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总理罕见评论外国事务,英国脱欧后果严重英国脱欧的戏剧性全世界有目共睹,英国脱欧的后续影响还在延续,近日报道多半投脱欧的英国民众表示已经后悔,网友纷纷表明:可以,这很英国。
李克强27日在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英国公投脱欧,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已经显现,世界经济新的不确定性还在增加。
外媒称,英国公投脱欧后,中国领导人就此发表了公开评论,这一罕见举动反映出欧盟经济动荡的巨大影响。
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6月27日报道,李克强27日在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英国公投脱欧,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已经显现,世界经济新的不确定性还在增加。
美联社就此指出,中国总理很少会对其他国家政府的事务作出直接评论,这一罕见举动反映出欧盟经济动荡的巨大影响。欧盟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任何抑制欧洲人对中国商品需求的广泛不确定性都会影响到拥有数以百万计雇员的中国工业。
李克强也强调,中方将继续致力于维护好发展好中欧、中英关系,希望看到一个团结、稳定的欧盟,也希望看到一个稳定、繁荣的英国。
美联社猜测,中方或许是在担心英国脱欧可能会助长欧盟其他国家或英国国内的分离情绪。
另据埃菲社6月27日报道,就在英国脱欧公投的结果仍有待全世界消化时,李克强在第十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中试图传递信心。
报道称,中国总理首次对英国脱欧做出的反应传递出了一个冷静的信号,与上周国际股市以及中国股市的紧张氛围形成对比。
据《日本经济新闻》6月28日报道,中国总理李克强27日就英国决定脱欧一事表达了警惕意识,他说:“前几天英国公投脱欧,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已经显现,世界经济新的不确定性还在增加。”英国确定脱欧后,人民币相对于美元的汇率跌至5年半来的最低水平,但李克强也强调“人民币不存在长期贬值的基础”。
报道称,李克强对英国脱欧的警惕源于对世界经济严峻形势的认识。他指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复苏远不及预期,全球贸易投资增长低迷,大宗商品和金融市场不时动荡。而英国脱欧更加剧了这种不安。
英国脱欧对中国经济的直接影响似乎有限。2015年,中国对英出口额约为600亿美元,在中国出口总额中占比不过2%左右。而英国对华出口额则在2009年到2014年期间增长了两倍。通过加深对中国的依赖,英国走出了金融危机后的低迷时期。
报道称,中国更担心的是英国脱欧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的震荡。最严重的结果就是引发资本外逃、人民币暴跌并冲击实体经济。脱欧结果公布后,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和日元都出现贬值。李克强以“我们有能力保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等表态牵制投机者。
美媒称中国是英国脱欧大赢家:美国因欧洲而分心
美媒称,尽管金融动荡的风险加大,但英国脱欧对中国经济几乎没有直接的影响。从长远来看,随着西方继续衰落,中国继续崛起,很难认为这对中国不是一个加分。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网站6月27日发表题为《英国脱欧的后果:西方的衰落和中国的崛起》的文章称,英国脱欧公投的直接后果是世界各地的股市遭重挫。有趣的是中国是个例外:上海股市上24日下跌1%,接着27日就收复失地。从短期来看,英国脱欧是一个温和的负面事件,因为欧洲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贸易可能不会那么快速地增长,而欧盟恰恰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但中国经济已不再是以出口为导向的了。
文章称,全球金融危机后,净出口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平均约为零。中国最初通过以投资为目的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弥补了外需受损的部分。但现在,这一计划已经导致房地产、制造业和基础设施的产能过剩。其结果是,投资增速放缓。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势头良好,因为消费现在是需求的主要来源。它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4个百分点以上,且贡献率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中国已经创造了一个良性循环:即工资保持健康的速度(过去一年超过10%)增长,消费在增长,消费的主体是服务业,于是促使服务行业扩张,服务行业相比工业更属于劳动密集型,所以就创造了充足的就业岗位,造成劳动力市场供应吃紧。
中国新增长模式的另一个特点是,随着国内投资机会减少,资本稳步外流。英国曾是中国对外投资最看好的目的地之一,被视为是进军欧洲其他国家的一个跳板。中国企业现在需要重新考虑这一战略,但这不应该是很困难的调整。美国一直是中国最大一部分海外投资的目的地,很可能这种趋势将在英国脱欧后增强。
文章称,英国脱欧确实令中国的货币政策复杂化。美元和日元升值,而英镑和欧元下跌。在以往的全球性危机,中国一直是稳定之源,但27日人民币的企稳表明央行不希望跟随美元上涨。理想的情况是,他们想要的是相对一个货币篮子的相对稳定。还会有一种风险,即这一政策将激励和加速资本外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金融风险有所加大。但也许央行能控制资本外流,以保持贸易加权汇率的稳定。
最后,从更大的地缘战略角度看,似乎中国是英国脱欧的大赢家。欧洲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可能减小,忙于解决内部问题,如商讨英国退出的问题、控制移民、保证欧元区周边国家留在欧元区。
文章称,美国也可能会因欧洲的这些挑战而分心。这给中国更多的余地在南中国海实施填海活动,在众多问题上对欧洲国家采取分而治之。例如,中国想得到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可,这对于反倾销案件的裁决既有象征意义也有实际意义。中国还将与美国和欧盟谈判投资协定,尽管迄今为止中国提出的条件并不非常吸引人,因为他们把很多重要的行业都排除在开放投资的范围之外。可以设想,不再留在欧盟的英国将急于加强与中国的关系,因此可能愿意在市场经济地位和投资协议上做出一些让步,而一个统一的欧洲是不会在这些问题上妥协的。英国脱离欧盟本身可能不那么重要,但这可能是欧洲衰落和中国崛起的一个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