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组织管理与领导力
1591 8
2016-06-22

    南怀瑾先生常常告诉工商界的朋友,做生意要效仿几个人。第一个是姜太公,姜尚;他到了齐国,开始做生意,发展渔盐之利,让齐国富起来,前后达八百年之久。第二会做生意的是管仲,他政治上很了不起,可是做生意没有本事。他的成功是为国家做生意。吕不韦是做非法生意最成功的;范蠡和子贡是真正的儒商……南怀瑾对历史上的商界人物,有其独特的判断和认识。

    在一次对商界的演讲中,南怀瑾语重心长地对听众说,要做企业家,就要研究历史的经验。要真的研究工商界的发展,就要好好去研究管仲。他认为,一个国家社会经济不发展,人民不富有,文化就谈不上。他说:“我常常感到,国家忘掉了不怕,还可以复国,要是国家的文化忘掉了,就永远不会翻身了。”他把经商致富和国家文化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看成事关国家兴旺的大业。把工商业提升到这种高度来看,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因此,在南怀瑾推崇的商界人物中,往往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以国家事业为重,通商是为了兴国,如姜子牙、管仲,以及最早提倡“实业救国”的大清状元张骞。二是有社会责任感,有爱心,能肩负历史使命的,如支持孔子事业的子贡,赞助秦修长城的巴清。三是有着非凡商业智慧,且“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商业才俊,如卜式、盛怀宣。

姜太公:通商兴国的商人祖师爷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是众所周知的成语。说起姜太公,许多人自然会想起“姜太公钓鱼”的故事。这件事显示了姜太公与众不同的思维。他不用诱饵,直钩垂钓,即所谓“愿者上钩”。

    据史书记载,姜太公,即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生于公元前1156,死于公元前1017年,寿至139岁,先后辅佐了六位周王,因是齐国始祖而称“太公望”,俗称姜太公。

    南怀瑾在《历史的经验》一书中这样评价姜太公:“‘用师者王’,像周武王用姜太公,称之为尚父,这称呼在古代是很尊重的,当然不是现代所说干爹的意思,但非常非常尊重,是对尊长一辈的人,才能称呼的。”

    在大众的历史知识里,姜太公的主要成就似乎就在于政治军事,辅佐周武王建立西周。为什么南怀瑾称他为商人的祖师爷呢?

    2004年9月,南怀瑾在上海兴国宾馆应邀给清华大学EMBA学员讲课时,曾这样解释:“我常常告诉工商界的朋友,做生意要效法几个人。第一个是姜太公,姜尚。周朝建立后,他的封地是齐国,就是今天山东胶东一带,那个时候是苦寒的地方。姜太公到封地去,走到半路心中很不舒服。有个人告诉他,你那么大的功劳,封你到齐国,机会难得,你不去,上面的老板不高兴啊!姜太公一听就去了。他到了齐国,开始做生意,发展渔盐之利,打渔、晒盐,拿来贩卖,齐国就富起来了。齐国富了以后,由姜太公开始,一直到春秋战国,前后八百年,中国最繁荣的市场,就是齐国的首都临淄(现在山东淄博)。”

    南怀瑾在《历史的经验》一书中,也写到过姜太公在齐国“海水煮盐”的故事。有关姜太公经商的历史,其实在《封神演义》也有记载。

    姜太公32岁时到昆仑山太虚宫元始天尊门下学道,虽然学道30年,却被师傅认为“生来命薄,仙道难成,只可受人间之福”。于是派他下山辅佐周文王去夺商汤的天下。姜太公下山后,寄住在商朝都城朝歌的一位老朋友——宋异人的家里。

在妻子马氏的安排下,姜太公编扒篱(扒草工具)到京城去卖,然而一天也没有卖出去,姜太公由此总结出了一则经验:把农村用的东西拿到城里去卖,没有确定目标市场,最终只能以失败告终。

    之后,姜太公还贩卖过面粉,最后也没赚到钱,还损失了两筐面粉。宋异人没办法,便将自己在京城的的饭店让给姜子牙经营,结果从早到晚没有一个人来吃饭。因为天气炎热,猪羊肉臭了,酒也酸了。宋异人还给过姜太公50两银子,让他带着助手去贩卖牲畜,结果更是令人啼笑皆非,被官家没收了牲畜,还差点吃了官司。

    姜太公对天文地理很熟识,于是便开了个算命的馆子,居然一连五个月都没有生意。后来终于有了转机,他一连算准了两个人的命,算命的价格一下子从20文升到了5钱,在京城开始有点名气,也过上了一段受人尊重的日子。

    姜太公的从商之路是坎坷的,但从中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成功商人的特质:面对困境,百折不挠。这或许也是南怀瑾推崇姜太公的另一个原因吧。

