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序
  第一章 镀金时代
  1. 赌场到华尔街
  2. 高盛实习
  3. 鲁西银行
  4. 宇宙的中心
  5. 杜邦公式
  6. 永不凋谢的花朵
  第二章 次贷危机
  7. 连环计
  8. 夏季风暴
  9. 危机似乎过去
  10. 十面埋伏
  11. 华尔街之踵
  12. 乱世枭雄
  第三章 金融海啸
  13. 小阳春
  14. 二美落难
  15. 沙地中的红线
  16. 潘朵拉的盒子
  17. 保尔森计划
  18.最黑暗的时刻
  第四章 峰回路转
  19. 曙光初现
  20. 圣经故事
  21. 善败者不乱
  22.新市场,新思维
  23.关系学
  24.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后记
他序 尊重常识
 杨宇翔
 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CEO
  这本《乱世华尔街》我读了三遍。
  第一遍是作为朋友。渔阳完成了初稿的2/3,向我征求意见。记得那天我打印出来,边吃晚饭边翻阅,想作为晚餐的“佐料”。结果一顿晚饭吃了5个小时,我那完全不懂金融行业的太太,历来对任何数字和理论不感兴趣,居然也陪着我津津有味地看完了。
  第二遍是作为一个证券从业人员。正值欧洲债务危机后,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大增,各种资讯、理论、观点和判断喧嚣尘上。我静下心来,仔细把书读了一遍,从中寻找一些方法论和视角,帮助自己从大量的数据和资讯中梳理出更清晰的脉络。
  第三遍是作为一家中国证券公司的CEO。在确定年度计划和预算等具体的问题时,必须对市场发展方向、长期战略制定、业务模型演变、盈利模式演进等问题有所思考。于是又把书翻出来读了一遍,帮助思考:我们在哪里?我们往何处去?我们怎么去?
  老实说,现在的我,已经很难看的进去5页纸以上的报告。而渔阳这本200多页的大厚书,还是打印稿,我能从头到尾读三遍,必有其过人之处!总结下来,魅力在于“尊重常识、尊重规律”。
  世界变化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中国资本市场20年走过了其他国家也许需要30年、50年、甚至100年走过的道路。速度和压力使我们不断向前,也使我们眼花缭乱。各路专家、学者、名流;各类媒体、舆论、宣传;各种专题、报告、研究,不断制造出一个又一个新话题、新观点。很多时候,我们忘记自己是谁,自己到底要什么,我们太多致力于追求“做正确的事”,却忽略了“如何正确地做事”。
以中国资本市场为例,我们已经有全球第二大市值规模的股票市场、全球领先的交易所系统,全球规模最大的零售交易者……但资本市场到底是什么?股本市场和债务市场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何为投资银行,投行的盈利模式有哪些?投资和交易有何不同?什么是价值投资?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差别何在?金融衍生品到底是什么?这些最基本的问题,也许有教科书式的答案,但问十个资深的从业人员,几乎可以肯定会有十种五花八门、甚至南辕北辙的见解。这并不是值得欣慰的多样性,这说明我们没有对最根本的问题形成清晰的理念和基本的价值观,所以我们很容易被各种似是而非的观点所打动,被眼花缭乱的信息所迷惑,被各种短期利益所引诱。忽略常识,轻视规律,是要付出沉痛代价的。其实,这也是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渔阳的书,以一个交易员一点一滴的成长经历为横轴,以金融危机的演进为纵轴,以如何“挣钱”为贯穿的线索,对被我们忽略的一些常识、被大多数人以似是而非的方式理解的一些规律,作出了澄清和梳理。由于作者严格数学训练形成的良好逻辑基础;由于长期生活在华尔街商业环境下形成的开放、独立的思维习惯;由于青少年时期成长在北京所形成的京城文化的幽默感,相信很多读者会和我有一样的感受:鼓起勇气捧起书,在笑容中看完书,在沉思中回味书。
