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837 2
2016-06-07
瑞士公投的亮点和意义
2016年6月5日,瑞士就”基本收入“进行了全民公投。投票结果是77%反对,23%赞成。提案被否决。
1.这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提案?
根据这一提案,瑞士政府将向每位瑞士公民以及在瑞士居住5年以上、有合法身份的外国居民发放基本收入,且无任何附加条件。每名成人将领到2500瑞士法郎(约合1.68万元人民币)的固定月薪,儿童每个月也将得到625瑞士法郎(4200元人民币)。
就是说这是一项关于基本收入的法案,所谓基本收入实际就是基本工资。因此,可以认为这是一项”基本工资相等“法案。
至于具体发放额度确定多少,只是一个具体数目问题,没有实质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正式公投案中,并没有提到任何具体数字,也没有提出任何具体的资金来源方案,只强调无条件基本收入能让全体民众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并确保大家"都能参与到公众生活中来"。每月补贴2500瑞士法郎,按照瑞士的物价水平,刚刚够温饱水平。
这次的公投是由非政府组织“瑞士基本收入”(Basic Income Switzerland)发起的。
这个团体主要由知识分子组成,其中包括前政府发言人、作家、说唱歌手等。

2.支持法案的意见
①进行劳动生产的需要源于人的本性,为国民提供最低收入并不会助长好逸恶劳,只会有助于人们更加灵活地选择职业,并帮助消除贫困和社会不公。
②瑞士目前有大量的工作实际上并未被支付工资——如家务劳动和社区服务等,因此也不存在财富与货币失衡的问题
③发放基本工资可以免除人们的后顾之忧,激发更多活力和创造力。此外,瑞士作为世界上消费最贵的国家之一,2500瑞士法郎刚刚超出该国贫困线,人们要想获得更好生活,必须参加工作,因此不会存在“白发钱就不干活”的情况。公投前的民意调查也显示,绝大多数瑞士人愿意在基本需求得到无条件保障的情况下,继续工作;选择不工作的人只占2%。
④为什么将数额固定为2500瑞士法郎?该提案的推动者认为,这是一个“让人们活得有尊严的基本数目
⑤支持者认为,“无条件基本收入”意味着“瑞士的解放”、“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唯一正确的回应”。
3.反对者意见:
①这种“由摇篮到坟墓的国家福利”,是“懒汉们的疯狂计划”,会花费太多公共财政,从而削弱瑞士的竞争力。
②这一提案会甩给财政巨大包袱。如果瑞士政府要为这笔保障收入埋单,每年须追加250亿瑞士法郎开支。想要补这个窟窿,瑞士政府必须削减其他部门的财政开支或大幅提高税率,这将会导致物价上涨,有损该国经济。
③还有人质疑,政府每月向全民发钱,归根结底都是来自民众缴纳的税款,可谓“羊毛出在羊身上”。一旦方案通过,可以预见到民众将缴纳更多税款。那将会给瑞士公共财政造成难以承受的负担,并给整个瑞士经济带来难以估量的后果。
④反对者指责提案将会降低瑞士人的工作积极性,甚至诱使人们退出现任的工作岗位;如果在实际创造的财富不增加的情况下贸然增发货币收入,将会造成经济社会混乱;
⑤一旦提案通过,将会给瑞士带来巨大的移民压力。
“如果你给每个瑞士人都无偿地发钱,那将会有数以亿计的人想要移民到瑞士来“。
4.瑞士并不是第一个提出要给全民发基本工资的国家。去年,北欧国家芬兰提出要向每位国民每月发放800欧元基本收入,最终提案将于今年年底前提交。此外,荷兰、加拿大等高福利国家也在考虑类似方案。
根据芬兰社会保险局草拟的提案,这项国民基本收入向所有成人发放,无论他们有无其他收入,并将替代其他一切福利。如果方案完全实施,基本收入方案将让芬兰每年支出约467亿欧元。芬兰当前的失业率处于创纪录水平,基本收入计划意在鼓励更多人重返工作岗位。
目前,芬兰劳动力中超10%处于失业状态,年轻人占该比例的22.7%。芬兰社保局委托的研究显示,近69%的芬兰民众支持全民基本收入方案。不过批评人士指出,基本收入会让人们更不愿去工作,因而导致更高的失业率。
5.公投的意义
①公投失败了。但是它告诉人们,夭折的产儿也是产儿,无条件基本工资制度早晚会以一个健康的婴儿诞生在人物社会。
正如提案主要支持者之一拉尔夫·昆迪希所说,提案获得通过的几率微乎其微,但“社会就这一重要问题形成了广泛的讨论,仅仅是这一点就是一种胜利”。
公投倡议者汉尼承认公投失败,但他认为在道德层面取得了一定的胜利。汉尼说:“我本来以为公投只能得到15%的支持,结果支持率超过了20%,我认为这十分有意义。”
此次公投倡议者明确表示,无条件最低收入会是"对科技进步的人性回应"。希腊前财长、经济学教授瓦鲁法基斯进一步解释说,机器人取代人类进行劳动的进程早已开始,"但机器人不会消费。"他认为,数字化进程、人工智能发展所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能够通过无条件基本收入制度来解决,"瑞士是一个特别富有的国家,是进行这场试验的理想之地。"
对此,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博士、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崔之元认为,这次公投的象征意义很大,因为它在一个国家的范围之内,把基本收入上升到政治层面。
崔之元介绍说,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进行这样的试验,比如挪威、芬兰、美国加州的硅谷,其意义在于探索。因为现在的社会保障、救助制度都是有条件的救助,比如失业了能得到失业救济金,但不失业的话,就没有失业救济金。
而全民基本收入计划,是基于公民平等的身份。任何国家都有公有资产,每个国家,原则上都应进行社会分红。比如在美国的阿拉斯加州,由于公有的石油资源,从1986年开始到现在,每年都给公众发放分红。
现有制度下有条件的补助条件很苛刻,比如,领低保的妇女不能戴项链,这种制度对人的尊严是一种极大的破坏。全民基本收入计划就能够保证不出现这种情况。
②我更认为,基于劳动价值论同工同酬的经济分配法则必然会由”全民基本收入计划“走向”全民基本收入法则“。这既不是道德问题,也不是文化政治问题,而是经济规律。这个法则最先实施并且取得成功的很可能是一些小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6-7 10:37:2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6-8 16:14:37
欧盟的竞争力不及美国,就是因为它的福利国家制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