    纵观姜太公一生的建树,在军事、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贡献。此外,姜太公还被人们奉为武神、智神和“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护佑神灵。姜太公去世后,后人编写了他的很多神话故事以歌颂他的高尚人格。到了明代,许仲琳编写的《封神演义》,把姜太公说成是中国神坛上一位居众神之上的神主。这虽然超出了历史的真实,但也反映出姜太公在后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南怀瑾称姜太公为“商人祖师爷”,又给姜太公增添了一道光环,相信三千多年前的姜太公一定会感到欣慰。

管仲:为国谋利的商界教父

    “我们要真的研究工商企业的发展,要好好去研究管仲。管仲的历史故事很多,我提醒大家注意两句名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仲认为经济非常重要,一个国家社会经济不发展,人民不富有,文化就谈不上。‘仓廪实,衣食足’只是手段,好的政治可以自然达到仓廪实,衣食足。再譬如他的名言——‘礼义廉耻,国之四维’,所谓四维,譬如房子的四个栋梁;‘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四个柱子没有搭好,文化没有建立好,国家就很危险。礼、义、廉、耻这四个内容太大了。你们做工商业发展,管仲也是做工商业出身的。”

    这是2007年7月,南怀瑾给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师生讲课时对管仲的介绍。其实在很多场合,南怀瑾都是用这样肯定和欣赏的视角来介绍管仲的。

    管仲(公元前725-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管仲在齐国担当宰相任内,大兴改革,重视商业。

    南怀瑾在《中国式管理》的演讲中这样评说管仲:“中国有一个大政治家,也是政治哲学家,比孔子年代稍早,同时比他更有实际从政经验的人——管仲。管仲的政治思想可以归纳为‘管、教、养、卫’。政治上讲管理,但是光管理是不行的,还必须教育辅助。管理带着独裁性,只有对物品,才能单用管理;对人事,单说管理,也太无情了。所以要另外配合教育,乃至和员工福利有关的‘养’、‘卫’,如此才能有健全的人事结构,才能发挥团结精神,创造绩效。”这段话虽然讲的是管仲的政治才能,但也夹杂着对他在政治才能中透出的商业管理才华的肯定。

    在历史上,“管鲍之交”是一个著名的成语典故,也讲到管仲做生意的事。对于这一段历史,南怀瑾是这样解读的:

    中国第二个会做生意的是管仲。他政治上很了不起,可是做生意没有本事。他年轻时做生意,靠他的好朋友鲍叔牙。鲍叔牙出钱,大概是鲍叔牙做董事长,管仲做总经理,差不多每次都蚀本,可是后来他做了宰相就不同了。我们说到好朋友,有商界的朋友,有政治关系而变成好朋友,但是千古以来,讲朋友的关系,只有这两个人——管鲍之交。管仲年轻时跟鲍叔牙做生意,蚀本的都是鲍叔牙,而赚了钱,他却取走差不多三分之二,鲍叔牙都不见怪。最后他被俘虏,被推荐做宰相,还是靠这个朋友鲍叔牙。可是管仲临死的时候,齐桓公问他,你要走了,哪一个可以替你做宰相?齐桓公第一个提出鲍叔牙,管仲说不可以,他太爱干净,太正了,太善恶太分明了,对于坏人不能包容,绝不可以做宰相。我们年轻时觉得,那么好的朋友,你死了,怎么不能推荐他做宰相?实际上他是在保护鲍叔牙,万一做不好,会被杀头。所以说,管仲是第二个做生意最成功的,他为国家在做生意。

    南怀瑾常说“经纶天下,济世救人”,还说人生的三大错误莫过于“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南怀瑾先生的一生就是一部传奇。在乱世纷纭中读书悟道,创办过纸质传媒,收容过地方武装,广交三教九流朋友。他冷眼观世,自称“买票不进场”,一生无党无派,但与政界、军界、商界、学术界都有很深的交往。在声望如日中天之时,他急流勇退,辞别台湾,远走欧美;到了桑榆晚景,他又在太湖边开讲座,会朋友,穷究经典妙义;他对《史记》中的《货殖列传》,对《古今图书集成》,对管仲都有独到的见解,认为管仲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做生意最成功的人。这不是学院式的高头讲章,而是以历尽沧桑、繁华落尽的超脱旷达,追求大智慧、大从容解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6-22 18:27:42
[em1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6-22 18:31:45
谢谢老板们的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6-22 20:26:53
商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6-22 21:18:20
哪里是商道!明明是'故事!嘻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6-23 12:35:58
Rayn007 发表于 2016-6-22 17:45
南怀瑾先生常常告诉工商界的朋友,做生意要效仿几个人。第一个是姜太公,姜尚;他到了齐国,开始做生意 ...
有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