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5年6月27日揭幕的美国朝鲜战争纪念碑上,刻写着这样一句简短的文字:我们的国家以他的儿女为荣,他们响应召/唤,去保卫一个他们从未见过的国家,去保卫他们素不相识的人民。
这句话用了两个“保卫”。而且,这与中国的参战理由是相同的。在有着信息自由化的美国,政府会有可能对于这样一场战争,向他们的士兵和家属隐瞒重大历史情景吗?而且,还能够保持整整半个世纪的自信,坚信这样一个远征是正义的?那末,是谁隐瞒了实情?
在主体碑文刻写的是:自由不是无代价的
碑墙上刻着54,246个阵亡将士的名字。
作为对这个主题的诠释,石碑上还刻载着联合国军的伤亡记载,
阵亡:美军54246人,联合国军628833人
失踪:美军8177人,联合国军470267人
被俘:美军7140人,联合国军92970人
受伤:美军103284人,联合国军106,4453人(无耻透顶了,这个数字只能这样表达了)
在这些数字里,我们也发现了自己对历史事实的无知。我们一向以为,在朝鲜战场上,美军只是打着联合国的旗号,战场上都是美国佬。而从以上数字来看,美军在联合国军中的比例远远低于我们当初的想象。
于是我们想知道,当年志愿军的敌人究竟都是些什么国家?
在最后一块碑文上,写有当时所有参加朝鲜战争的国家和提供医疗支持的国家名单:希腊、法国、埃塞俄比亚、丹麦、哥伦比亚、加拿大、英国、泰国、瑞士、南非、南朝鲜、菲律宾、挪威、荷兰、新西兰、卢森堡、印度、意大利、澳大利亚、比利时。
我们还想要知道,当时朝鲜战争最基本的时间表和历史资料。这不难,互联网上的资料中就有。
在二战刚刚结束五年,人们享受和平还很短暂的时候,1949年7月,按金日成的要求,第四野战军中的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朝鲜族和朝鲜籍官兵为主的部队,以师为单位转交给朝鲜,构成朝鲜人民军步兵主力。他们是:146师改称朝鲜人民军第5师;166师改称为第6师;156师改称为第7师。
自1950年1月开始,金日成北方政府与苏联领导人密切协商,并使斯大林“同意朝鲜领导人对局势的分析和准备以军事方式实现国家统一的设想”。
5月13日,金日成按照斯大林的要求,亲自到北京就战争一事来征求毛泽东的意见。在毛泽东托周恩来通过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向斯大林了解其真实意图时,斯大林也明白无误地告诉毛泽东:尽管他已同意了朝鲜人关于实现统一的建议,但是,“这个问题最终必须由中国和朝鲜同志共同解决,如果中国同志不同意,则应重新讨论解决这个问题。”
6月25日,北朝鲜突然打破划分南北朝鲜的三八线,进攻南朝鲜。
6月2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八十四号决议,派出联合国军解救南朝鲜,其中包括作为主力的美国军队。
7月7日,中央军委会议上,正式决定了组建东北边防军,及参战时将使用“志愿军”的名称。
7月13日,中国成立东北边防军,紧急抽调4个军及炮兵部队,积极备战。
8月初,北朝鲜的进攻推近到釜山对马海峡沿岸一带,就剩下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地方。
9月15日,美军银川登陆。
9月28日至10月1日,金日成向苏联请求给予直接军事援助,斯大林转告金日成:苏联不能参战,只能设法组织志愿部队,而这也必须直接与中国同志去商量。
10月3日,金日成的特使到北京向毛泽东转达朝鲜方面的书面求援请求,希望中国方面能派五六个师出兵朝鲜救援。
10月4日,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彭德怀奉命抵北京商讨朝鲜问题。
10月7日,美军大举越过北纬三八线,向平壤推进。
10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最终决定介入朝鲜战争。
10月11日,8日起程的周恩来和翻译师哲与在苏联休养的林彪同与斯大林讨论了朝鲜问题。双方就该问题达成协议,两国同意不出兵,并准备让金日成到东北组建流亡政府。
10月19日,志愿军第42军率先从辑安(今集安县)渡鸭绿江入朝。
10月25日,志愿军第40军第118师在北镇对联合国军发起突袭,战争正式开始。
1953年7月27日,板门店停战签字,维持三八线。
然而,国人一向被告知:“中国人民必须打这场战争,不打就会亡国”,而且,还津津乐道于美国高级将领自己的那句话:我们在错误的地方,错误的时间,同错误的敌人打一场错误的战争。
现在才知道,当时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五星上将,奥马尔-布莱德雷,确是说过类似的话,但是,他的原话确是:“假如按照麦克阿瑟的战略计划,把在朝鲜的战争延伸到轰炸中国满洲和封锁中国海岸,那将会是在错误的时间与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这段话,同我们原来理解的意思,实在是差得太远了。
一提起“抗美援朝”,很多国人会怀着朝圣般的心情夸耀对美国军队的“胜利”,夸耀“新中国”是如何从那场战争开始,走向了繁荣富强。那场战争,对他们而言已经变成了一个神话,风云激荡,惊心动魄,众志成城,视死如归等等中文里的感性表达,都令他们热血沸腾,激动不已,我们曾经和美国人打了一仗!
