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567 4
2016-06-19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①揣而锐之,不可长保。②金玉满堂,莫之能守。③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哉!⑤


    【注释】

    ①持,马如龙曰;“持,借为庤。《说文》曰:庤,储积屋下也。” 已,景龙本作“不若其以”。严可均谓:“各本作不如其已。”古字通。

    ②揣,傅奕本作“歂”。锐,王弼本作“棁”,河上本作“锐”,今从河上本。保,邢州本作“宝”。

    ③堂,傅奕本作“室”。陈碧虚所见严君平、王弼本亦作“室”。景龙本及各通行本作“堂”。

    ④骄,御注本、司马光本作“憍”。自遗其咎,《群书治要》作 “还自遗咎”。室町本作“还自遗其咎”。

    ⑤王弼本作“功遂身退”,邢州本作“名成,功遂,身退”,景龙、 御注、景福三本均作“功成,名遂,身退”,多“也”字,从景福三本。 多“哉”字,从唐玄宗改正,移下章“哉”字于此。载、哉,古字通,详参下章注。


总阐持盈守退之道第一

    天道恶盈而贵虚,忌进而贵退。故圣人以虚己为体,以退藏为用。不贪得则自足,不猛晋则自安。盈而不已,必有倾失之患;进而不已,必有挫辱之虞。故《史记·乐书》曰:“满而不损则溢,盈而不持则倾。”物极必反,祸福相倚,盈虚消长,往复循环。此老子之“循环律”也。天道若张弓,强者抑之,高者下之,锐者挫之,盈者损之。留有余不尽之气,保有余不尽之地;不争而自得,处恶而自全;明哲所以保身,自损所以有余;功成名遂而身退,皆不盈不极之道,乃天之道也。天道有生必有杀,有长必有消。故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福而不知祸,知利而不知害,殃必及其身,岂仅不可长保而矣哉?故尧有天下而授之舜,舜有天下而授之禹,范蠡功成而泛舟五湖,张良功成而从赤松子游,此皆能盈而不自久持,功成而不自久居者也。史称老子以“自隐无名为务”,亦即守“归藏易”之圣教,以全生全性全神全真之道也。


    器已盈矣,仍持之于盈,不如已之,免倾失之患也。锋已锐矣,仍揣之于锐,不如止之,免伤折之害也。器满必倾,锋锐必挫,故居高必思危,处安必虑患,以物不可极,极则必反也。若聪明惟恐其不露,才智惟恐其不显,揣摩惟恐其不精,纵横惟恐其不周,利禄惟恐其不高,富贵惟恐其不大,争夺惟恐其不得,金玉惟恐其不积,进无已时,不能放下休歇去,则必自遗其咎!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曷若功成名遂而身退也。至若苏秦车裂,李斯极刑,文种鸱夷,韩彭(酉且)醢,此皆耽于利欲,自恃有持满之术,知进而不知退者也。故先君子尧阶公曰:“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又曰:“当进而进,时至即行;当退而退,时去即藏。”此之谓也。亦即道佛门庭之“放下一切教”也。人之大病,在看不空,放不下,故余常以“得放下 时且放下,能藏身处即藏身”二语教人,意即此也。


    大道无私,无“有身”之患,则此身自与宇宙同其身;无“有心”之患,则此心自与宇宙同其心,因其自然,任其自行,放其自由,用其自为,此不易之大道也。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自藏不自用,自退不自进;心通于道,行同于道,则自与道合一矣。天道以退藏为用,不退藏以养其气,则绝无生生不息之机;生机绝,则天地或几乎息矣。知益而不知损,知发而不知藏,皆反老子与《易》之圣教也。


    余近三十年来,常用最平凡之“想得开,看得空,担得起,放得下”四句教,以之教人。放得下,即老子之退字教也,佛家之“放下一切”、“一切放下”教也。此事“看来容易做来难,放下自心自在闲;莫谓放下便是道,放下还隔万重关”。良以人之大患,在“放不下”三字,在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有而不知无,知实而不知虚。故恒多能明人道而不明天道,能守人道行,而不能守天道行。此其所以终其生不能上入于“同天地境界”,不亦大可哀乎?故老子以“天之道也哉”结本章。


    参证章旨第二


    天道恶盈而好谦,亏盈而益谦,是盈不可持也。本自然循环之理,物不可极,极则必反。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长;两极相对,互为消息,如昼夜之相代。盈之与锐,极之谓也,当其极,必防其反。月圆则自缺,缺尽则复渐圆;盈虚消长,盛衰存亡,利害祸福,生死死生,皆互为胎伏。故必盈则自亏之,高则自下之,锐则自挫之,利则自损之;誉甚则自抑之,富甚则自散之,名遂则自隐之,功成则自退之,此皆“明哲自圣”,而自保自全之道也。故曰: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圣若不肖,此皆自抑自损之道。韬光养晦,和光同尘,因物付物,与时俯仰,乃安身立命之良方。夫骄泰足以取祸,贪得足以亡身,逐功足以败德,争名足以丧己。故不若敛才以自安,守道以藏用之为愈也。


    藏心于虚,潜心于渊,制心于静,止心于定;定其所定,而止其所止,故曰吉祥止止。静极生神,自有“心空境界”,而易一切放下。能一切放下,心无一物,自易得入先天境界。人之大病,在有胜心、有我心;制其胜心,泯其我心,便在功夫。有一分功夫,便可制一分胜心,泯一分我心;有十分功夫,便可制十分胜心,泯十分我心。无此二心,猛然省悟,心源自然湛寂,真性自然显焕,而天道自然流行矣。心不着于事上、不着于理上、不着于物上、不着于富贵功名上,则心自无心,哪来有许多贪求执着?看得透,“尧舜揖让三杯酒,汤武征诛一局棋。”则功成名遂,已是多余!况身无其身,身退亦是剩子矣! 此为老子之“天道观”。《老子》全书,无处不从天道入手,本天道以立人道,率人道以奉天道,此乃万世以俟圣人而不易之道也。天道循环往复,无始无终;欲正反反,行反反正。故欲之于此者,必先行之于彼;欲取之于彼者,必先为之于此。能知以退为进,以损为益, 因祸为福,转亡为存者,其唯圣人乎?故黄帝《阴符经》以“观天之道,执天之行”为首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6-19 22:28:12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怎么样的



历史唯物主义发生学。其统一了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例如《资本论》,第一卷采用了“历史发生学的研究方法”;第二卷采用了“系统发生学的研究方法”;第三卷采用了“现象发生学的研究方法”;第四卷采用了“认识发生学的研究方法”。


首先是母子生长路径的确立,其次是复杂性的系统关系,再次是现象生活,再次是语言生产。这个批判的历史实践过程。所以是“历史实践的批判方法”。


a08bfb83.jpg


参考文献:


  • 《导言》的革命:事的科学和研究对象的确立——兼析"科学抽象法"的反思问题(《江汉论坛 》2015年9期

2.《〈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逻辑解析——文本问题、“科学抽象法”的反思及其他

《当代经济研究》, 2015年7期


3.《保卫资本论——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大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




[em0 浅色保卫资本论.png 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6-19 23:04:34
xuguw 发表于 2016-6-19 22:28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怎么样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6-20 00:20:09
Rayn007 发表于 2016-6-19 23:04
是的!真正的较量不是在战场上!而是政治和利益!更终极的对决在思想和文化!没有历史就是消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6-20 00:20:09
Rayn007 发表于 2016-6-19 23:04
是的!真正的较量不是在战场上!而是政治和利益!更终极的对决在思想和文化!没有历史就是消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