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资源/课程/会议/讲座 论文版
1190 1
2016-06-20

作者在撰稿和投稿时可以分析、研究编辑的心理,但决不能把注意力放在迎合、满足编辑心理需要和投其所好上。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把主要的精力集中放在搞好自身的研究、写出高水平的论文和专著上。因为如果当你真正拿出选题新颖、观点独特、论证深刻的论文专著时,大多数编辑尤其是思想业务水平较高的编辑都会正确客观地评价它,以至欣赏和喜欢它。

而即使有个别心理偏执者也会因事实本身改变其心理定势,从而使其突破其原有局限,客观、准确地对待优秀稿件。相反,如果稿件本身质量不高甚至无质量、无水平,那么,作者再研究编辑心理,再懂得编辑心理,再如何“想办法”去处理与编辑的关系,也是无济于事的。这里尤其值得说明的是,目前我国编辑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比较高的,除了极少数不讲职业道德的人外,绝大多数编辑人员的思想、心理、人格都是健康的。之所以如此,一是近20年来我国编辑队伍尤其是学术期刊编辑队伍的思想业务素质都有了明显提高。他们大都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有明确自觉的质量意识。在编辑工作中,能够坚持质量第一,把组织、审选、发表高水平的论文、著作,提高书报刊质量作为一个编辑的天职和追求的目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7-5 15:19:11
说的好。确实如此。决定一份稿件最终结果的,八成甚至更多是在作者本身。自己工作做足,才是王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