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727 1
2016-06-08
121.jpg

本文转自 诚壹财富顾问  

“最引人注意的是中国公司的活动,这是全世界都关注的,他们渴望知道中国企业在想什么,他们会怎样进行全球扩张,如何通过和中国公司的联合实现在全球的战略目标。”高盛在北京举行2016中国并购研讨会,高盛集团全球兼并收购联席负责人林舸(Gregg Lemkau),董事总经理高明楷(Michael Carr)、博熙霁(Gilberto Pozzi)参加研讨会。他们就全球并购的格局、趋势,以及中国跨境并购的情况发表意见。


122.jpg



高盛认为:目前全球并购已经快速成长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100亿美元以上的大额交易及战略性并购成为主流。与此同时,在西方眼中,中国ZF的一系列政策和对行业的扶持,以及中国企业获得管理专长、技术、并利用现有技术交易等需求,促使越来越多的中资出海并购,中国买家面临的挑战显而易见,有钱并非是万能的,更加透明、复杂、高效、可靠的信息至为重要。


123.jpg



大额、战略性并购为全球主流
公开数据显示,从1995年至今的20年里,全球并购交易额大致经历了3次趋势性的波动。最近一次,是从2013年开始,全球并购交易额从2.3万亿美元逐年上涨,去年飙升至4.6万亿美元。


“回看四年前,全球并购交易额占全球经济的不到10%,但目前已经快速成长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Gregg Lemkau在研讨会中表示。他称,有一个重要特征是全球并购总量和股票市场的波动正相关。当股票市场走势良好,并购总量就会上涨,而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低买高卖”。


从交易规模和交易类型来看,全球并购交易的推动力来自大额交易及战略活动。


首先100亿美元以上规模的交易所占比重越来越大,2015年为38%。同时,企业买家还是最重要的交易类型,近年来在88%左右。与此同时,战略跨境并购在总交易量金额中占比超过40%。


124.jpg



最近两年的情况来看,自然资源、消费品仍然是战略跨境并购最多的产业,各自占20%;其次是工业品占15%;快速增长的是电信、媒体和科技占14%;此外金融、医疗、房地产各占13%、10%和8%。


不过,由于市场波动,2016年以来并购交易量受到影响,相比2015年出现了小幅的下滑。但和其他年份相比,并购活动仍然强劲。


高盛自1995年以来在全球并购的业务领域始终位居前列。2011年迄今共2143宗共计4710亿美元,占市场份额的29.5%。2016迄今共计225.9亿美元,占市场份额的32%;此外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美银美林和花旗分别占20.6%、15.6%、15.3%和14%。


125.jpg



中资青睐TMT
“最引人注意的是中国公司的活动,这是全世界都关注的,他们渴望知道中国企业在想什么,他们会怎样进行全球扩张,如何通过和中国公司的联合实现在全球的战略目标。” Gregg Lemkau表示。今年以来占全球跨境并购交易额的26%左右。


近年来,中国跨境并购成交量大幅增长。Dealogic数据显示,中国为一季度全球跨境并购中的最大收购国,其已公告的外向并购总额达922亿美元,创同期纪录新高。按全年水平计,2016年已为仅次于2015年(1069亿美元)的全年第二高纪录。

126.jpg


Michael Carr表示,我们看到在很多个行业都有海外并购,未来会看到越来越多行业将涉及到海外并购。几年前,很多中国企业进入澳大利亚和非洲,以获得自然资源为主,这个和地理位置有关系,也和中国产业的特点有关,但这只是一时的。


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迄今,中国跨境并购的成交领域主要集中在工业品、消费品、TMT(电信、媒体、科技)和房地产。值得注意的是,电信、媒体、科技行业逐渐成为跨境并购的新宠。


Dealogic的数据显示,2016年截至4月28日,科技是中资最青睐的并购目标行业,共公告456笔交易,合计657亿美元,在2015年同期(416亿美元,434笔交易)录得的历史高位基础上再创新高。不仅如此,中国今年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科技行业并购中的最大收购国家,全球份额高达45%。高盛在中国科技并购资讯顾问领域以155亿美元位居榜首。
但和传统行业相比,这类产业往往更难估值,在近年来的交易中,也可以看到中资参与的并购屡屡被抬高价格,那么高价买入的投资者会不会担心估值过高呢?
binggoutu.jpg

对此,Michael Garr对记者表示,是不是买贵了是第一个要考虑的。还是要看行业的成长性,成长好的话会,会要求更高的估值,但是一切估值都是基于公开市场的可比价值。


Gregg Lemkau称,确实看到在宣布招标后,有中国公司提出更高的价格,但是没必要因为中国公司进来就抬高价格,还是根据买方的利益和资产的特点,根据买方对资产的需求和协同效应能否发挥。“我没有看到明显的证据说明中国公司比其他国家竞标者付出更高的成本。价格升高更多的是因为市场紧俏,或者买方进入市场的时点比较关键,所以价格比较高。”他说。


中资出海:光有钱不行
Gregg Lemkau称,另一个趋势是,十年前,中国跨境并购主要是国有企业主导,现在中国有民营企业家精神的氛围,同时国有企业扩张也很活跃。可以看到的是,中国民营中小企业也开始带着资本出海。


在西方市场的眼中,中国ZF的一系列政策和对行业的扶持,以及中国企业获得管理专长、技术、并利用现有技术交易等需求,促使越来越多的中资出海并购,中国买家面临的挑战显而易见,有钱并非是万能的,更加透明、复杂、高效、可靠的信息至为重要。
Gregg Lemkau对想要出海并购的中国公司给出建议称,在开始介入之前要尽可能充分准备,要摸清卖家和其他买家的关注点,还有融资方面、监管风险等。西方卖家希望中国买家能够处理好这些风险,同时并购方式是值得信赖的,包括融资和满足监管等方面。
“欧洲有巨大的机会,美国也有巨大的机会。我的建议是盯着一块相对细分的标的和市场活动,在这个领域投入很多的精力,而不是试图看大面积的市场交易和标的,这样会浪费很多时间,效果也不见得好。”Gilberto Pozzi补充道。


“如果确保交易成功,需要确信财务的状况,不能说光告诉被并购方‘相信我,有钱’,要让对方看到钱已经到账了。另外他们需要知道对并购的各项审批已经完成了,无论买方来自哪个国家,都是这样要求的。如果两个公司合并到一起,很自然地需要了解对方,比如价值观、员工、文化等等是不是合拍这些交易当中是钱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是被并购方很想搞清楚的。“Michael Garr如是说。


与此同时, Gilberto Pozzi表示,对于融资问题,要懂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是在接触到并购目标前就要想好的。融资的确定性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会鼓励公司针对并购交易的资金先全部到位,这可能需要一些融资和负债,需要并购方做好功课,花一些时间跟融资方谈好,不管是债务融资还是股权融资。这样当并购宣布的时候,并购才能完全支付。
附件列表
bige.jpg

原图尺寸 14.08 KB

bige.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7-23 20:55:06
傻逼,收粮,绵油,衣食住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