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的口头答辩是个悠久的传统,大多数研究生可能对口头答辩有些焦虑。答辩的内容非常丰富,从以正规的仪式向一群"同行"公开报告学生自己的发现,到无情的答辩委员会对论文质量的令人极度痛苦的审查和对候选人的质问。我们的看法是,如果论文指导委员会没有认可论文工作已经完成,是绝不会安排任何人进入论文答辩这一最后程序的。所以,答辩的功能之一是,让你正式"脱掉"学生的外套,而穿上学者的大衣。这是对你完成一项重要学术任务的庆祝,是你成为博(硕)士的象征性礼仪。在最好的情况下,答辩是一个机会,让你大声宣布你的研究对自己学术领域的意义,在接受答辩委员会挑战的前提下向他们宣布我有权以本领域被认可的专家的身份和你们坐在一起。
你可以从多个方面做一些适当准备,使你的答辩经历美好可期。充分吃透你自己的研究肯定是至关重要的。待到论文答辩之时,你很可能已经成为你所研究的具体课题方面的领头权威。对自己研究的细节(包括相关文献)越是熟悉,你就越像个专家。答辩委员会的角色可能是,给你提供一副新的眼镜,让你透过这副新眼镜重新审视你自己的研究。因为,到了这个时候,你可能与自己的研究靠得太近,很难从其他高点再透视或赏识自己的研究了。
在最好的情况下,论文答辩委员会的目的和你的目的一致,即把你的研究结果作为未来的挑战展示出来。有些时候,答辩学生的运气就不那么好,答辩被答辩委员会弄成了他们拔高自我、折磨答辩者的机会。为了应对这种挑战,我们建议,要尽可能地控制住局面。有个学生回忆自己如何努力控制论文答辩时的焦虑心情时这么说:
为了应对论文答辩时的焦虑心情,我决定采取主动而不是被动的策略。我提前到达答辩现场,将房间里的桌椅摆设以最有利于自己的格局重新布置了一遍。在每个答辩委员进门时,我都恭恭敬敬地一一问候。我开始有一种是我在邀请他们参加我所主持的活动的感觉!这样方法确实有效,使我的焦虑最小化,并摆脱了“受害人”的地位。
通常,答辩一开始,学生要用10到45分钟的时间介绍自己研究的基本内容。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介绍一定要突出重点和要点,不要用人微细节把听众给搞懵。音像辅助工具通常必不可少,这些有助于你组织和说明你的研究内容。
因此,要放弃老式幻灯片和投影仪,而要充分利用Powerpoint或类似的计算机软件。别指望用拖长论文内容介绍的时间来缩短答辩老师的提问时间。要是你细致入微地介绍你那些无穷无尽的表格和研究结果,而不突出你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对研究领域的贡献,答辩委员会的老师们就会对你产生怀疑。答辩老师都是识破这种拖延时间法的能手。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他们就会假定,你的知识水平不够,还不能对你自己研究工作的意义进行讨论。
在你介绍完自己的研究情况之后,接下来就是各位答辩老师的提问和评议。有些评议温和,有些咄咄逼人。答辩委员会就是根据这些评议来确定推荐意见的。
在最好的情况下,这些一轮又一轮的问题都能激发出对本研究和本主题的充满活力且令人愉快的讨论。这样的讨论会进一步确立你作为专业人士的信誉。因此,你越是能主动把控作为最后一环的论文答辩机会,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公布于世,你在答辩过程中的感觉就会越好;你表现得越是积极主动,越是坦然面对,你的答辩委员会就越不会为难你。做好不会回答有些问题的心理准备。这并不是你的世界末日。甚至,你还可以明智地“留一些机会给答辩委员会”,好让他们因对完成你的项目有所贡献而受到致谢。
论文答辩最可能的结果是:通过,但需要做一些小的修改。小修改是相对重大修改而言的,是指那些不撼动论文中心观点的改动,例如需要再增加一些文献,需要做一些进一步的分析或更深入的讨论,等等。
重大修改是对论文的理论或方法的实性变动,因此也更加麻烦。避免重大修改的一剂良药是在论文工作的整个过程中,都要保持和指导委员会的沟通,及时让他们了解你的论文进程,例如,每写完一章都请委员们审阅一下。在做论文这两年左右的时间里,你征求委员会的反馈意见越多,委员会在答辩时推翻你整个论文的可能性就越小。要详细记录下你是何时提交哪一章的,交给了哪位委员会成员,他们有无反馈意见,如果有,是什么时候。提醒你的委员你还没有收到她/他的反馈意见,这并没什么不礼貌的。
但你要给老师留足够的时间来答复你,且不要用平常、琐碎的问题来打扰委员会里的老师。要当心那些一直不了解你研究项目、没有时问看你论文的委员。这种人可能会问你统计方面的问题,因为提这类问题不需要你研究领域里的专业知识,甚至不需知道你论文的内容。因此,你一定要清楚,自己为什么使用了这种统计方法分析材料,对每一种所用的统计方法都要充分了解。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要用方差分析来评估假设,你就可以顺利回答,因为你早有准备。
成功完成论文答辩过程之后,学生们大多会产生明显的松懈感。这种情绪上松懈的表现之一往往包括,“我再也不想看自己论文一眼了”我们建议,你要尽快对答辩中提出的修改要求一一应答。否则,你的论文可能会拖个没完,永无结束之日。
对大多数的社会科学家来说,博士论文可能是职业生涯中最最宏大的研究项目。博士论文不仅是进入职业界和学术界的人场券,而且是你自尊和学术成就的不断源泉。这是一种脱胎换骨的体验。颇有些悖论意义的是,一方面,大多数学生回想起博士论文的经历来都说,那是一种心生筋疲力尽、完全被压垮、常常还心生厌恶的工作;另一方面,学生又觉得这种经历是一种认证,能改变人生,是进入专业学者圈子的重要转折点。
来源:学术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