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三五”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由起步阶段进入加速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分支的电动汽车也将大致呈现以下七大发展趋势。
一、政府主导让位于市场主导
刚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新能源汽车推广列入国家的重要计划之中,要求提高电动汽车产业化水平。这表明在“十三五”期间,新能源汽车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将处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明确了新能源汽车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定位。
为实现这一重要战略定位,政府鲜明提出了市场主导、创新驱动、重点突破、协调发展的工作方针。这个工作方针的关键变化是由政府主导变成市场主导,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要在市场主导下实施创新驱动、重点突破,达到协调发展的目标。
二、新能源汽车技术将发生重大突破
“十二五”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三纵三横”布局的指导下,得到了迅速发展。预计“十三五”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技术上将会发生重大突破。
使新能源汽车技术发生重大突破的外力是,“十三五”期间,《中国制造2025》将会得到强有力地实施。在《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中,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自主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市场份额达到70%以上;打造明星车型,进入全球销量排名前十;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到2025年,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300万辆,自主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达到80%以上。
三、政府支持新能源汽车的重点将放在社会公共政策上
新能源汽车企业必须把发展重点放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上,尽快降低产品成本、优化产品性能,以性价比合理、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标准来开发、拓展、壮大市场,这是新能源汽车企业成长、壮大的惟一出路。当然,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处于发展艰难、不确定因素多、技术和产品尚未成熟阶段,政府对于这一新兴产业还应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但这种支持不是直接拿财政资金去补贴消费者或生产商,而是转向全面的社会公共政策支持上,这就是“十三五”期间由政府主导转变为市场主导的含义。
在社会公共政策上,政府运作的政策空间仍然很大,比如国务院明确提出的新能源汽车不限行限购政策,不少地方政府正在研究减免停车费及过路过桥费等。如果新能源汽车用户能够享有购买的优先权、使用的优惠权,相信其对市场的促进作用不亚于财政补贴。社会的公共政策还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的优惠政策。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大投入行业,还受制于土地、环境等因素制约。如果在“十三五”期间,城市基础交通建设方面向新能源汽车倾斜,将给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企业竞争格局在变化中稳定
(一)骨干企业逐渐形成,并且以自主品牌为主。
“十二五”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成长迅速。比如比亚迪汽车2015年1~9月其新能源乘用车累计产量3.6万辆,同比增长210%,在市场上成为领跑者。北汽新能源2015年1~9月,北汽新能源累计销售1.1万辆,同比增长17.7倍,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倍,扭亏为盈,超额完成挑战目标。江淮汽车由于采取了独特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思路,把为老百姓造买得起的新能源车作为战略目标,今年前9个月已累计销售纯电动轿车6087辆。虽然江淮汽车地处经济发展和财政实力在全国不具明显优势的安徽省合肥市,却在全国市场取得了骄人业绩。
(二)产生一批具有新特质的新企业。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中的焦点行业,许多有眼光、有实力、有理想的企业家都聚焦在新能源汽车上,特别是一些互联网企业,更是对新能源汽车充满希望、充满信心、充满激情,几乎一流的互联网公司都决心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十三五”将是这些企业大显身手的时期。
(三)跨国公司在新能源汽车上将发力。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全球汽车产业共同努力打造的新兴产业。在前一个阶段,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对于新能源汽车说得多做得少。过去,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没有表现出新能源汽车方面的优势,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实力,恰恰相反,他们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工作。当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启动后,跨国公司表现出了空前高涨的热情,加大了推出新能源汽车的力度,迅速显现出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能力。“十三五”期间,这种态势将进一步加强。
比如丰田汽车已经出手,在混合动力产品的市场投放上力度空前,它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和产业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而“排气门”事件的发酵对大众集团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是一个正向推动力量,有消息称,大众汽车已把产品战略重点放在电动汽车上。
(四)低速电动汽车企业中将涌现出有竞争力的企业。
一些中小型企业从低端新能源汽车切入,以顽强的拼搏精神、超常的市场开发能力、紧贴消费者的草根精神,逐步提高产品品质和技术,勇敢而坚决地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中。
我们不能忽视目前数量众多的中小型新能源汽车企业,虽然它们是生产低端产品的中小型企业,技术底子薄、产品品质较低、经济实力不强,但却十分接地气,了解低端消费者的需求,对中国三四级市场和农村市场有超强的认知、开发和拓展能力。我们不能以精神代替技术,但有了精神也会学到技术、掌握技术,如果只有技术而没有积极进取、奋力拼搏、开发创业的精神,那么技术就成为无用的摆设,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起不了任何作用。
五、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十三五”期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成为世界新能源汽车的核心主战场。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为7.27万辆,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而且,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不但规模最大,产品品种也最多。经过“十二五”启动阶段的发展,中国已具备了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能量。
“十三五”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成为竞争的“红海”。当然,它不同于传统汽车的“红海”,而是相对的“红海”。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不仅是个人消费主导的市场,更是一个多元化市场,其增长重点不局限于私人消费,在城市物流车、城市出租车及租赁领域,市场前景更加广阔。
六、动力电池行业将迈上新台阶,出现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企业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迅猛。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涌现出一批技术创新能力较强、产品质量逐年提高、市场占有率较大的优势骨干企业,如天津力神、深圳比克、哈尔滨光宇、浙江万向等,它们在电池生产、技术开发上都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七、汽车分享将率先在电动汽车上实现
汽车分享是世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个重要选项,它符合节约、绿色发展的原则。汽车分享将率先在新能源汽车,特别是在电动汽车上实现,因为电动汽车的发展会建立网状的充电设施,这将是分享新能源汽车的基础。它与传统汽车的加油站不同,加油站一般比较集中,而电动汽车的充电桩则比较分散,分散就为分享提供了可能。现在已经取得初步成效的分时租赁形态,为电动汽车的分享模式开辟了道路。