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1103 2
2016-06-08
看大部分帖子对咨询行业的理解都是去外资,其面试经验也都是外资,而对国内的咨询公司鲜有介绍。小白对英语没有信心,所以想去内资,想问下除了华夏基石,北大纵横,和君这些还有什么值得一去的公司?以及在内资的工作模式又是什么?
诚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8-22 17:08:36
建议还是先去外资镀镀金
如果说远卓是中国最顶尖的本土咨询公司,肯定会引起北大纵横和新华信乃至和君创业等本土顶级咨询公司的一致反对,但是,欧洲最大的咨询公司凯捷却偏偏选中了远卓作为并购对象,被并购尽管不能证明是“顶尖”,但至少也证明是“基因优异”吧。
但是,有人却不这样认为,就在媒体纷纷惊呼:“我们失去了本土最优秀的咨询公司”时,远卓的另一个资深合伙人,副总裁孟凡宇却拉着北京公司的部下另起炉灶,承担起继续把远卓打造为“本土最佳”的重任。如今,过去的远卓已经一分为二,一部分与凯捷合并,成为凯捷进入中国咨询业的先锋队,一部分则更名成了远迅,继续为实现“本土顶尖咨询公司”的梦想而努力。
远卓之所以被凯捷收购,除了资金链问题之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2003年远卓对一家航空航天企业和一家电信企业的两个标的上千万大项目的竞标中,都败给了国际咨询公司。这两个项目的失利,使得远卓的总裁李波认识到,缺乏国际大型项目经验和咨询资源的本土咨询公司,很难跳出低成本小规模的怪圈,要想更好的发展,投入国际巨头的怀抱,也许是最直接、最快捷的一条道路。的确,“低成本小规模”几乎成了本土咨询公司最大的心病。目前,本土咨询公司很少能够获得500万以上的大单,而国际咨询巨头往往能够在上千万的咨询项目中轻易获胜。相比“洋巨头”数十年的经验和遍布全球的咨询资源,本土企业在资历和经验上欠缺较多,特别是缺乏自己独特、有实用价值的管理方法论。
洋巨头到底在中国咨询业赚了多少钱?这本来就是个说不清的问题,在咨询业,收入情况一向讳忌莫深。但是,公开来看,绝大多数“洋咨询”都宣称在中国并不盈利。麦肯锡在其全球结算体系下,中国业务曾连续三年亏损。牢牢盘踞战略咨询高端市场的麦肯锡尚且如此,其他洋品牌也不会乐观。
但是,麦肯锡、罗兰贝格、德勤等国际咨询公司在中国的咨询标的,都是超过500万甚至过千万的项目,而国内咨询公司则很少能够获得500万以上的订单。
从总标的额上看,“洋咨询”在国内“不赚钱”,的确是一个让人无法理解的事情,但是对比洋咨询的薪酬待遇,我们也确实能够理解,他们赚的并不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8-29 20:41:03
见路不走 发表于 2016-8-22 17:08
建议还是先去外资镀镀金
如果说远卓是中国最顶尖的本土咨询公司,肯定会引起北大纵横和新华信乃至和君创业 ...
谢谢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