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201 0
2016-06-18
3670.为什么我说地表气温形成与星际和地球磁场有关
2016.6.18
自从知道地球大气热层以下是摄氏零下85度,甚至摄氏零下92.5度的低温以后,对地表温度的形成一直存在困惑:下面是相对温暖的平流层、对流层温度,上面是温度摄氏上千度的热层,缘何中间层的温度这么低?只有一个解释相对合理,这里是核聚变发生区域,或者说是氮、氧化学元素的主要形成区域。确实,这里的主要物质成分是氮、氧气体。
核聚变主要是偏电荷光子转化为化学元素的过程,低端化学元素转化为高端化学元素的过程,本质是吸热反应,所以星球内部会有冷热层次的交替出现。如果核聚变发生在大气层中,也会出现类似现象,这种核聚变吸收了地球大气热层产生的大部分偏电荷光子。
那么,中间层以下为什么温度逐渐升高,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有新的偏电荷光子形成,星际磁场和地球磁场的正负电荷循环、交流提供了这种可能。
大气层物质密度较低,聚集和交流的正负电荷数量有限,形成的偏电荷光子数量同样有限。地壳和地心物质密度较高,聚集并与其他星球交流的正负电荷数量较多,产生的偏电荷光子数量也多,所以温度升高。中间层不是没有正负电荷的交流,只是核聚变吸收了形成的大部分偏电荷光子。如果没有新化学元素的形成,地球表面也会成为火炉。
氮、氧元素是否形成于地球大气中间层,我还存有疑义,因为热层中同样可以形成,条件更为优越,不耐高温的氢同位素更有可能大量形成于地球大气中间层。当然,平流层、对流层和地壳中也可以形成氢同位素的主要成分“氕”元素。
“阳光”的直射和斜射虽然对光子密度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差别不会很大,对可见度几乎没有影响,所以我想到的了星际和地球磁场正负电荷交流和循环对地球环境温度的影响。是否如此,需要证实,我只能抛砖引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