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5340 3
2009-06-01

    “马歇尔困境”是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第四篇中所提出的关于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的二难选择命题。在他看来,规模经济是非常必要而且极为有用,但这又容易导致垄断,反过来就会使经济运行缺乏原动力,企业缺乏竞争活力。

    在产业经济学中有很多衡量市场集中度等量化数据来说明市场结构,微观经济学用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的倒“U”型解释规模经济,还有以完全经济市场的理想状态为标准来参考不完全竞争的低效率。在这个困境中,有没有更系统或实证性更强的理论来解释并走出此困境?实现合适的竞争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6-2 09:41:00
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并不矛盾。“导致垄断,”除非是政府、权力型垄断,垄断本身就是竞争活力的最佳结果。由于产品的多样性,使得垄断变得更加困难。与垄断竞争的活力更偏向于市场、技术的研发。从通用申请破产保护,可以看出,由于技术进步、专业化分工、产品的多样性,形成相对垄断(同行业几大企业)的竞争格局是竞争活力的更高表现。而它带给社会的,是产品的丰富和优良的产品性价比。即使发生垄断,也会由于高额利润,引发社会资本进入,使垄断难以独享太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0 21:48:20
记号,回头来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0 18:13:2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