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nchard的宏观说道,an increase in the supple of money leads to decrease in the interest rate.
刚学宏观,逻辑推理过不去了,那位大虾指点一下,谢谢啊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人们感到手中持有的货币太多,就会把多余的货币买进有价证券.于是,证券价格要上升,亦即利率要下降.
实际上就是一个供求原理的运用,你把利率想成货币的价格就OK了
严格地说,这是一个“货币是否中性”的问题。
这个问题更严格的表述是,在均衡的意义(“从均衡到均衡”)上,(外生的)货币供给增加会导致利率怎样的变化?这里的“利率”一定要区分是名义利率还是实际利率。按货币中性论的观点,货币供给增加(至少在“长期”)并不会改变实际利率(名义量并不改变实际量),但可以改变名义利率。
在“短期”,价格水平相对不变(或者人们并没有理性预期而做出迅速的反应),这样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同向同时变化(不必区分两者),利率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率,当货币供给增加(从而大于原货币需求)时,由于产品市场的变化要显著慢于货币市场的变化,产出基本不会立刻变化(从而货币的交易需求相对不变),货币会相对“便宜”(可用于交易或可贷资金增加),货币的“均衡价格”(即均衡利率)就下降了。
证券价格上升,怎么利率就下降了呀?
实在是不好意思,问的问题实在是太幼稚了!
还有斑竹的回复,一点也不懂,
这里假设产品市场不变,那么相应证券代表的价值不变。利息其实是你持有货币而放弃持有证券的收益,即为为保持流动性的机会成本。当一定票面的证券买进价格上升时,买进的人未来收益是一定的,但是,买进时付出的成本增加了,你说他买进的这些证券带给他的收益时间品均流量的利息率是不是下降了?愚见,莫笑!
[em01][em01][em01]
但是必须搞清楚增加的货币是如何投放到市场中去的。以及增加的货币又如何影响了借贷资本的供求。
通俗点说 就是货币供应多了 人们手里钱多了 相对于消费的花费来说 手里钱多了 这样储存起来的钱自然多了 如果银行的利率不变 说的简单点 银行就要支付更多的利息 市场上贷款也不是无限大 也就相当于供给和需求 多了自然低 反正我就是这么理解的
第一次分析出错了~~~改一下:
[数量方程...] MV=PY(方程中V、P固定)M+导致P+ ------>通货膨胀率⊙+
名义利率i=r+⊙,⊙+,i也+(实际利率r不变)
i升高--->储蓄S增加,在纵坐标为利率r横坐标为投资(储蓄)量的储蓄、投资和利率曲线中表现为S曲线向右移动,导致新的均衡利率r降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1 22:42:25编辑过]
sungmoo说的很好~~
however,i think...这里假设产品市场变化慢是不是有点复杂化这个问题了呢 货币供给增加后无论产出是否变化利率都是下降的,只是一个下降幅度的问题。这在IS-LM中来看是很显然的,考虑了产出变化后LM曲线的移动导致的利率变化更小。
证券的价格在这里指的是其其未来的总收益,即=票面价值/利率,因此证券价格的上升就意味着利率的下降。
书中有一个图——“货币供给增加对利率的影响”,非常清晰地揭示了这个原理。
供给增加意味着垂直的供给曲线右移。
请问是哪个图?
感觉货币供给不能使垂直的供给曲线右移呢?
4楼解释的比较清楚了。
这里补充一点。名义利率是官方公布的基准利率,由央行掌控,所以名义利率不会变化。实际利率是在名义利率上扣除通货膨胀,货币供应量增加引起了通货膨胀。如果用官方基准利率扣除通胀,则实际利率下降了。
4楼所说的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指的是市场借贷双方确定的市场化利率,更准确的说法是“真实利率”。因此,这个意义上的名义利率上升而实际利率不变。
就是一个供求关系。类似于商品,数量多了,价格自然就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