以啦,而后者要花1元钱,但是效用是相等的,如果购买商品1,就可以节省0.5元,因此要多购买商品1,减少商品2的购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5 11:59:00

在消费者心理上,一个商品1可以换两个商品2,所以1比2要在心里上贵重一些,而市场却是一比一兑换,所以消费者会增加认为贵重商品的消费,增加1的消费。由于边际效用递减,因此,右边会逐渐减少,直到等于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5 22:40:00

因为P1/P2=(I/P2)/(I/P1),即在市场上,用价格衡量,一单位商品1可以换得的商品2的数量。所以,1/1=P1/P2是指,在市场上,一单位商品1可以换得1单位商品2;
-dx2/dx1是指,从消费者的偏好上看,为保持效用水平不变,一单位商品1可以替代的商品2的数量。-dx2/dx1=1/0.5是指,在消费者看来,0.5单位商品1可以替代1单位商品2,即1单位商品1可以替代2单位商品2,从而保持效用水平不变。

胡跃峰认为,从不等式右边来看,在市场上,消费者增加一单位商品2的购买,就必须减少一单位商品1的购买(没错);而从不等式左边来看,消费者的偏好认为,在增加一单位商品2的购买时,只需要减少0.5单位的商品1,就可以维持原有的满足程度(也没错,但是……)。所以理性的消费者会不断增加商品2的购买而去减少商品1的购买(结论错误,因为没有分析完)。

此时,消费者在市场上恰恰是减少了1单位商品1,而不是0.5单位!如果是减少了0.5单位商品1,增加1单位商品2,正好保持效用水平不变。减少1单位商品1,需要增加2单位的商品2,才能维持原有的满足程度!而事实上,市场上只增加了1单位的商品2,尚缺少1单位商品2去维持效用水平不变!于是,用减少1单位商品1去增加1单位商品2的做法使效用水平下降了。因此,理性的消费者决不会减少商品1增加商品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5 23:13:00

首先非常谢谢你了啊!!

但是我的分析是以增加一单位的商品2为前提来换回0.5单位的商品的减少。也就是说,增加一单位的商品2是因,减少0.5单位的商品1是果。

你的分析最后也是回到以减少0.5单位的商品1为前提。也就是说,你的分析,减少0.5单位的商品1是因,增加一单位的商品2是果。

如果按你说的,而事实上,市场上只增加了1单位的商品2,尚缺少1单位商品2去维持效用水平不变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thread-462164-1-1.html&replyID=129519&skin=1,那么从我的分析出发,那么市场上就应该有足够的商品去供我减少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5 23:26:00

LZ说,但是我的分析是以增加一单位的商品2为前提来换回0.5单位的商品的减少。也就是说,增加一单位的商品2是因,减少0.5单位的商品1是果。
——在市场上的确如此。但在消费者篇好角度又当如何呢?正如我分析的那样,这样做的结果是消费者效用水平的降低(降低了1个单位的商品2所应带来的效用水平)。消费者调整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用水平,谁会去主动减少效用水平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