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为深海养殖带来可能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为现代海洋渔业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与发展前景。然而,走向深海并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除了受到政策、资金制约外,我国深海养殖技术还需经得起蔚蓝大海的高标准考验。
所幸的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的努力,许多技术难关已攻破,发展瓶颈得到解决,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表明,渔业科技每十年都推动产业形成一次大的产业浪潮。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海洋渔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认为,近年来我国资源调查与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向常规化、标准化、科学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推进了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促进了渔业生态文明建设。
东海区重要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掌握突破了重要渔业资源变化规律、养护技术及渔业管理等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实现了全国海洋捕捞信息动态采集网络稳定和业务化运行。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初步阐明了我国近海生态系统食物可持续产出机理。为建立我国近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合理的渔业管理体系和负责任的捕捞制度提供了科学依据。水产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拓展了水产品精深加工途径并解决了废弃物处理难、污染环境等问题。
在离岸深海养殖选址方面,综合考虑财力与技术能力采取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开发战略,可以优先选择离岛、礁为基地、远离大陆的无人岛,容易解决安全及物流问题。在东海、渤海等地可以选择黑潮区域(恒温、恒盐)解决季节变换给养殖带来的难题。
“一带一路”渔业大有可为
“一带一路”涵盖了世界大多数主要的渔业国家,渔业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87%,其中水产养殖产量占全球的96%,产值占全球的90%。
“一带一路”国家自然环境优越、渔业资源丰富,但渔业投入普遍不足、渔业资源利用率不高,渔业产业链不完整。这正是我国布局渔业走出去战略,建立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渔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加强渔业科技研发创新能力建设的大好时机,我们若能抓住机遇,渔业将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