  渔阳是我多年的朋友。十年前,我在纽约时,把钱花得精光,“强行”搬入了渔阳的公寓,“抵足而眠”了差不多半年。这期间我们每每彻夜长谈,忧国忧民,也经常看到他周末赶唐人街的“发财巴士”去大西洋城赌博“练手”。当时,我就惊诧于他对于数字、逻辑的敏感,以及基于对人性深刻洞察的交易天分,建议他做每天的交易日记和分析,积累下来,必有所成。十年过去了,他终于将多年的积累变成了一本好书,我们也都成为了各自想要成为的人,或者更准确地说,都想清楚了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从根本上讲,我们都要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诚如狄更斯在《双城纪》开头所说:“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每个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具体而微的痛苦和欢乐。我相信,渔阳、我、各位读者,都会继续努力,不负这个伟大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和使命。
自序
  2006年,世界金融市场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经过多年努力之后,我终于坐上了债券交易员的位置,一条金光闪闪的职业之路似乎正在我眼前展开……
  没想到,迎接我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金融乱世。 短短几年时间,市场经历了一个轮回,我也经历了一场宝贵的磨砺,大落大起,百战成钢,本书写的就是我这段华尔街经历。
  描写交易员(Trader)的中文书籍不多,大部分华尔街题材的作品都是关于投资银行家(Investment Banker)的,其实这两种工作差别很大。银行家们所从事的是股票上市和融资并购等业务,大致属于中介服务,而交易员们从事的是资本市场业务,需要动用银行资本。 近几十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交易业务已是投行利润最主要的来源,也屡屡成为危及银行生存的隐患。交易员的世界究竟是怎样的呢?
  如果把投资银行比作一艘航空母舰,那么交易员就是“飞行员”,直接肩负着夺取战果的使命。交易员是华尔街最具诱惑力的金领职业之一,与亿万资本、巨额利润、大笔奖金、金融危机等等刺激的字眼联系在一起。 交易员们到底是点石成金的英雄,还是制造金融海啸的黑手? 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读者了解这个颇具神秘色彩的职业,有志于金融业的青年也可以借鉴我的经历,更好地规划职业道路。
  我将以华尔街从“盛世末期”到金融海啸,再到浴火重生的大时代故事为背景,记述自己的华尔街见闻、金融海啸经历,以及对投行业务和金融市场的独特分析解读。 本书侧重微观视角,从操作层面直观地看问题,重在分析华尔街的商业逻辑和思维模式,力求以浅显的语言归纳一些金融市场的本质。 市场就像一个战场,横看成岭侧成峰,描写金融市场的书籍也各有不同角度,好比侦察卫星看到的战场是一番景象,指挥中心的参谋们眼中的战场又是另一番景象。而我将以第一线交易员的视角,带读者亲临真实的战场,体验子弹呼啸而过的紧张,在战斗机驾驶座舱中穿越华尔街。
  熟悉金融理论的读者或许会觉得书中某些观点颇有叛经离道之处,其实我也算科班出身,学过正统理论,然而诚如孟子所言∶“尽信书,不如无书”。 最大的风险往往藏身于理论的盲区之中,在市场中生存需要理论与实际经验相结合,我所写的就是一个“老兵油子”从经验教训中总结出的心得体会,虽然未必全对,但希望能对金融专业人士有所启迪。
  此外我还有一个奢望,愿这本书能帮助正在走出国门的中国投资者了解国际资本市场的运作方式。 近几年,阴谋论在国内颇为流行,似乎西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对付中国,似乎美国、高盛、罗斯希尔德家族,抑或某种其他的超自然力量已经布下天罗地网,我们未经交锋就已战败。 这些当然都是危言耸听,然而国际金融市场的确很像自然界中的丛林草原,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做不了狼,就只能做羊。 中国人必须也只能从实战中慢慢积累经验。 我也许只是华尔街狼群中不足道的一分子,但愿意把自己几年来追逐猎物、躲避危险的经验教训贡献出来,愿中国投资者能成为狼,让中国人用血汗创造的财富保值、升值。
  回首这些年的交易员经历,我很庆幸自己有机会见证了历史。 “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就让我们一起重温一个大时代的故事,同去华尔街江湖中走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