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9155 27
2016-07-01
    近年来,“985”“211”的存废问题一直备受舆论关注,并持续引发社会热议。今年,在高考志愿填报的关键时期,教育部官网发布了《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语委关于宣布失效一批规范性文件的通知》(后称通知),宣布了382份文件失效,其中有8份与“985”“211”工程相关的文件。随后,有猜测消息称,国家将废除“985”“211”工程,再度引发各方高度关注……有部分观点认为,近年来985、211成了学校的身份标签,学校被分为三六九等,限制了学校间的平等竞争,制造了严重的学历歧视,还加剧了名校情结和教育焦虑;而更多的观点和声音,则指向如何建立一套新的高等教育体系,促进教育的公平和公正。对此,论坛君想到一句古老的箴言:“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国运兴盛系于教育,我们由衷期待的是:我国高校的办学实力、学术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功能,焕发新的活力。




360截图20160701135739906.jpg


985、211终止?!教育部回应:拟年内启动“双一流”



近日,有消息称:国家将废除“985”“211”工程。6月28日下午,教育部向新京报独家回应称,中央对新时期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做出新部署,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拟年内启动“双一流”建设

记者注意到,“废除”传闻来自教育部官网6月23日发布的一份文件,当中382份规范性文件被宣布失效,包含《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等“985”“211”工程以及重点、优势学科建设的相关文件。  

360截图20160701135747399.jpg

360截图20160701135753303.jpg



28日,教育部在回应中肯定了“985工程”“211工程”取得的成绩,但也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及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对高水平大学建设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教育部称,中央对新时期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做出新部署,将“985工程”、“211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重点学科建设”等重点建设项目,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目前,教育部等正研究制定实施办法和配套政策,拟于今年启动新一轮建设。”

重点建设存在身份固化、竞争缺失等问题

事实上,关于此轮教育改革早有顶层设计。去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5次会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下称《方案》)。
《方案》开宗明义地说,“多年来,通过实施‘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建设,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带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重点建设也存在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重复交叉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强资源整合,创新实施方式。”
教育部回应称,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将创新重点建设机制,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

记者注意到,教育部提到了“绩效”。《方案》对绩效的定义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公平竞争,强化目标管理,突出建设实效,构建完善评价体系。


追访1:近两年已不提“985”“211”工程


此次改革或早有蛛丝马迹。记者查询近十年来的教育部工作要点发现,从2007年至2013年,教育部每年都会在工作要点中提及“985”和“211”工程,但在过去两年工作要点中,找不到相关描述。
一位教育部内部人士表示,关于重点建设的改革,教育部长袁贵仁今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已透露出丰富信息。
记者梳理上述讲话发现,袁贵仁没有提及“985”和“211”,但花了大量时间阐述“双一流建设”。
袁贵仁谈到,“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要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坚持发展方向,改进实施方式。高校要以学科为基础,强化优势特色,自主确定建设目标,避免平均用力。”

追访2:“双一流”建设将加入滚动淘汰机制


如何推进“双一流”建设?袁贵仁此前提到,政府要强化绩效评价,对支持力度动态调整。
此外要避免身份固化。“要形成开放机制,对支持的学科适时调整。引导高校把工夫放在日常质量提高、一流水平建设上。”
一位教育部官员表示,“双一流”建设的评审标准和资金分布都会有新的机制,不会像以前一样向确定的一所高校拨款。“会更注重学科建设,同时在遴选上,会有滚动淘汰的机制加入。”该人士还表示,新建设方案会给一些之前没入围"985"和"211"的学校一些机会。此外,以前入选的高校,并不一定会被确定为“双一流”。

河北省某高校内部人士称,之前学校没能入选“211”,“双一流”对学校建设是很大的鼓励。“各校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有利于调动学校积极性。”其介绍,河北文件刚下发,学校已入选“双一流”建设的行列。据了解,目前河北有4所双一流学校及一批一流学科,资助经费数目也基本确定。





我们是否还需要“211”“985”?



“211”“985”的“金帽子”要摘了?

360截图20160701135807688.jpg


“211”“985”,这是两组神秘的数字,也是两道贴在中国高校身上的标签,被贴上的陡增万丈光芒,与之无缘的办得再好,也只能暗自饮泣。 宣布失效一批规范性文件的通知称,此次清理文件,是教育部对不利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规范性文件进行的专项清理。教育部经商有关部委和单位同意,决定宣布失效一批规范性文件。 由于这次宣布失效的文件里有多份涉及“985”和“ 211”工程相关内容,有分析人士指出,“985”工程以及“211”工程未来将何去何从,或许这是此次官方释放出来的一个重要信号。

“211”“985”成高校“贫富分水岭”

360截图20160701135814673.jpg




旨在为建设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而设的“211”“985”工程,是在近20年前以行政计划手段配置教育资源的结果。

两个工程不仅给高校划出了“三六九等”,更决定了大学的“贫富”——它的背后就是教育经费拨款。高校对“211”“985”的角逐,说白了就是对专项经费的争夺。这笔可观的经费既有国家拨款又是省级配套,入围与否对高校的发展是天壤之别。 这从各级政府财政拨款占高校科研经费的比重中可见一斑。2013年,作为“211”“985”序列的清华大学科研总经费最多,为39.31亿元,财政拨款为27.75亿元,占了70.6%,而非“211”“985”的高校科研经费最多的西南石油大学,4.6亿元中仅有26.1%为财政拨款,约1.2亿元,两者科研经费所获的财政支持相差23倍多。大多数“985”高校科研经费的财政拨款占比都在60%以上。以2009年至2013年的数据为例,全国近100所“211”、“985”高校获得了全部政府科研经费的近70%,而其他2000多所高校只分得30%。另一数据是,“211”和“985”高校只占全国高校总量的14.3%。 表面上,“211”评审主要指标有学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科研、师资、研究生规模等,实际上却受很多与“办学水平”无关的因素影响,如经济实力、学科地位,以及行政思维中的平衡主义、贪大求全等。
  
