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地区投资机会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深度调研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中指出,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合作以及各国之间的合作得到明显的推动。每年亚太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大概有7000亿美元左右,而其中超过一半的资金需求都来自于东南亚地区。同时,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亚太地区的国际援助重点也都在东南亚国家。可见,东南亚确实存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需求。
  基于这些需求,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迎来了合作机遇。在越南,两国正在推进各领域合作全面发展,其中包括基础设施和金融与货币领域的合作。中国倡议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也是越南讨论的热点,越南领导人近期访华时也表示,越方正积极研究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中国和缅甸的基础设施合作涉及电力、交通等领域。中国和马来西亚在两国分别有两个政府间合作的工业园区,近期也得到快速发展。新加坡的学者也在探讨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下开放合作的可能性。
  在泰国,中泰之间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经贸投资方面的合作也在稳步推进。铁路合作是重点领域,也是在当地广受关注的合作领域之一。中泰铁路项目的总体规划、商务细节、项目实施的人财物各方面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中。就经济发展而言,中泰两国在市场开发成熟度、产业结构上有许多相近之处。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双方在基建、经贸、投资等领域的合作都有巨大的潜力,也有可持续的前景。
  “一带一路”倡议实际上是对各种已有合作机制的对接,尤其是在东盟“10+3”、以及RCEP自贸区机制中包含大量互联互通的项目,中国在这些项目中为东南亚国家提供了大量基础设施方面的帮助。中国可以说是东南亚国家唯一先进基础设施的来源国,中国也为东南亚国家提供了与世界基础设施发展前沿对接的机会。
  欧亚地区投资机会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深度调研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中指出,近年多来,欧亚地区依托“一带一路”建设,竣工了一批互联互通重点工程。以吉尔吉斯斯坦为例,2015年,由中国新疆特变电工修建的“达特卡——克明”500千伏南北输变电工程全线贯通;中国路桥公司承建的吉尔吉斯斯坦北南公路项目部分路段目前也已陆续竣工。
  欧亚地区有着自己独有的区域和国家发展战略,如欧亚经济联盟的一体化发展思路、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吉尔吉斯斯坦《2013-2017年稳定发展战略》等。“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地区和国家的发展战略有效对接,帮助欧亚地区融合了发展平台,推动了区域合作。
  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吉尔吉斯斯坦与中国的一系列“一带一路”互联互通重点工程陆续竣工,这些基础设施项目不仅推动吉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为吉与欧亚地区其他国家沟通与联系提供了条件。“一带一路”在欧亚地区的实质性进展有目共睹,发展前景广阔。
  中东地区投资机会
  作为中国“大周边”的组成部分,经济上,中东是中国最大的海外能源供应地,是“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安全上,中国打击“三股势力”离不开与中东国家相互合作;政治上,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具有全球性影响力的大国,必然在中东事务中拥有一席之地。
  2016年1月19日至23日,习近平应邀对沙特阿拉伯、埃及、伊朗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同三国领导人商定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对接各自发展战略,实现协同发展和联动增长。三国领导人则分别表示,全力支持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并愿成为“一带一路”通往非洲和欧洲的支点。
  三国在此访期间分别同中方签署了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谅解备忘录,中沙还签署了加强“网上丝绸之路”建设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沙、中埃、中伊分别签署14项、21项、17项合作文件。这些合作文件涵盖经贸、能源、金融、通信、航空航天、气候变化等诸多领域,上天入海,连东接西,大大拓展了务实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深度调研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中指出,随着国际油价下跌,中东石油出口国面临需求和市场安全问题,愿与中国加强合作,携手打造真正的命运共同体,中阿能源合作大有可为。当前,中东正在进入工业化,亟需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就业率,缓解社会矛盾,因而在产能合作方面颇具潜力。此外,中东多国也在争建地区金融中心,这有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深化服务业合作。
  中东欧地区投资机会
  近年来,中国与中东欧关系快速发展,“16+1”框架下的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迄今已成功举行4次,还相继设立了合作秘书处、投资秘书处、国家协调员会议、经贸促进部长级会议等机制。
  在贸易与投资领域,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双边贸易及投资快速增长。2014年,中国与中东欧16国进出口贸易额由2010年的439亿美元增至602亿美元,提升近50%。
  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国设计建造的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跨多瑙河大桥2014年底竣工;塞尔维亚科斯托拉茨电站一期项目已经完工,二期项目已经签署贷款协议;匈塞铁路、马其顿两段高速公路、波黑斯坦纳里火电站等项目正在进行;中广核签署罗马尼亚切尔纳沃德核电站开发建设和运营备忘录等等。
  在金融合作领域,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多家中资银行已在中东欧地区设立分行;中国与阿尔巴尼亚、匈牙利等国签署了本币互换协议;中国银行匈牙利分行在当地发行了5亿欧元债券。
  中国与中东欧合作升温,是双方利益交集日益扩大的必然结果。中东欧近年来经济发展良好,波兰、斯洛伐克、罗马尼亚2015年GDP增长3.5%,捷克增长率达4.5%。但总体而言,中东欧经济无论外贸还是吸引的直接投资,主要来自德国等欧元区国家,部分国家依赖率超过80%。欧元区经济增长缓慢,对中东欧构成潜在风险,与中国加强经济合作有助于中东欧国家化解经济风险,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和可持续增长。对中国而言,中东欧背靠欧盟大市场,有劳动力成本优势,是中企走出去的理想场所。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深度调研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中指出,中东欧16国均为“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中国与中东欧双方经济发展有较高契合度,中东欧国家普遍对“一带一路”建设充满期待,中国与中东欧未来合作大有可为。双方可合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与欧洲发展战略的对接,国际产能合作与欧洲投资计划的对接以及“16+1合作”与中欧合作的对接;落实首份《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期规划》;加快匈塞铁路、比雷埃夫斯港及中欧陆海快线建设,推进波罗的海高铁及农业园建设;推进人文交流,加强双方相互了解和理解,将中国-中东欧合作做实做深,促进双方关系的全面发展。
  东北亚地区投资机会
  多年来,东北亚地区各国基于市场机制的经济合作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中日韩经济合作,发挥着引领东亚乃至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目前,中国经济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经济增长放缓、产能过剩、转型升级成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课题。特别是,中国东北三省面临着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东北三省经济出现集体“失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包括资源型经济转型升级较慢、对外开放不足、民营经济发展缓慢等。
  东北三省经济要走出低谷,通过经济转型升级,摆脱对资源型产业的过度依赖,提高行业标准和技术标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特别是通过加大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地区对外开放合作条件,能够有效遏制东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下滑的趋势,拉动地区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深度调研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为东北亚区域合作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中国东北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在中国东北地区,实施“一路一带”倡议的重点是加快推进东北地区与东北亚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工程,加大东北地区内部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支线机场的建设,加快推进中俄输油管线、天然气管线、输电线路建设,提升边境口岸基础设施条件和通关能力,改造和提升陆路口岸边境桥梁,扩大空中国际航线和陆海联运航线的建设。这些互联互通工程,将为中韩地方政府合作提供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