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行业分析报告
1106 3
2016-06-06
  一、市场发展前景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血液制品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医药行业增速处于从两位数向个位数寻底的过程中,系统性机会难现。但血制品将是为数不多的值得配置的子行业。业内预计,血制品将呈现量价齐升的格局,未来几年或保持20%以上的增速,而2016年将是血制品行业景气大年。
  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血制品产业链红利不断释放。由于血制品供不应求现象严重,2015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将献浆员年龄由55岁放宽到60岁。此外,卫计委大力鼓励各地政府放开浆站审批,2015年广东、江西、新疆、河南等省份纷纷加大了浆站审批力度,行业回暖趋势明显。
  而从需求端来看,目前我国对血浆的年需求量超过8000吨,但年采浆量仅为6000吨左右,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供不应求的现象长期存在是血制品提价的主要推动力。自发改委在2015年6月份取消最高零售价限制以来,除了白蛋白外,其他小品种血制品均有不同程度的涨幅,且未来仍存在强烈的提价预期。
  二、行业发展方向
  (一)提高血浆综合利用率,开发新产品
  为了充分合理地利用宝贵的血浆资源,各生产厂家应升级生产设备,提高生产工艺。积极采用新的蛋白分离纯化技术和方法,以提高产品的收率和纯度,推进原有产品和生产技术的升级换代,同时积极开展血浆蛋白的综合利用,大力研究开发新产品,并根据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另外鼓励和引导基因工程技术在血液制品研究中的应用,有重点的开展重组血浆蛋白的研制工作。
  (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临床应用的风险
  血液制品质量管理几十年来已经形成一套较为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并在实际操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血液制品从血浆到成品的质控方法和手段上还有待改进和提高,特别是在正确选择检验方法和试剂、合理确定检验项目、积极开展标准品的研制等方面。
  总之,血液制品的质量管理既要高标准、严要求,又要脚踏实地、符合实际。生产和质量管理部门应认真贯彻执行全面质量管理,严格按照GMP要求进行生产和管理。
  (三)积极进行国内外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
  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积极进行管理或技术交流,特别是要创造条件和机会参加国际交流,有目标地进行技术引进。要成立信息网和数据库,对国内和国际上的血液制品生产能力、水平、发展方向和路线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资料、数据和信息的收集体系。要投入资金和制订有利发展的政策,促进新技术的引进、使用和升级。
  三、产业政策机遇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血液制品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从2015年6月1日,国家放开血制品最高零售价限制开始,血制品进入“量价齐升”的阶段。尤其到了2016年1月,血液制品价格已有大幅调高,小制品调高幅度尤为惊人。
  最具提价空间的血制品依次是人纤维蛋白原、静丙、凝血因子。近期,人纤维蛋白原、静丙出厂价同比涨幅分别约80-130%(0.5g从280元/支涨至650元/支)、10-20%(2.5g从550元/支涨至700元/支),其它产品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提价。
  静丙价格已经调高8%左右,八因子略有提升;而一些小制品,如纤维蛋白原、破免等调高幅度较大。纤维蛋白原调高150%左右,破免调高70%左右。白蛋白由于进口产品较多,价格基本上稳定。
  长期以来,血制品都是国内药品行业中最受追捧的领域。西南证券信息显示,2010年,卫生部测算中国采浆量需求约8000吨,预计目前的采浆量需求超过12000吨。但2014年采浆量约为5700吨,存在巨大供需缺口。美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VIII的人均消费量分别是中国的2.5倍、15.8倍和15.9倍。
  过去几年,中国血制品行业受制于最高零售价管制、浆站审批审慎及营养费上升,发展缓慢。由于血浆源有限,各省份对浆站的审批格外谨慎,要想通过扩大产能来增加利润,不断收购血浆站是血制品企业唯一可行的办法,各大上市公司围绕着血浆站的收购已呈白热化。
  并购曾集中发生。2012年起,博雅生物收购浙江海康部分股权、天坛生物收购成都蓉生、沃森生物收购河北大安制药有限公司、上海莱士收购邦和药业、中国生物收购贵阳黔峰和西安回天、人幅医药收购武汉中原瑞德等。
  基于中国血制品供需失衡严重,而价格又受管制,黑市倒卖、价格倒挂等现象普遍,血制品涨价有客观需求。前卫生部部长陈竺提出“十二五倍增”计划,推动血液制品供应量比“十一五”末增加一倍,以解决血制品行业供不应求现象。
  自倍增计划推出后,广东、四川、湖北、河南、重庆、江西等地陆续有新建浆站获批,行业回暖趋势明显。西南证券报告指出,估计2015年年底,国内获批浆站累计总数达到200余个,相比2013年新增了40余个。供不应求下增加浆站供给是大势所趋,在提价预期下各血制品企业亦积极寻求新设浆站审批,未来几年或将步入浆站审批高峰期。
  从2015年6月1日起,政府取消制定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或出厂价,其中包括血制品。当前血制品无需经过地方招标直接进入医院销售,企业可自主定价。价格管制放开,企业生产性提高,可提高营养费吸引更多的献浆员,扩大原料供给,进而推动血制品销量,有望实现销量和价格的同步提升。
  血制品政策继续放宽。献浆员大多数是中老年人,以往政策规定55岁之后就不能再献浆。每年都有一批超龄的老年人退出献浆员队伍。2015年下半年,这一年龄限制放宽到60岁。这就意味着,2016年不仅不会有超龄人员退出献浆员队伍,还会有56-60岁的旧献浆员重新加入。
  血制品一直是稀缺医疗资源,现在价格、浆站和献浆员政策条件的放宽,将有利于提高增量。”上述曾在血制品行业工作的管理人员表示,但血制品价格被抑制已久,市场供需严重失衡,且血制品是刚性需求。“产量增长仍无法缓冲价格增长的速度,未来三到五年,血制品价格都会持续上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1-1-12 20:35:13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12 20:35:35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12 20:36:04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