我们是否还需要“211”“985”

360截图20160701135825280.jpg

360截图20160701135835689.jpg

360截图20160701135844304.jpg

360截图20160701135934848.jpg

360截图20160701140020857.jpg

“985工程”和“211工程”学校名单,本名单来源于教育部网站,截止到2011年3月31日。




一些教育专家指出,近20年前制定的“211”“985”工程,与现今的中国高校发展现状并不太完全适应。比较明显的一个弊端就是争抢经费、加剧教育不公。 一些高校即便有了“入围”资格,也需要“跑部钱进”拿项目。广东省政府督学钟院生说,专项资金不是采取公开竞争的分配方式,完全依靠行政手段、长官意志,专家依据上报材料评审,封闭运行,有寻租空间,所以很多高校在北京设了“资金办”,“跑部进京”争经费。 另外,由于有“211”“985”的存在,导致一些招聘单位以此作为“门槛”设限招聘大学毕业生,导致很多非“211”“985”高校的毕业生难以获得公平的竞争机会,进一步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 教育专家指出,有比较浓重的行政干预色彩的“211”“985”,现今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阻碍中国高校在一个公平环境中良性竞争、协同发展的“负能量”。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上已经基本完成使命的“211”“985”,未来如何调整和改革,值得期待。

“双一流”会成为新的标准吗?

6月28日,教育部在回应中肯定了“985工程”“211工程”取得的成绩,但也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及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对高水平大学建设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教育部称,中央对新时期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做出新部署,将“985工程”、“211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重点学科建设”等重点建设项目,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目前,教育部等正研究制定实施办法和配套政策,拟于今年启动新一轮建设。”





985、211文件失效,高校认可度重新洗牌?




985、211高校是社会公认的“好”大学,是不少大公司、大单位进入的“门槛”。“文件失效”意味着什么?

国家专项资金投入不再继续

记者留意到,“985、211文件失效”是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语委在近日的联合发文中提及的。此次发文涉及失效、不再作为行政管理依据的文件多达382份,“有关985工程和211工程”的文件就名列其中。
据介绍,其实教育部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表态,985工程和211工程将不再增加新的高校,两大工程事实上早已关门。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中,985工程和211工程曾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各大高校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非常多的非211高校发展迅猛,部分非211高校的整体实力已然不逊色于部分211高校,更有很多老牌院校当年由于各种原因未能进入211工程。”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王运来教授认为,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重复交叉等问题,是国家宣布“985、211文件失效”的重要原因。
东南大学研究高等教育的专家仲伟俊教授认为,985、211文件的失效,意味着国家对这部分高校在相关建设方面投入的停止。

高校认可度面临重新洗牌,“双非”高校“露头”机会多

不过,仲伟俊强调,国家在985、211高校方面的投入不再继续,并不代表高等教育的投入减少,“只不过是换个方式进行。” 他所说的“换个方式”就是我国从去年开始启动的“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学科”的“双一流”建设计划。
“从目前情况看,‘双一流’的建设更加公平科学,高校面临重新洗牌。”南京理工大学一位专家说,从全国范围看,部分211高校并没有非常突出的强势学科,而南京部分非985、非211高校在相关学科方面却非常强,比如南京工业大学的化工、南审的审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大气等,启动“双一流”建设后,这些在全国排名名列前茅的学科,“露头”机会非常大,也会得到相应的资金投入。

不选学校选专业,填报志愿将跟着变

“文件失效”的消息也牵动了不少学生、家长的神经。南京学生家长魏先生说,这两天他正在忙着和儿子一起填报高考志愿,这样的消息让他对高校的选择产生了疑虑。“985、211高校的短期内的社会认可度不会受到影响。”仲伟俊认为,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深入,其在学生家长心目中的号召力会有所下降。
南京工业大学学生事务部部长郭万牛说,长期以来,高考的志愿设置都是先进学校这个“大门”,学生在选择高校时多数也是先看学校的“牌子”,今后,这样的情况将有所改变,“填报志愿时会先看专业,哪个专业强选哪个,与国际接轨。”



[size=0.83em]2016-6-20 14:58:17 上传
下载附件 [size=0.83em](116 KB)




360截图20160701141642473.jpg
(关注微信+10个论坛币)
链接地址:https://bbs.pinggu.org/thread-2192087-1-1.html


附件列表
360截图20160701135946795.jpg

原图尺寸 41.03 KB

360截图20160701135946795.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7-1 15:36:59
事实上,多年形成的985、211偏见在短期内很难发生实质性改变,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考生在选择报考学校时仍然会按照原有985、211标准去挑选,也许在若干年后,“双一流”真正深入人心后才可能会有所改观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7-1 15:52:20
皇上早没了,但现在还不是照样活在人们心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7-1 21:17:39
恐怕又是炒作。
现在高校现状就是之前按层次形成的,级别高的高校得到的资金更多,硬件与软件好。
如果废除原标准也是换汤不换药。而一般是不会平均拨款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7-1 23:14: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7-2 00:21:46
看看985,211吧,绝大部分都是名气很响的学校,短期怎么可能改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