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央行决定自2016年7月15日起调整存款准备金考核基数,机构普遍认为此举将防范银行期末“冲时点”行为,缓解资金波动。
据央行网站发布,为进一步完善平均法考核存款准备金,增强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的灵活性,平滑货币市场波动,自2016年7月15日起,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的考核基数由考核期末一般存款时点数调整为考核期内一般存款日终余额的算术平均值。同时,按季交纳存款准备金的境外人民币业务参加行存放境内代理行人民币存款,其交存基数也调整为上季度境外参加行人民币存放日终余额的算术平均值。
机构普遍表示,此种考核更为合理,这两项政策有助于防范过去银行每到季末“冲时点”的行为,有助于维持资金面平稳,使得货币市场汇率更加平稳。
本次央行决定将考核基数由考核期末一般存款时点数,调整为考核期内一般存款日终余额的算术平均值。对此,民生证券宏观研究员朱振鑫对凤凰财经解读,以前每到季末银行普遍有“冲时点”的行为,此次将考核基数由期末改为区间将有助于改善这种现象,缓解季末资金波动。
这一看法与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不谋而合。“此前每到月末季末这些时点,商业银行往往为了时点末的数据,造成货币市场利率在这些时点有所冲高。现在将考核基数由月末值改为日均值,这些问题将得到缓解。”鲁政委表示。
同时,本次调整规定,按季交纳存款准备金的境外人民币业务参加行存放境内代理行人民币存款,其交存基数也调整为上季度境外参加行人民币存放日终余额的算术平均值。
朱振鑫认为,这也将有助于防范银行“冲时点”的行为,避免资金外逃或汇率贬值时对银行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