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8359 2
2016-05-23

楼主所在的学校今年所有博士论文全部拿到“论文送审平台”进行盲评。今天刚返回结果,跟大家分享几点体会。

第一,周期进度。我所在的专业这一次六人送审,两个人两周左右返回结果,其他五个历时一个月才有意见返回,这五人中有三个只收回两份意见。周末答辩在即,怎么办?学校BBS已经讨论得热火朝天。没办法,研究生院研究决定只要回来两份同意答辩意见就可以参加正式答辩。至于正式答辩后却发现姗姗迟来那一份是不同意答辩时如何处理,暂时没有明确。答辩高峰期间怎么保证盲评专家快速(当然还要保质)评阅是个问题。

第二,专业意见。楼主的反馈意见相对比较集中,三个良好(两个85、一个75),不算太好,好在可以走下面的正式答辩程序了。一位同门是两个优、一个良,夸张的是另一位同门优秀、良好、及格各一个,意见悬殊。楼主的三份意见:(1)在学术评语部分:第一份复制粘贴了论文的摘要部分,提出结论有待实践检测,第二份、第三份没有罗列论文观点,提了几点溢美之词。(2)在改进意见里,有一份提的不足和改进意见总共62个字,居然有两个错别字。其他两份提的意见大体相同,都是论文的法学味不够(楼主是法学专业),这一点在预答辩的时候几位导师也已经提到了,虚心接受。法学味不足怎么改?估计也没法改了,只能影响最后正式答辩时的总体得分。总体而言,网评意见(特别是对后续论文优化)的参考价值未必多大。

第三,总体感觉。楼主不太懂这个网评系统是如何具体操作的,比如学生向研究生院提交评议文件后,论文是如何发送给评议专家,专家又是如何返回意见、形成制式文件。估算一下,刨除论文提交、意见返回的时间,刨除专家忙自己事务的时间,可能真正用在评阅论文的时间不会超过三天。时间那么紧张,要看的论文那么多,论文又有十几万字的篇幅,研究的不一定是自己的专长,怎么办?负责任的可能也就是看看目录、摘要、前言,谈一个总体感受。不负责任的丢给博士生帮忙看看。这里倒不是摆姿态、指点评阅专家不负责任,而是感觉这个网评除了发挥“盲评”的功能,未必能整体提高博士论文的专家评阅水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5-24 09:12:53
新制度的初衷是好的,但仍需完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24 14:29:48
至少给一些想混毕业的人一些压力,这个政策有比没有好。中国现在的水博士太多了,如果取消博士论文双盲制度,那水分就更大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