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和大家分享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的发表过程。历经大约有1年的时间,才堪堪要收到杂志,时间确实很长,有想通过这本杂志评奖学金或者毕业的同学就需要注意了,如果你是在搞案例学术,那么请计算好时间,我的时间可能不是最短的,也可能不是最长的,但是最具代表性的一般水准。好了,不多啰嗦,请大家直接看周期图:
我实在是无法想到投且必中这本期刊的针对性标准。案例研究,是有别于实证研究的学术。这么说有两个原因:第一,大家都知道,从形式上看,证伪过程不是计量理论假设和数据模型分析过程,而是案例调研的一手资料形成的证据链,以此形成各种提炼的构念和编码联系,来实现对命题的提出和对问题的证明,从而得到新的理论。第二,案例研究不像是一般的论文在统计回归所回答的假设性是否有影响,影响如何变化的问题,他需要你不断的调研文本资料,数字资料得到的计量和统计规律解答不了你做案例才能解答的问题。
不过,我还是觉得自己的文章能发和这本杂志的风格有关系,大家可以仔细看看这本杂志的一些作者,有很多作者都是在管理世界杂志中,中国工商管理论坛那个栏目的案例作者,那么继续追踪就将追踪到管理世界杂志和自科委举办的一年一度的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质性研究论坛上的获奖论文,如果再继续追踪,就可以追踪到艾森哈特和罗伯特因的案例标准,如要再继续追踪,那就可以看到很多案例的体例来源于AMJ的获奖案例论文。所以,做案例的学术风格,不用多说,请大家以最高的标准为准,国内参考管理世界,国外参考AMJ,我一直觉得这也是这本杂志在为我提出修改意见时的参照来源,因为,审稿意见中明确提出了需要案例的信度和外在效度的分析,所以有兴趣搞案例研究的,可以在你的案例故事和逻辑提升之后,仔细打磨这一处的表格和表述,虽然是非数学的验证,却绝对不是简单的几句话,而是用文在在表述数学逻辑,所以逼迫我重新翻阅了罗伯特因(Yin)的那本书,照猫画虎的画了表格和图形,并做了分析。
其次,这本杂志虽然审稿周期长,而且仅仅是C刊,但对案例研究的套路和品质标准的要求一点也不低,千万别抱着侥幸心理降低标准投这个刊物,没准你会直接OVER。案例该做的理论构建的目的,How的问题提出和样本选择,案例调研过程清晰的展示,理论构建过程中的构念要素提炼与逻辑联系怎么通过案例资料组建,以及文献综述的精准回顾和述评,最后案例信度,构念和外在效度,三角验证到底是怎么回事,各位,千万千万亲自看一遍,我相信你们只要看一遍,就一定会有自己正确的理解,无论面对怎样的审稿意见,你们都心中有数。
如果你的案例以及具备了上述所有要素,那么你将不在被评判为外行,接下来就看你选的案例和讲的故事在构建一种什么样高度的理论了,这几乎是好案例的一个直接识别的标准,不信大家可以去看那些优秀案例的文献综述和分析构建理论的过程,几乎都是在实证研究的标准来做案例模式,实证研究在通过统计与计量规律构建理论,案例研究本质上几乎一模一样,只是通过文本和案例资料在反复的循环寻找规律和联系,还要做必要的三角验证和效度信度检验,请抱着实证研究的逻辑心理去做案例研究。如果这部分你都完成了,你可以拿去进行市场检验,比如投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举办的案例会议,也可以投一年一度的人大案例论坛(级别最高,每年管理世界案例的预订会议),有些作者几乎年年中优秀论文,成功有道,可以仔细看看那些论文,我想如果你检验过了,通过比较发现自己案例研究的缺陷,稍作修改,那么你的案例应该没有大的问题,剩下的交给审稿专家,继续安心做研究吧。
说了这么多,我本人的案例是在是太LOW了,堪堪及格线吧,能中是侥幸中的侥幸,果然传言有多美好,真相就有多惨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