打一仗本身不是目的,是否通过战争取得了积极性的结果,确是更重要。很显然,对于美国人而言,跟中国的农民军队打了一仗也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如果你问问美国军队畏惧了吗?当然没有。事实上,如果今天中美之间再次交战的话,结局可能对美国军队更有利,这一点,从近年来的局部战争中,美军所显示的优越实力就可以看到。
由于这场战争,中国因为苏联的援助而背上了巨额债务,到50年代末仍未还清。这对于一个经济基础薄弱的国家来说,其恶劣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同时,这场战争,还直接导致中国在战争以后的几十年里的荒谬和闭关锁国状态的形成,几十年光阴白白浪费了。
如果一个国家所谓的“国家利益”,需要建立在被他视为草莽的人民的痛苦之上,那么这种“利益”毫无疑问就显得十分的可悲和肮脏!
对所谓“朝鲜战争”这种大错导致的悲剧过去50年后还执迷不悟,这就不是不聪明的问题了,而是不可救药了。不惜让国人蒙受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而拼尽全力去支持金日成进行一场名为“统一”的,结果却是失败了的战争。中国今天的经济噩梦,就可以追究到参加朝鲜战争的结果。
当追问至这场战争的起因时,我要问:发动战争的一方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目标没有达到,怎么能说自己是胜利者呢?当然,朝鲜统一,确实符合北韩身后的苏中两国的心愿。但是,世上存在只要一厢情愿就能成的事吗?为了达到“统一”目的的战争行动,而错误的估计了对手可能的反应,那错误的就是行动的初始目的了。
我所要表述的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斯大林他们估计到了:美国可能有决心维护三八线的南北分治格局,而且并没有告诉中国。而毛一意孤行的错误判断,确低估了美国人的决心,就像萨达姆曾经两次都低估了美国人的决心一样。
至此,一切都没有什么需要再争辩的了。事实清楚了。战争之前,是和平的,南北朝鲜都没有能力改变(雅尔塔协定所划分的)他们的分治边界---三八线。战争之后,恢复了和平,维持了同一条三八线。
三年时间,改变的是,上百万生命的丧失、几百万人致残、无数的家庭被毁坏。那么,三年之后还给当事国带来了那些不利和有利的影响了?有过公开而完整的评估吗?
朝鲜战争到底是怎样爆发的?中国究竟为什么非要出兵不可?几十年来这始终是一个困扰着各国学者,甚至困扰着当政者的一个极大的谜团。包括主要当事国中国和苏联当年的大多数领导人,多半也是不甚了了。(参见1960年6月22日[赫鲁晓夫与中国党代表团谈话纪录])
而且,自南北朝鲜分治时起,不论是和平还是武力统一朝鲜,都是一厢情愿的。因为,在朝鲜人民面前有两个水火不容的政府存在,他们的意见无法统一;同时,在他们的背后,至少还有中、日、俄、美四个大国,都一直没有间断过,围绕各自利益和意志的间接和直接的影响和插手动作,而且,这四个大国的意见,也是无法统一的。
由于还有很多历史资料迟迟不得公开,说白了就像在隔着迷雾看风景、不知情和分辨不清的情况下,我们只能按照有限的历史线索,给出一些符合逻辑的解读。但是,一些人对待这类问题竟然来个意识形态标签的张贴,来个道德的、正义的、伦理的胡乱抒发,这都不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善于逻辑思维、具备科学理性、有自知之明的、成年人的意见表达方式。面对国人的这一主流思想方式的现状,真有了那种哑口无言的感觉。
回顾那段历史及其结果,我不认为:朝鲜场战争的获利者是毛,而最大赢家只有斯大林一个。毛没拿到任何便宜,最亏的是中国政府和全体国民,朝鲜的国土虽遭严重破坏,但他没有战争债务。朝鲜战争期间苏联予以中国大量军事援助,但是并非免费,这场战争的债务,都由中国国民一方承担了,中国共欠苏联债务数十亿美金。战后苏联不断追讨,中国以物资和金钱分批偿还,一直到1965年才还清债务。后来再加上“大跃进”的催化,国人便跌入了困苦的深渊了,为此,毛就失去的权力,由此也就为之后的“反右”和“文革”的发生埋下了伏笔。也为后来的投靠强权的所谓“改革开放”制造了充分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