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匿名
5654 41
2016-06-09
从中标的国家社科名单看,不乏掌握各种学术资源大小官员、知名杂志主编、编辑,退休大官,不一而足。经常听到说:又和某某撞车了。即使官学、权学写标书只用了几天时间,甚至不乏拿发表的论文改吧改吧,就申报成功的...,尽管小民、屁民们化了几个月苦思冥想、绞尽脑汁,修改论证几十遍,换来的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竹篮打水场场空的境地。原来也有课题专业化官员群体啊....,让人情何以堪,屁民也只能发发牢骚,这种软性腐败,实在没有治理的啥办法!你们说是不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6-9 14:54:0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6-9 15:04:39
不好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6-9 17:00:00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淡定,只能自己更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6-10 00:08:56
这种情况只能从改革评委出发,评委都是旧人,就容易形成关系网络。如果评委经常换,那会好一些。像国外的学会主席,有些是2年,有些4年就要重新选举,即便连任,最多也就是两届。中国的某些委员会一旦进入,就不可退出,这是问题所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6-10 03:42:16
路过的人,随意的说,肯定有的,是普遍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