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4222 8
2016-06-01
   近日参加学院组织的答辩,虽然感觉汇报和回答的过程都还行且顺利通过了,但分数却只有80分,远远低于三位匿名外审专家的打分,甚至出现了70来分!在博士论文送审前的外审中平均分为90以上,为何有这么大的差距?仔细想来的原因还是很多的,也希望给将要答辩的学友们提供一些答辩的教训。    学院规定参加答辩的资格是有小论文数量和质量的要求,我已经远远超过学院的要求了,平时为人也不算是高调的人,自认为人品过得去吧。因为导师不在学校,答辩的事情几乎没有管,答辩专家是一起答辩另一位同学的导师请的,答辩的5位专家,3位是外校的,另两位是本院的教授,名气都很大,但仅仅是”ZF咨询类课题行业“的专家且有各类学术头衔,学术上就呵呵了。这帮答辩专家均不是学术型专家,答辩前还暗暗想”人家不懂理论推导和计量模型,应该不会为难自己,好通过-----“,果不其然,现场各位专家也未提出很有”建设性“的问题,但最后还是让顺利通过了,但他们给的分数却很低。和一帮已经毕业的老哥们聊起此事,他们也帮我分析了以下其中的原委:
    其一,在中国的学术体制下,这帮大佬习惯了“指点江山”,答辩是“批评”和显示其学术权威的时间,不是答辩者“辩”的时间,事实上我真的有“反驳”和“辩解”的,最后的低分是意料当中的事情。老大哥们的建议是:得夹着尾巴,装作很“天真”很不懂的样子,或者干脆就不辩了,还得稍稍送上几句对大佬们提出批评的赞赏。
   其二,外审专家的评审得分相对公平,意见也相对专业得多。但是,真正决定你答辩的是哪些参加答辩的“专家”,因为外审成绩不进入入档案,而答辩成绩是要进入档案的。
   其三,答辩专家如果都不是搞学术的人,那么答辩者的论文如果是简单的图表堆砌,文字性描述和分析的论文可能更对他们口味。而有太多的理论推导和计量模型,可能反而拿不到高分。因为他们会讲出一句貌似很有道理且很藐视答辩者的一句话:"这种结论不做模型我也能想得到!“
  其四,答辩专家很可能压根不看你发了什么论文,他们眼里的学术权威和江湖地位比学术本身和论文更牛。
  一场答辩会折射了中国当前学术生态的部分缩影,在中国搞科研实在太不容易,国内的博士生顺利毕业不容易。中国的学术生态,还得靠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慢慢去重造,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6-1 12:10:42
也许还要考虑自己导师的影响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6-1 12:50:23
很受教,也祝楼主顺利毕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6-1 18:05:32
日子会好起来的我一直这么觉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6-2 17:03:49
了解了,楼主辛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6-2 21:40:31
国内学术环境就是这样子,学者最后成为学霸,最后真的成了“霸”,通常情况下,容不得别人挑战。。。。。尤其是那种各说各有理的学科。。。。数学界是不是好一点?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