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产业经济学
1807 3
2016-05-22
       沈阳机床厂的"i5"研发之路是在一系列的痛苦和阵痛中走出来的。"i5"的研发始末首先是经历了观念上的碰撞和洗礼。最关键的是沈阳机床人在“国际合作”中真正感悟了自己的生存之路该怎么走:从一开始,沈阳机床上海团队就把数控系统的研发方向限定为只适配于沈机的机床,即非广谱的数控系统。这是一个后进入者的现实选择。外国数控系统巨头提供的数控系统是针对所有的机床企业,即广谱系统沈阳机床上海团队知道自己在短期内在广谱系统上拼不过那些巨头,利用被广谱系统牺牲掉的专用效率的市场缝隙,专攻用户最关心的速度、效率、精度。这就是沈阳机床人撇开大路专攻两厢的正确选择——不在主阵地上跟你较量,而在侧翼打个灵魂出窍。
       沈阳机床人充分理解了自己的比较优势和内生能力所在——发挥自己的优势,走专业化市场道路。风险和机遇同在,“两军相逢勇者胜”。沈阳机床的决策者的英明在于:看准了道路就绝不迟疑的走下去,直至胜利。
       按照经济学原理, 条条大路通罗马”。就看你怎样选择正确的道路。这是一个极好的案例,是一个值得经济学界和企业家们认真研读的成功例子。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分三部分发表在本论坛产业经济学板块,欢迎收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5-23 01:02:26
沈机   装备制造行业里走出自己的创新道路 --  大国重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23 09:52:17
dcmc 发表于 2016-5-23 01:02
沈机   装备制造行业里走出自己的创新道路 --  大国重器
      和瑞士乌斯特技术公司一样,作为规模实力不强的中小企业,在一个极其专业的领域做强做大称霸世界。无疑是一条“撇开大路专攻两厢”的成功战略。沈阳机床i5之路对于“中国制造“快速进入工业4.0具有极好的实践意义。
      亨利·福特对大规模汽车生产的追求就是创新的经典案例。在2011年题为Eureka的演讲中,哈罗德·埃文斯讲到:“许多美国人都以为是福特发明了汽车,其实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在美国,乃至他本人的家乡,都有很多人走在福特的前面。福特说,我什么都没有发明,我只是把其他人的发明组合起来而已。但福特其实做出了非常令人震惊的新发明,这不是说他创造了自动化生产线,是奥利佛·埃文斯在795年设计的生产线的加工效率提高了5倍,他真正的天才及创意在于: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一辆汽车的平等主义思想。”(《大繁荣》,中信出版社,2013.9)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29 13:30:04
dcmc 发表于 2016-5-23 01:02
沈机   装备制造行业里走出自己的创新道路 --  大国重器
所以这个“”创新“”的定义和概念要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广义的看问题。对于“中国制造”,从自己的实际需求和可能出发,“撇开大路专攻两厢”应当是基本的战略决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