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看完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息的故事——真实的历史还原、残忍的酷刑、扭曲的人性、令人扼腕的命运……莫言把这个故事写得又狠又绝。
▲ 莫言,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中国当代作家
莫言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11年荣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也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
极刑背后的故事(含剧透)
赵甲是京城刑部大堂里的首席刽子手 ,是大清朝的第一快刀,砍人头的高手。他在刑部当差四十年 ,精通历代酷刑。他砍下的人头 ,用他自己的话说 ,比高密县一年出产的西瓜还要多。
赵甲有个傻儿子,叫赵小甲。但是别看赵小甲傻,他娶了个漂亮媳妇叫孙媚娘。孙媚娘是猫腔曲艺的掌门人孙丙的女儿,因为大脚才无奈嫁给赵小甲。
后来县城来了新的县长钱丁,此人相貌堂堂,天生一副官样,颇为服人。没过多久钱丁就与孙媚娘一见钟情,遂在一起私通。
不久要在东北乡通铁路的德国人当街调戏了孙丙续弦的老婆,血气方刚的孙丙把德国人打死了。气急败坏的德国人将孙丙的妻女杀害。但孙丙逃出来了,并投靠了义和团。
投靠义和团的孙丙归来后,带头领导人们反抗洋人的统治。后来孙丙被抓,将被施以檀香刑时,孙媚娘苦苦哀求她的情人县长钱丁,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最讽刺的是绞尽脑汁把檀香刑翻出来并亲自执行的人是孙丙的亲家——首席刽子手赵甲。而赵甲的助手是赵小甲。
檀香刑是什么呢?
就是将一根长长的用檀香木打磨、并经过香油熬制的檀香木削减,从一个人的尾椎骨前一点点敲入人体,小心翼翼地不要对内脏造成伤害,直到它从人的肩头露出来。这种方式使得受刑的人非常痛苦,而死亡的过程却又异常漫长。
为了让孙丙在德国人的胶济铁路通车的那一天死去。赵甲要让孙丙的死亡过程持续五天,所以他还专门准备了人参汤,每天给孙丙喂下去,让他不至于因为受折磨太多而提前死去……
但是在行刑的第四天夜里,故事出现了转折。孙媚娘杀了赵甲,钱丁为了免去孙丙的痛苦,直接杀了他。最后钱丁也自杀了。
关于人性
人性问题历来是文学作品所关心和讨论的重要内容。《檀香刑》正是对特殊历史环境中的人性作了十分有思考价值的审视和书写,对善恶人性及其变化都有独到而深刻的认识与思考。
人性的撕裂——钱丁
钱丁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物。然而,现实却是大清国政府腐败,西方列强强占土地。他原本所要坚持的为官原则也被动的改变。高密乡人民闹事造反,他有感于百姓的为难,但又认为这是带有反动性质的运动,因此他深入义和团巢穴,以道理劝阻,望息事宁人;在孙丙必须被实行檀香刑的那段日子,他想早点结束孙丙的性命,因为可以减轻痛苦,然而孙丙的性命又与他升官息息相关,所以他又不想让孙丙早点死亡。孙丙的思想与行为都是复杂矛盾的,半封建半殖民的社会背景下读书人命运大多如此。
人性的恶化——赵甲
赵甲作为一个高级刽子手,其善良质朴的人性早已被强大的国家机器所吞噬。他的内心是扭曲的,他深深的热爱刽子手这一职业,认为“天底下没有比杀人更精彩的”,并将砍头作为艺术般颇为讲究,充满了自豪感与仪式感。尽管他自己也很清楚,自己就是权势面前的一条狗,但依旧乐此不疲。还希望能将这一套杀人绝技传给儿子赵小甲,世代流传。
来源:书单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