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改委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有望在6月底前上报国务院。其中指出,将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绿色低碳、高端装备与材料、数字创意等领域的产业发展壮大。
这意味着有不少重点产业将得到发展机遇,生物质能发电就是其中之一。绿色低碳是全球新兴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新能源也已成为各国发展新兴产业的普遍选择。生物质能便是新能源里的重要成员之一。
生物质能发电主要利用农业、林业和工业废弃物、甚至城市垃圾为原料, 采取直接燃烧或气化等方式发电,包括农林废弃物直接燃烧发电、农林废弃物气化发电、垃圾焚烧发电、垃圾填埋气发电、沼气发电。
 
生物质能发电在发达国家已是成熟产业
生物质发电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是成熟产业,以生物质为燃料的热电联产已成为某些国家重要的发电和供热方式。目前国外的生物质能技术和装置多已达到商业化应用程度,实现了规模化产业经营,以美国、瑞典和奥地利三国为例,生物质转化为高品位能源利用已具有相当可观的规模,分别占该国一次能源消耗量的4%、16%和10%。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
生物质能发电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07-2013年,全球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持续上升。2012年达到70.9GW,2013年,全球生物质及垃圾发电新增装机规模增长有所放缓,全年新增装机量5.5GW,累计装机规模达到76.4GW。
中国生物质能发电尚未形成大规模使用
中国作为世界农业大国,生物质能发电既能缓解对有机能源的耗费,也能为广大农民创收。近年来,中国能源、电力供求趋紧,国内外发电行业对资源丰富、可再生性强、有利于改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我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逐年增加,表明我国生物质发电行业发展较快。但是,我国的生物质发电主要停留在示范项目阶段,并未形成大规模合理利用。生物质发电在我国电力生产结构中占比极小,在我国新能源发电结构中占比仅为1/10左右。
截至2013年底,除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以外,全国已经有28个省(市、区)开发了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全国累计核准容量达到12226.21兆瓦,其中并网容量7790.01兆瓦,占核准容量的63.72%。
生物质能发未来将是清洁能源的重要一员
生物质发电有其独特的优势,它可以转化为气、固、液态多种能源形态和电能,可形成多种产业,容纳大量就业,不仅能够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城镇建设需要的资金也都有了着落。据统计,利用秸秆、禽畜粪便以及我国50%的低质地进行生物质能资源开发,就可以带动500万农户,增收4000亿元。
如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能热电公司,通过农民合作组织,扶持周边上千牧户在沙地上大面积种植灌木沙柳等,定期平茬,从农牧民手中收购枝条用于发电。发电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又用于生产高价值的螺旋藻。既调动了农牧民的积极性,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又达到了防风固沙、改善环境的效果。因此,生物质发电在未来清洁能源中无疑将占据重要的一席。
在目前着墨的“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大力发展生物质能,统筹各类生物质资源,按照因地制宜、综合利用、清洁高效、经济实用的原则,结合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推动各类生物质能的市场化和规模化,加快生物质能产业体系建设。结合国家对生物质发电的支持力度,以及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的历史规律,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未来五年生物质装机容量年均增长速度为20%左右,到2020年装机容量将超过2362亿千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